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向被认为是大冷门的历史,从去年起逐渐成了读者最钟爱的学科,历史类图书也成了出版社竞相出版的香饽饽.从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易中天的《品三国》、梅毅的《华丽血时代》,到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等,这些榜上有名的"史书"和中规中矩的历史图书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金陵十三钗》把历史坐标放在1937年,用一座城的沦陷讲述一场战争的残酷;《明月几时有》的时间坐标定格在1942年,用另一座城市的故事讲述一个时代的命运。本文以《金陵十三钗》《明月几时有》为例,以符号的象征意义探讨底层民众抵抗战争的时代隐喻,以体现特殊历史时空下民众的家国情怀,缅怀逝去的生命,追思悲怆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初露头角"野玫瑰"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民间歌舞团体——明月社,主持人系黎锦晖先生。黎先生在《我与明月社》一文中写道:"在明月社的历程中,由于各个阶段必须适应环境,社的名称不尽一样,有过语专附小歌舞部、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中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团、联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剧社、明月歌剧社等七种称谓,名异实同。"明月社是当年上海明星的摇篮,黎先生曾  相似文献   

4.
《李尔王》是莎翁笔下最伟大的悲剧,而由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改编.田沁鑫执导的《明》则把《李尔王》与明史嫁接后开出的新创历史剧。除了在结构上沿袭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风格外.《明》在内容上、情节上、表演形式上都进行了很大的探索,破天荒地对《李尔王》进行了一次“喜剧尝试”.导演田沁鑫要让观众“破涕为笑”.体验《李尔王》前所未有的轻松、喜悦。  相似文献   

5.
当年明月 2007年年初,一本名为《明朝那些事儿》的书忽然登上各大书店的排行榜。当年明月,一个崭新的网络写手诞生了。这本书先是在天涯“闲闲书话”上连载,由于点击率极高,被书商发现后包装上市并迅速走红,整个过程同其他网络书籍的营销方式没什么区别。地球人都知道,在网络上要想吸引眼球,赢得点击率,  相似文献   

6.
书讯     
“草根”论史走上电视当年明月挑战易中天本刊讯(记者韩阳)去年一本非史学家论明史的图书《明朝那些事儿》引来无数读者的关注和追捧。2007年  相似文献   

7.
历史出版门类,本应相对冷门,至少在畅销热度上,是不能与小说、青春读物、财经金融等板块媲美的.但是近几年来,大众历史门类却突然崛起,在出版市场上不断掀起热潮,在图书领域接连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畅销业绩.借助电视传媒发力,易中天的《品三国》一时洛阳纸贵,上下两册相加,销量超过百万,靠网络论坛积攒人气,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创造了白话历史书的销售巅峰.本是冷门,却为何成为一匹黑马,且能繁盛八年?本文将对这一出版现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出版门类,本应相对冷门,至少在畅销热度上,是不能与小说、青春读物、财经金融等板块媲美的。但是近几年来,大众历史门类却突然崛起,在出版市场上不断掀起热潮,在图书领域接连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畅销业绩。借助电视传媒发力,易中天的《品三国》一时洛阳纸贵,上下两册相加,销量超过百万;靠网络论坛积攒人气,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创造了白话历史书的销售巅峰。本是冷门,却为何成为一匹黑马,且能繁盛八年?本文将对这一出版现象进行探析。一、借助电视传媒发力大众历史出版的崛起与"百家讲坛"  相似文献   

9.
学术文化 学术文化类图书一段时间以来基本上就是袁腾飞与当年明月一拼高下,不过我们终于在7月的学术文化畅销书榜单上看到了些许不同,当年明月在这个月拱手让贤,只占据榜单两席,但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二、三却依然占据前四的三个席位.<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和<易经的奥秘>分列榜单第三和第五位.  相似文献   

10.
肖红廷 《出版广角》2015,(17):156-157
对动漫影视作品进行艺术创作是当前的热门行业。这些年,随着动漫影视产业的急速升温,《秦时明月》《功夫熊猫》《大圣归来》等不少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动画电影登上了大银幕,使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主要探讨动漫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中国元素及其对中华文化的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史学》2009,(3):64-64
《档案春秋》杂志的精华版——“档案春秋丛书”,近日由华文出版社出版。该丛书一套两册,书名分别为《当年那些人》、《当年那些事》,精选了杂志2005--2007年刊发的精采文章。集中挖掘、揭秘历史事件档案中包含的鲜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12.
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播放后,观众兴趣很广。但文艺和历史是有差距的。陈镐汶撰《申报与杨乃武冤案》一文,说明当年《申报》的报道评论对于平反杨乃武、毕秀姑冤情的作用,也披露了一些案情真相。  相似文献   

13.
正上世纪30年代,一场"黑天使"风波,引起了上海电影界、音乐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明月歌剧社内,议论纷纷。事情的起因是,1932年7月13日,上海《时报》电影特刊发表《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一文,批评明月歌剧社创始人黎锦晖音乐创作中的不良倾向。一个多星期后,上海滩颇有影响的电影期刊《电影艺术》(第三期),  相似文献   

14.
高磊 《声屏世界》2013,(5):37-38
2007年.大陆第一部3D武侠系列动画片《秦时明月》成功上映,引领了中国原创动画的新高峰。《秦时明月》曲折的故事情节、独特的角色形象设计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该片荣获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动画形象、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动画片最佳形象奖等多项提名。《秦时明月》中角色形象的成功塑造,为中国原创动画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元素。  相似文献   

15.
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由一个图书出版策划小作坊做起,在短短十年问,成为员工超过300人、年出版图书约700种、销售码洋过6亿、利润达到3000万元的中型出版社规模的民营出版机构。其策划出版的《北京娃娃》(春树著)、《今生今世》(胡兰成著)、《草样年华》(孙睿著)、《诛仙》(萧鼎著)、《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著)、《盗墓笔记》(南派三叔著)、《绝对小孩》(朱德庸著)、《风声》(麦家著)、《上班奴》(陆琪著)等众多超级畅销书反响巨大,影响了整个中国书业。  相似文献   

16.
龚玲 《新闻世界》2014,(12):116-117
本文以《秦时明月》动画系列为例,研究动漫产业中的动漫产品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传统文化传播双赢。首先分析国内动漫产业发展情况,再分析《泰时明月》系列在产品内容、产品经营上是如何传播传统文化的,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关城市的丛书一直络绎不绝地在上市,但都基本集中于耳熟能详的几座历史文化名城或者是旅游热都.而且也基本上是从文化观光的角度来介绍景点的好处和逛街的去处的。200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城市文化丛书”为名出版的这一套似有不同:南京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上海陈子善《迪昔辰光格上海》、苏州王稼句《三生花草梦苏州》、扬州韦明铧《二十四桥明月夜》,或自历史深处涉水而来,或自时光远处拂尘而出,让人在都市的灰色调中看见了一片人文的亮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内外的一些出版物对《中国青年》杂志1978年复刊的情形多有披露,或道听途说,或捕风捉影,令人难窥全貌。为真实反映《中国青年》当年复刊的真实情况,该刊第9期刊发了《20年前的一次交锋》,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详细披露。《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19.
□当年明月 2007年年初,一本名为<明朝那些事儿>的书忽然登上各大书店的排行榜.当年明月,一个崭新的网络写手诞生了.这本书先是在天涯"闲闲书话"上连载,由于点击率极高,被书商发现后包装上市并迅速走红,整个过程同其他网络书籍的营销方式没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20.
古人作史,讲究的是“寓论断于序事”,到了当代,这个传统几乎消失殆尽,历史学家们丧失了讲故事的能力。八十年代,黄仁宇的著作着实给中国人上了一课,后来的吴思、张鸣、易中天、张宏杰,包括从网络走到前台的当年明月,每个人的出现都带来一股热潮。历史的写法有N种,N的数值在迅速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