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刘冬冬 《班主任》2020,(4):31-33
小辉是我校二年级学生,小时候曾被家长送回老家交给爷爷奶奶照顾。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备受溺爱的小辉,转入新校后在与父母和同学交往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一、寻密——不适应的孩子转到我校一段时间了,小辉却一直只和班里两个调皮的同学打闹,和别的孩子似乎都融不到一起。  相似文献   

2.
一些年青的父母,在高举拳头,列数着孩子的条条“罪状”,扑向犯错误的孩子时,心中的信条是:不打不成器! 还有一些年青的父母,老爱责骂孩子,孩子在吃饭,也得听大人训斥、责备。他们在给孩子念“咒”时,心中的信条又是:不骂不成器! 真是不打不骂不成器吗?不。  相似文献   

3.
正"老师,小辉把亮亮打哭了……"又是这个小辉,我都记不清自从两个月前接这个五年班以来,多少个学生向我告他的状,多少个家长打来电话——他借文具从不征求别的同学意见,拿来就用,用后也不归还;他做值日从不干活,而是强迫别人替他干,还恐吓同学不许告诉老师;若是有同学不经意碰到他,身强力壮的他就会拳脚相向……他成了班级里欺负同学专业户。我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可一两天过后还是问题不断,通过了解,我知道小辉的父母怕孩子在学校吃  相似文献   

4.
<正>上午十点学生放假离校,可都十二点了,小辉的爸爸还没过来接孩子。更可气的是,无论我打多少个电话,那边一直无人接听。都这个点了,我只好带着孩子来到餐厅先吃午饭。也许是看别人都回家了,小辉闷闷不乐,低着头胡乱地将菜往嘴里塞。不一会儿,脸上、衣襟上就狼藉一片。"你就着馒头吃,别到处洒啊……"坐在他的对面,我实在没什么胃口,索性放下筷子,看着他吃。"老师,今天的菜真好吃,你也吃啊,一直等我爸肯定累了。"发现了我一直盯着他看,小  相似文献   

5.
常常可以看到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心爱的孩子逛商店时出现的尴尬情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爸爸抱紧了哭闹着的孩子,匆匆地向外挤,妈妈则紧随着在后面不停地说“不买啦”,或者父母抱着哭闹的孩子边打边骂。当然,也有的面对哭闹着要买东西的孩子,无可奈何地解开并不见宽裕的钱包,买下并不需要的物件。  相似文献   

6.
新接的班里有一个女生,人送外号"女皇"。她脾气大得很,只要稍不顺心,张嘴就骂,抬手就打,哪怕老师正在上课她也从不收敛。在与前任班主任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她父母离异,她与父亲和继母生活在一起。父亲工作忙,平时无暇顾及她,只是在每次被老师"召见"之后,把她狠狠地打一顿。所以,她总认为挨打是老师造成的,心里记恨老师,跟老师过不去。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报道,比如谁被父母打成了重伤,谁在上学途中被高压电线电死了,谁在学校被打聋了耳朵,谁又在下大雨时掉进了下水道等。当然,一般也只有造成死亡或重伤才会被报道,更多的受到身心伤害的孩子并不为人知。今天请大家来谈谈你所了解或亲身经历的一些伤害,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着尊重个人隐私的原则,在这里就不公开他们的名字。)孩子在家里遇到的伤害老师:据我了解,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采取打或骂的方式大有人在。我曾在班…  相似文献   

8.
答父母问     
当孩子惹父母生气时怎么办湖南省永顺县一家长问:我儿子10岁了,常不听话还爱顶嘴,有时气得我忍不住要打他骂他,事后我又后悔,该怎么办? 答:孩子既会给家庭带来欢乐,也会给家长带来烦恼。孩子惹你生气时,为了既不伤害他的自尊  相似文献   

9.
常听到年轻的父母们说:孩子是我们的,只有我们才可以拥有他;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天地也管不着。 可是,年轻的父母们,我却要说:请尊重一点孩子吧!他有自己的大脑,有自己的意愿。任何武断地哄、吓、打、骂都左右不了他的大脑,强迫不了他的意愿。即使有时会“唯命是  相似文献   

10.
我父母在农村,从小我天天看到的就是父母在干活,因此就学到了父母干活中的很多东西。比如父母勤劳,我肯定就不会懒惰,因为父母不容许我懒惰。小时候被父母打觉得不是耻辱的事情,好像越打越喜欢父母,因为父母跟你亲,他打完了还在你的身边。我现在就不敢打我的孩子,因为我一个月才能见他十天左右,我爱人带着孩子在国外,我每个月争取过去十天,打完了我就走了,孩子记住的就是我打他,没记住我对他的好。所以他就不希望我下一次再回去,因为一回去想到的就是爸爸打他。我总共打过儿子一次,有一次我回来问他想爸爸吗,他说  相似文献   

11.
逗孩子     
事件:妈妈抱着孩子,要他打爸爸,孩子便使劲地拍打着。爸爸夸儿子能干,奶奶也在一旁喝彩。 分析:一些父母和成人因为喜欢孩子的笑脸,就用种种方法引逗孩子。牙牙学语的幼儿,别的话还未学会,有人就指着别人教他:“骂他大王八,就给你糖  相似文献   

12.
思之 《家长》2015,(2):26-27
爱并接纳你真实的孩子,是为人父母者应该做到的。然而,很多家长总是忘不了孩子身上那些被视为缺点的东西。几位妈妈聚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孩子,一位妈妈谈到了她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她一脸的苦恼,说孩子太调皮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听话,她心想是不是孩子有什么问题,还打算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相似文献   

13.
儿子今年9岁,活泼开朗,非常可爱,一日饭后,我与儿子闲谈,让儿子说说父母的优缺点。儿子犹豫了一下,说:"妈妈,我说实话你可别骂我。"我答应了。没想到孩子尽说父母的缺点,诸如:爸爸妈妈打骂过他,不让他玩,做什么事都批评他,教育方法偏激,不  相似文献   

14.
最近,论坛上一篇中学生作文引出了"咆哮爸"这个概念。孩子在文章中写道:"父亲爱咆哮,母亲爱尖叫,他们总是不断对我发动进攻,目的只有一个:让我学习。"而不少家长跟帖表示:这是时下十分流行的"咆哮"式教育,甚至还有家长组成"咆哮爸"联盟,因为他们信奉教子原则:不骂不成才,不打不成长,咆哮是一种严格的爱。在我们周围,经常能看见咆哮的父母:孩子不做作业,父母严令"还不赶快回房间";孩子不愿意上补习班,家长便说"这事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的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撒谎、毁物、偷窃、逃学等等,家长因此感到十分烦恼。家庭教育的实践表明,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儿童,需要尽早从以下几方面去加强教育和引导。 1.坚持正面教育许多父母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采取非打即骂等手段,往往毫无结果,甚至越打越糟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02,(22)
如何在不打骂的情况下进行教育?西班牙的“教育但不打骂”运动是去年6月开始的。在运动中,组织者为父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开设讲座,力图使他们相信,打骂不是教育手段。对此许多父母难以接受,他们认为时常打孩子几记耳光是必要的。人们向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但不打骂”运动协调员佩帕·奥尔诺咨询,他们  相似文献   

17.
护佑心灵     
一次到表姐家做客,席间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她说,孩子各方面都比较争气,但有时在气头上,也难免打和骂。我对她说:"激情之时,家长打孩子不好,但一般也无关大碍,骂就要讲究技巧和方式了。有一点非常重要,不能说过头的话,不能太伤他的心,要保护孩子的人格和自尊。一句伤害孩子心灵的话,有可能让他背负一辈子,影响他的一生。"一直在旁边不搭腔的表姐的女儿突然接过话:"表舅,你肯定学过心理学,不然你说不出这些好听的话来。"这让我惊讶,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小学六年级学主。就这个问题说来,老师和家长并无二致。虽说我们讲究每…  相似文献   

18.
成长中的孩子难免会犯错误。批评,是家长们教育孩子时经常用的一种手段。但因家长们不能很好地使用这一手段,当孩子有过失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非打即骂,这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损伤,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因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起不到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孩偏食、挑食、厌食是年轻父母们普遍感到烦恼的事。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吃点东西还挑三拣四……长期发展,孩子不是肠胃出了问题,就是营养不良。不少父母为此采取哄、骗、打、骂等方式逼孩子吃东西,这不仅解决不了孩子的吃饭问题,而且易使孩子产生对父母的反叛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小孩偏食、挑食、厌食是年轻父母们普遍感到烦恼的事。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吃点东西还挑三拣四……长期发展,孩子不是肠胃出了问题,就是营养不良。不少父母为此采取哄、骗、打、骂等方式逼孩子吃东西,这不仅解决不了孩子的吃饭问题,而且易使孩子产生对父母的反叛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