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谶纬之学兴起于两汉时期,谶纬文献在这一时期也已经形成,且成系统。谶纬文献既是中国古代文献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两汉时期的思想、学术、文化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史料。相对而言,谶纬文献数量不多,内容却十分庞杂。由于谶纬书籍的增益造饰较多,难以对谶纬文献所包含的具体篇目进行定论。鉴于此,结合史籍资料,对谶纬文献的形成和分类篇目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谶纬的发端上溯至战国时的邹衍 ,至秦时开始影响政治。秦时的谶纬是被统治阶级反抗皇权的工具 ,汉时则成了统治阶级自己的理论。两汉诸帝不仅把谶纬作为自己掌权的合法依据 ,而且还根据谶纬制定王朝的礼乐刑罚。由于黄巾起义把谶纬当作反抗皇权的旗帜 ,故东汉之后谶纬在统治阶级内部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3.
谶纬是汉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来解释经学而产生。谶纬盛行是与经学自身的发展分不开的,它与汉代儒生的社会地位有关,又是“学随术变”的必然。在特定的环境中,谶纬被一些人用作王权争夺的工具。王权们不断改造谶纬的功能,使谶纬限制王权的积极功能减弱,加上学者对谶纬的怀疑批判和古文经的突起,导致谶纬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4.
谶纬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富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之一。谶纬与叙事文学具有共同的虚构特性,它的兴衰与叙事文学的命运密切相关。本文从谶纬的兴衰历程反观叙事文学的发展,以期重新审视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虚构曾以攀经附典的方式积极介入政治生活,在权力场上与谶纬交织在一起。叙事文学的基本要素曾借助谶纬获得发展,但也因谶纬遭受的打压和禁毁而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5.
宋明时期,宋学排斥谶纬,经学、纬学彻底分家;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发生转变,谶纬神话难有立足之地。谶纬之学显然大势已去,不过,宋明以降,民间对谶纬之术的研习不绝如缕、学者们也开始致力于谶纬文献的整理工作,这说明谶纬的思想效力仍存,非主流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潜在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谶纬是汉代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对汉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谶纬的思想基础、童谣的起源、谶纬对汉代童谣的渗透、谶纬化的童谣对汉代政治的影响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谶纬和汉代童谣的关系,以及它对童谣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兴起于西汉的谶纬之学,通过依附于官方哲学——经学获得国教神学的地位。由于儒学方士的融合,"学随术变"的思想推动,谶纬与经学相互吸收,互相利用。通过神化经典、神化孔子使谶纬与经学地位平分秋色;经学借助谶纬,迎合统治阶级对谶纬的迷信,以此来维持其现有地位。在两汉,无论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经学谶纬化顺应了时代潮流,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一种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8.
谶纬包罗繁富,是魏晋南北朝士人的必读书。它推动了赋的繁荣。谶纬的五德历史观是赋家颂扬君命天授的最有力工具。谶纬的祥瑞之象是赋家歌功颂德的最佳材料。赋家还广泛吸收借鉴了谶纬中的天文地理等丰富内容。谶纬的想象丰富、语言精美还影响到赋的奇丽之美。  相似文献   

9.
西汉后期出现的经学谶纬化思潮是汉代思想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现象。研究汉代思想史,不能不考察经学谶纬化的过程,今、古经学派对于谶纬的态度及其与谶纬的关系不完全相同。儒生的方士化是经学谶纬化的前提,而“学随术变”则是导致经学向谶纬化方向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谶纬产生于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内容博杂,可以较好地为政治服务。三国时刘备集团与其他政治军事集团一样,也积极利用谶纬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蜀汉的谶纬活动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表现在刘备的称帝和巩固统治上,后期则是蜀汉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士人利用谶纬进行的反蜀斗争。  相似文献   

11.
奉天法古是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重要内容。奉天法古的根本是奉天,奉天是说天子受命于天,当以天意为其行动准则,而《春秋》就是天意的体现,王道则是《春秋》的中心,这是从天意的高度,对王道的合法性作出论证。奉天法古有王权绝对化的一面,也有儒家王道政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的外交,由于环境背景的不同,在战略策略的运用上,比春秋时期的外交壮观得多。无论规模,还是声势,均远远超过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外交与军事策略交替使用,并行不二;而在战国时期则变为以军事为主,外交为辅,与春秋时期大相径庭。此时,人们对于"周礼""仁义""道德"等态度日趋让位于实用主义的"功利"思想。春秋时期的"仁义道德"外交已经变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战国时期的"功利"外交,它的外交辞令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纵横家们博古通今,熟稔各诸侯国的政治事务,准确把握瞬息万变的政治形势,善于抓住诸侯国君的心理,并据此而发挥其雄辩之才,口若悬河,极富煽动性和蛊惑性。战国时期的外交辞令虽然总体上延续了春秋时期的一些做法,但已经有了改变,开始向功利性转变,重饰词、贵激扬、尚铺张。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春秋》所载的483次战争、450次朝聘会盟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别是春秋时期在战略布局上的三次大的转变及由此划分的四个战略时期,揭示了春秋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许国为炎帝之裔的姜姓诸侯国,周武王初封文叔于许,至战国初为楚所灭。在西周时代许人生活较为安定,而至春秋时期,为郑、楚两国所压迫,在70年时间内竞致5次举国迁徒,分别迁至叶、城父,再至叶、白羽、容城。5次举国迁移承载着许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太多的痛苦、屈辱、悲哀与无奈。许国的历史经历固然因为郑国之侵扰、许人自己的选择等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其处于楚、晋两大国交界处,这就使得它在南北纷争激烈的春秋时代不可能得到安宁与保障。同时许人数次移徙也体现出楚人在春秋时期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5.
房国本为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人所封之国,为祁姓,子爵,故称为房子国。春秋后期为楚国所灭。房国故城即汉晋时期的吴房故城和唐宋以来的遂平县故城。房国周围除蔡国较大之外,其他如道、柏、沈等均为子爵诸侯国。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代后半期,霸主迭兴,人才辈出,身处小邦国郑国的子产发挥了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在各国间纵横捭阖,让春秋时代风生水起,被后代研究者称为"春秋第一人"。子产具有远见卓识,能够忧患长远;在外交上敢作敢当,有理有利;首倡"苟利国家生死以之"的信念,大胆推进改革;博学多才,任贤使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智库。成为历代贤相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汉水女神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水女神是中国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江河女神。汉水女神不仅出现在《诗经》、《楚辞》文化系统之中,也存在于春秋、战国以来的祭祀文化系统之中。汉水女神是两位美丽而多情的女子延娟、延娱,她们出现于西周中期前后,与周昭王南征有关。汉水女神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诗谶者,关乎诗之神秘预验之事也。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完全可上溯至先秦时代。其中,又以《左传》所记尤为典型和特别。《左传》中的诗谶,大致可分为三类:繇辞之谶、歌谣之谶、赋诗之谶。诗谶与原始巫术、宗教思维有关,这三类谶的演化,基本上反映了春秋时期诗谶由宗教世界向人文时代嬗变的痕迹。《左传》中的诗谶,本质上当被看作一种文化叙述策略,其所依据和反映的,正是彼时业已强盛的人文精神。故其诸多之诗谶现象,实为基于礼义德信、民本等思想所作的预验,亦即社会历史经验之显现。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赤狄民族东出太行,伐邢灭卫,侵扰诸夏,煊赫一时。太行山赤狄民族的历史渊源有二:一是直接源于商周时期的鬼方,二是两周之际民族迁徙、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春秋习用语     
春秋大时代习用语,分日常、官场、战乱、外交和文化思想五方面,举当时书面习用语例,加以论证。诸凡春秋时代的社会状况、人民苦难、政治风云、文化闪耀、思想波澜、精神风貌。都可考见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