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飞 《出版参考》2010,(3):27-27
慈禧的梳头太监 中国历朝历代的太监无论显达的还是默默无闻的,其背后都有一笔血泪帐,正应了中国最后一位去世的太监孙耀庭在世时的感慨:“做太监苦啊!” 寇连材也是如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宫中的生活的确很富足,整天锦衣玉食、花天酒地。但那是对主子而言的,至于处在奴才地位的太监的日子,完全可用暗无天日来形容。  相似文献   

2.
装修小记     
有朋友改造一句名言说:"一天不安生,炒股;一月不安生,装修;一年不安生,盖房;一辈子不安生,生子."  相似文献   

3.
在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南边,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巷子.与人们印象中烟雨江南清静幽长的小巷不同,这条巷子可是闻名中外的美食一条街,是吃货们的聚集地,而且它还有个颇为任性的名字——太监弄.作为国内唯一一条以太监命名的街巷,太监弄一度还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初闻这巷名,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会感到疑惑.这以美食著称的街道怎么会有这么雷人的名字?它与太监又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一、郑和下西洋的 起因和动机明朝初期以婆罗、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郑和七次出使航海都是走的西洋航线,到达的国家大都是西洋国家,所以人们称他的航行为"郑和下西洋".郑和是明成祖永乐皇帝信任的太监,人称"三保太监",佛家语音转为"三宝太监",因此"郑和下西洋"在史书上又称"三宝太监下西洋".  相似文献   

5.
健康新知     
策略游戏提高智商;“重金属”音乐损害健康;磁场撵走火星大气?;兄弟多的男性易生子;最古老的蜘蛛网  相似文献   

6.
新见李东阳撰《明故御用监太监掌浣衣局事傅公墓志铭》《明故司设监太监韦公墓志铭》,记述了明代宦官傅庆和韦记的生平及内廷任职情况。在明代,一些宦官权如外廷元辅,一度和士大夫分庭抗礼。李东阳位居士大夫阶层的顶端,却频频为宦官撰写墓志,所撰墓志又均未载入其文集,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明代士大夫阶层与宦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蔡骐 《新闻记者》2006,(7):20-21
对于国内媒体这次围绕王菲生子所表演的狂欢,一家著名刊物直接以“狗仔之春”来命名,于是一个疑问也随之浮出水面,那就是国内的狗仔队是不是真的已成气候?这一次关于王菲生子的炒作是不是他们的高调登场?仔细思考,答案也不是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晚清二名案要犯落居龙江省晚清二名案,指太监安德海被斩杀案、“杨乃武与小白菜”奸杀冤案。安德海,直隶肃宁人,太监。入宫后,深得慈禧宠爱,他也随之胆大妄为起来。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安德海以赴江南督办龙衣为名,  相似文献   

9.
洪烛 《档案天地》2009,(7):58-59
自从紫禁城改称为故宫的那一天起,它就是一座属于亡灵的城池。在此居住过的明清两代24个皇帝,仅仅是虚拟的主人,陈列于历史的花名册上;而那一代又一代的嫔妃、太监乃至顶礼朝拜的文武百官,都已陆续化作了风  相似文献   

10.
逛书市常常看到许多描写帝王、太监、后妃们私生活的书,封面、封底花花绿绿,甚为醒目。再浏览一番,这些书可概括出如下特点:一是形式上大都采用通俗文学手法,以小说体裁为主;二是内容以描写他们的私生活为主,从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到情天欲海、风花雪月、雨刀霜剑……尽在包罗之中;三是其故事情节大都是从大量的古籍材料中,从一些正史、别史、别传、野史、杂记,还有历代文人闲士敷演的故事中搜寻、揖录而成的,然后把难懂晦涩的文言文翻译成上口的通俗语言;四是超专业分工争相出版。这些图书的出版者包括各种类型的出版社,不少是非专业性出版社,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帝王、太监、后妃图书热潮。  相似文献   

11.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世说新语》)先父五石斋之由来,试解。 瑞谨记  一九四一年(民国三十年)九月三十日 星三 八月二十一日 晴  下午同孙先生步至清华车站而归,经过刚祖庙,额题广惠宫,庭前有碑,乾隆中,观保所撰,言庙在成府技勇营南门,肇始于雍正时,今复修之。碑阴列太监人名,曰首领太监,曰副首领太监,曰技勇太监,凡数百人。碑未言刚祖为何人,考刘若愚《酌中志》,有官者奉祀刚铁(有赠司礼监,刚公讳铁之墓焉——瑞据丛书集成本《酌中志》卷二十二补)永乐中,中官,其祠在墨山会地方。…  相似文献   

12.
李连英,(宫中档案写作连英)清末有名的总管太监,直隶大城县人。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死于1911年。自幼生性灵活,悟性极强,9岁进宫做太监。他服侍他的师傅极为认真、仔细,同时善于察言观色,领悟每个人的心理,炼就了一身常人不能比及的特殊本领。  相似文献   

13.
【原文】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②.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③,恚而语女曰④:“而翁长铨⑤,迁我京职⑥.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⑦,而固吝者何⑧?”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⑨.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⑩,旬乃还第(11).婿竟不调(12). 公为都御史(13),与太监某守辽东(14).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15).后公改两广(16),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国辞(17).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18).普先皇颂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19),某得八(?)(20),今以半别公(21),公国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披袄中(22),纫之(23).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24).公劳之曰(25):“若(?)廉(26),若翠  相似文献   

14.
《历史档案》2017,(3):30-47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观察箴言     
中国古代贪官之所以比现在少,东窗事发后满门抄斩和无法出境是一个重要原因。——作家郑渊洁称,古代中国只有太监是裸官避免公民犯错误,不是我们政府的职责;而避免政府犯错误,却是公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看戏,是清代帝后生活中一项很重要的活动,既可满足自身消遣娱乐的需要,又可在笼络亲贵臣僚、外藩使节中起一定作用.为皇帝演戏的演员有宫内学艺太监和宫外民籍演员.宫内学艺太监简称内学,由内务府挑选聪明伶俐、面容娇好、嗓音纯正的年幼太监,分别不同行当,学戏数年,以满足内廷演戏的需要.宫外民籍演员也称外学,凡享有盛名的民间戏班、艺人经常被召至宫中承应戏差.如著名的老生三杰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旦角演员王瑶卿、陈德霖,武生演员杨月楼、杨小楼等都曾进宫演戏.负责宫内演戏的机构叫升平署.升平署在管理宫内外演员和安排戏曲演出活动中,都制定了严格甚至苛刻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宦官制度是清代宫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清代近三百年历史,较为完备的宦官制度对于整饬清宫纲纪,加强巩固清廷统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顺治帝亲政后,仿依明制,设立宦官机构十三衙门。虽然立下铁碑,严禁太监干政,但对个别太监仍较放纵,并由此加剧了满洲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8.
史家对于高句丽的婚俗谓之以淫,是因为深受中原礼教文化浸染的缘故。身陷高句丽的隋人,其口中的游女,或许在他们看来是无主的女人,实际上指的可能是那些虽婚配而未生子、或虽生子但子未长大、或因各种原因丧偶的高句丽妇女。  相似文献   

19.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突然感觉,周围的“太监”一抓一大把。别误会,偶说的与不男不女什么的不是一个意思。偶的意思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喜欢咸吃萝卜淡操心的那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