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乡贤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玉林市具有丰富的地方乡贤文化资源,而乡贤文化又具有垂范乡里、温暖桑梓、践行核心价值、涵养文明乡风等德育价值。通过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共同构建本地乡贤德育教育资源库、开发乡贤文化为内容的德育课程、营造彰显乡贤精神的生活环境和开展弘扬乡贤精神的实践活动等途径,能有效将乡贤文化融入到中学德育教育中,使广大学生在乡贤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
我校挖掘金沙洲乡土特色的乡贤文化资源,以"乡贤文化"为基础,提炼"承乡贤文化,育现代新贤"的教育理念,开展小学乡土德育实践,继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培育"新乡贤",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入人心,在乡村深深扎根,取得了突出成效,形成了"坚韧同进,学贤不厌"的学风。一、挖掘乡贤文化,凝炼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乡贤精神含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在促进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家训文化是家族教育的基本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乡贤精神。《钱氏家训》绵延千年,从家族责任走向社会责任,充满"修齐治平"智慧,蕴含着修身齐家、友爱相携,肩担责任、投身公益,护民效国、造福百姓等乡贤精神。加强乡村家庭德育建设,形成良好家风乡风;营造和谐的家庭邻里文化生态,助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乡村家庭社会责任意识,铸就村民家国情怀,是新时代乡村家庭建设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中,乡贤文化是乡贤稳定的生活方式,是乡贤自觉追求个体完善,并引领本地乡村民众趋向完善的过程。乡贤文化为乡村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文化资源,创设优良的文化背景。乡村学校与乡贤文化要在多个层面展开有效的、合目的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乡贤文化源自于乡贤作用的发挥,乡贤文化本身具有地域性、偶像性和先进性,是几千年来根植于一方乡土的文化积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当代乡村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人才流失、乡村道德力量衰微、缺乏有效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问题。弘扬乡贤文化对引导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善用乡愁,引乡村人才回流,建设美丽乡村;乡贤以身作则,实现乡村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构建和谐乡村;乡贤将传统道德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致力于乡村先进文化的传播,重构文明乡村。  相似文献   

6.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特征、目标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的创建活动,具有自觉性、超越性和动态生成性等特点。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而言,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具有不同的课程开发目标。落实校本德育课程开发,需要从厘定核心价值、确定开发类型和开发主体及选择开发模式等侧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乡贤精神是本地域历代明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家族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家族教育在乡贤精神传承中独具优势。荣氏家族是江南望族,在发展家族事业的同时致力家乡建设。读书习礼,帮贫助学,贾而兼儒的良好家风,使荣氏尽社会责任;创办族学,培养实才,建立图书馆,使荣氏致力公益,泽被乡里。荣氏家族教育对乡贤精神的传承,对加强乡村家庭德育,形成良好文明家风,助推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弘扬传统乡贤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建设的出发点是"人的培养",而目标则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形成和文化自觉。德育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又是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建设文化特色,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德育成效,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因此,基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下的德育实践创新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学校德育应该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体现办学意志,反映学校文化,彰显价值取向。一、"海洋文化"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须充分重视文化对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乡贤作为乡村中的特殊群体,是乡村振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乡贤文化一直以来都是维系乡情、连接故土的重要纽带.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乡村社会治理问题逐渐凸显.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需要挖掘乡贤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乡贤的带动作用,培育新乡贤文化,有效利用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育形势下学校体育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学生的思想信念和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武术社团把校园体育社团文化和德育相结合,深入挖掘校园体育社团潜在的德育功能,总结教师在武术游戏中礼仪、规则、合作、评价等各个环节融入德育元素的方法策略,凸显校园体育社团融入德育的特色和优势,为学校体育社团发挥德育功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