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大友 《吉林教育》2007,(11):12-12
从个体上说,我和所有附中老师在基础教育战线上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努力、辛勤地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为国家培养出了很多的优秀毕业生,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一、执着探索历练成行业精英 从1996年师范院校毕业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至今,沈建波在小学教育教学这条道路上已坚定不移地行走了18个年头,用爱教学,用心育人,潜心教改,执着探索让她从一个初出茅庐、毫无经验的教学新手逐渐成长为教育教学行业中的精英. “沈老师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语文教师!”这是她的学生刘X对她的评价.的确,在工作中,沈建波老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一名让同事折服、学生钦佩的教学能手.  相似文献   

3.
评析:零起点教学,对于相当一部分孩子来说,是在浪费生命。叶老师通过预习单清楚、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真实的起点上展开教学,字词教学与整体感知环节均体现出高效。破除零起点,让教学发生在最恰当的地方,这才是生本意识的真正体现。这一板块渗透“抓住关键词提问”的学习方法,为接下来“循疑而学.顺学而导”的教学主板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开学伊始,市教委提出了这样一条改革措施:小学一年级将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实,"零起点"教学,对我校而言,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早在2006年,学校就在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从语文学科入手,开展研究。在取得了初步经验后,逐步向数学、英语考试学科推广。坚持了五、六年的"零起点"教学,不仅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春红 《课外阅读》2011,(7):301-301
对于初次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我既想继承经验老师有效管理班级的方法,让班级迅速形成一种和谐、上进的班风;但又想突破陈规,让学生相互监督,互教互学,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会学”,而且“乐学”、“好学”。对于做过学生的我,不论是在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上,更青睐于让学生处主学习,自主管理。我便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尝试于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中。  相似文献   

6.
有幸和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面对面,无论是他的课还是他作的报告,都让我感觉到一种特有的实在和扎实;让我感觉到语文课就应该这样去上。为了和众多同行分享名师经验,我把孙老师报告中的某些观点作了整理,又结合孙老师的课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写了这样一篇杂感拙文,仅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7.
我提出语文课堂改革的五点主张,希望对传统语文课堂带来些冲击,带来些变化,带来些清新的改革春风。一、起点高一点。起点,是指教与学的起点。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零起点,忽视学生的认知基础,忽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零起点的教学必然起点低,效率差,无趣味。为什么要起点高一点?因为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尤其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学生  相似文献   

8.
每次听完洪榴老师的课,我都会对语文课、语文老师、语文教学有诸多新的感受和思考。洪老师上语文.她自己就是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艺术和情感投入。总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语言、思维和情感的熏陶。洪老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让我再一次和学生一起享受了一节唯美的语文课。拙文就以此课为例,刍议洪榴老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9.
每一位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生物教师难免都要经过新教师的阶段。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生物新教师,雄心勃勃、充满热情,总想做出些成绩,但往往事与愿违,有时还会因工作中遭遇的挫折而影响情绪,进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新老师呢?借此机会,我想跟同事们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  相似文献   

10.
走上教师工作岗位8年多来,随着时间推移和实践磨炼,我也从青涩的年轻教师,成长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成熟教师。从成长感悟角度讲,我的最大体会是,除了自己的不断探索外,最能让教师成长的,就是在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突发状况的激发、促进。教学过程中各种突发状况,如同随时发生的特殊“考试”,不仅考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更考察教师的应变能...  相似文献   

11.
案例:我从教十多年了,说起我的成长经历,有一件小事对我触动很大。10年前刚走上工作岗位,我并不喜欢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做着重复性的教学工作。有一天下午,当我准备上课时,一位瘦弱的女生向我请假:“老师,我不想上体育  相似文献   

12.
推进“零起点教学”和“各学段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让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为其保驾护航。8月26日,市教育局分别组织小学、初中、高中学段新生年级教师进行了“零起点教学”和“各学段衔接”教法、学法培训、辅导;9月1日开始,锦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市教师进修学院小、初、高部全体人员深入市直各中小学开展“零起点教学”和“各学段衔接”训练、指导、检查;9月18—19日,各学段将分别组织召开教学研讨会,总结推广“零起点教学”和“各学段衔接”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零起点学生汉字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汉字教学质量所面临的矛盾,并在总结现有汉字教学经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零起点留学生汉字教学方法的3点设想:一、在启蒙阶段,实行语音,文字,日常用语三线交叉并行;二、综合课和听说课相结合,汉字形式和拼音形式相结合;三、认读和书写适当分离,区别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毕业以后要进入到一线的工作岗位中,所以在中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切实学得一门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工作岗位的需求。当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更多的人都喜欢旅游,这就要求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要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本文阐述了情景教学法在中职旅游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希望给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语文,请慢下来,让师生追上你的脚步我1992年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在小学语文讲台上耕耘了20多个年头。在我的印象里,"怎么教"总是语文老师很彷徨的事。经常有老师抱怨参加了培训、聆听了讲座反而更不会教语文了。作为一名普通语文老师,每个学期最起码听上20多节课,有名家的观摩课,有普通老师的研讨课,可更多的时候,越听越糊涂。因为公开课往往只展现语文教学的一小部  相似文献   

16.
现在大多数初中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文言文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成绩,我累积了一些文言文教学的经验。一、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好文言文也需要有强烈的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叶露怡 《现代教学》2013,(10):29-30
"零起点"与"学前准备"。《现代教学》:目前,大家对"零起点"教学有很多讨论,您能对"零起点"教学作些解释吗?"零起点"到底是指什么?一年级新生到学校真的什么都不用准备吗?纪明泽:"零起点"教学是指不论什么起点的学生,通过学校有效的教学组织,在校学习一年后,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里的起点是指以汉语拼音、数学运算为代表的基础知识起点。我们倡导在入学前,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可以为"零"。在课程标准之下,每个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不同,兴趣和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学校需要组织丰富多样的课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作文教学观摩与研讨会,专家杨献荣老师的“一滴墨水”、徐善俊老师的“古诗文改写”、朱煜老师的“有趣的玩具”等,几节观摩课让我很受启发。这些名家的作文课之所以上的那么精彩,除了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领会了新课改精神,并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总结出一条有效的作文教改之路——动手实践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实践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必说”的愉悦。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让学生眼中有材料,心中有感悟时才能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文章;只有围绕现成材料指导写作方法,才能有扎实的课堂作文教学过程,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才能克服老师们课堂作假,做秀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文自评、互评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读了兰瑞平老师的《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高中生周记、作文互评指导》(本刊2002.8)以及《自主互动,认真互评》(本刊2003.2)后深有感触,也忍不住想把笔者的一些所谓“经验”谈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新课标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我曾经感到茫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一本《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漓江出版社),其中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篇”中谈到了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具体做法,对我很有启发。魏老师要求学生从十个方面给文章(主要是记叙文)写…  相似文献   

20.
李运香 《广西教育》2007,(7B):16-17
一、探究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进行探究性学习感到有些困惑。一次,我和几位同仁一道探讨实践探究性学习经验体会,可出乎我的预料,老师们都大倒“苦水”:蒋老师说,“自实行新课程以来,就开始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一年后,自己所教的班级数学成绩竟然下降了。我怀疑是探究学习‘惹的祸’”;王老师说,“在一节课上,我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