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文化作为民族历史与传统的既存形态,与之保持高度同步,展示了整体性。因此,各历史时期由时代特征所制约,既存的文化形态必然与之相协同,诸如观念结构、政治模式、人才与教育模式、情感等,无不如此。魏晋南北朝文化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充分反映了作为历史与传统转折期的时代特征。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和传统一样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其生成始便保持着发展与生命力,从未被其他具体文化所取代。对于中国文化的这一特殊性状,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政权是中共开始治国安邦首次实践下的战时创新型政权。它的四个基本特点是中国化的苏维埃政权体制、工农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和党的一元化领导。这些形态特点既具有较强的苏俄(联)模式特征的一面,又具有鲜明的中国化色彩;既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时代进步性,又具有因经验等因素所导致的时代局限性。但它在近代中国政权形态史,特别是中共政权形态史上特殊的地位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其思想文化集当时古今中外之大成.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形态(包括世界观)在这里交融、汇合,如群星拱极,众流朝宗,共同辅佐李唐王朝的统治,为其提供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柳宗元和刘禹锡的世界观,典型地反映出唐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及其社会作用的一致性,不能不说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轴心时代的中国为人性之辩的缘起和繁荣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轴心时代既是中国人性论的发轫期,也是中国人性论的高峰期。它不仅为后来人性论提供了基本理论模式,而且对整个中国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论战的深层原因几乎都可以归结到中西文化观念的冲突,中西之辩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焦虑,而启蒙与救亡的两大时代主题则使得20世纪中国的中西之辩从来就是互相牵制,互相渗透。整体否定的文化策略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成为20世纪中西之辩的主要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其思想化集当时古今中外之大成。各种不同的思想化形态(包括世界观)在这里交融、汇合,如群星拱极,众流朝宗,共同辅佐李唐王朝的统治,为其提供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柳宗元和刘禹锡的世界观,典型地反映出唐代思想化的多样性及其社会作用的一致性,不能不说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陈东 《上海教育》2001,(24):21-22
经典教育学告诉我们,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教育培养模式。换而言之,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会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央电大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正迎合了由于社会经济状态变革引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本对目前现行的若干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出一条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蹊径。  相似文献   

8.
《动物庄园》与《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反极权主义小说,一直仅被视作反苏反共反斯大林,这种误读与曲解有其深刻的时代历史原因。《动物庄园》讽喻历史上无数次革命起义所经历的循环模式;《一九八四》既是现代极权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预言。这两部小说反映出作者对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整个世界范围各种形态的现代极权社会更宏大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唐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整体进入范古时期。从宋代至明代,范古模式经历了由江西诗派诗法之学到明七子派格调论的演进。诗法之学强调对古代典范作品语言及诗意构成方式作知识学研习,指向一种多样化的创作尝试;格调论着重于格调意趣的整体领悟,标举一种浑朴圆融的审美境界,以各体诗的原初形态为高格正体加以追摹。这两种范古模式的矛盾代表着不同时代的诗学旨趣。  相似文献   

10.
王一博 《知识文库》2024,(1):116-119
<正>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新就业形态也在不断涌现。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新就业形态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通过对国内新就业形态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来推动新就业形态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形态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就业模式逐渐被新兴的就业形态所取代,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智能时代,教育实践形态的变革与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时代机遇,与之相伴的还有各种潜在的挑战。具体而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新了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条件,丰富了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来源,优化了话语体系的承载和传播方式。但同时,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也面临着中国特色被弱化、学科特质被疏略、内在连续性被消解等挑战。未来须进一步更新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观,坚守话语体系建设的学科立场,在深层结构上推进话语的数字化,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学科特质、时代特性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育学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分层治理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模式"的崛起呼唤与之匹配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在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语境下,高等教育治理应从单一的治理结构向分层的治理结构转型,打破单一治理形态困局,建构高等教育分层治理的理论框架,依据不同主体的功能定位,建构"自主型"、"均衡型"、"渗透型"等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哲学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并与之内在相关。然而,当代学人从多元维度对之所做的机械僵硬的比附和漫不经心的任意解读,曾一度严重遮蔽了它的当代价值和本真精神,导致其泛意识形态化和自我边缘化,并使之面临丧失自我规定性的危险。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指导方向,并将其原有的前卫思想、先锋理念先行地注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中,重新唤起当代学者的时代良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持,必须以科学的研究范式,去摆脱当代哲学多元取向所导致的差序格局和价值负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当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时,发达国家均已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同样我国面临着既要完成传统的产业革命,又要迎接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发展表明社会经济形态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要求要有相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制与之相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双重跨越”也需要建设面向不同经济形态的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生活在被音乐包围的时代里。在各种音乐形态里,西方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我们,并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意境之美,灵魂塑造之美,时空跨越之美,成就了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1〕与鹅行鸭步的传统社会迥异,中国近代教育思想明显地以思潮的形态表现出来:一方面呼啸汹涌,奔腾向前,一方面又层层推进,其波峰浪谷无不以体用之辨为涨落,从而留下一道清晰可见的近代三大教育思潮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这一全新命题,被时代赋予丰富的内涵要求。以知识生产视角观之,模式1到模式3,三螺旋到五螺旋,潜隐的知识创新思想、民主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揭示其蕴含的价值向度,启发中国高等教育“行天下之大道”的目光。由此,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要树立以世界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构建多元创新生态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推进全球共建共享的高等教育现代治理。  相似文献   

18.
音乐审美意识是与一个时代的世界观相关联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和艺术特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艺术作品,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形态。对五四大学生与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意识进行比较,了解相互间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对音乐的认识,加深大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走向衰落的现代大学讲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时代的大学讲堂放逐了其所应有的精神。在现代化的自我认同中,大学讲堂已经为非教育或去教育的因素所充斥,不再担当传统大学讲堂精神之重负;其独立性逐渐丧失,其生命之根正被拔起。走向衰落成为这个时代大学讲堂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校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是校办产业,经历了校办工厂、校办企业、资产运营公司三种形态。最初的校办工厂在“工学并举”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和普及。后来的校办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作为高校创收的主要渠道蓬勃发展起来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校办企业都为高校带来了收益。设置在高校和校办企业之间的资产运营公司,作为“防火墙”使高校摆脱了直接经营企业所带来的连带责任风险。高校产学合作模式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经历了三种发展形态的蜕变,同时作为中国高校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依然焕发着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