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月光曲》这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动人故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①贝多芬为什么会亲自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②贝多芬弹的《月光曲》是怎样美妙,竞使兄妹俩听得如痴如醉?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问题,对于领悟中心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月光曲》描绘了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优美传说,感情丰富而有变化。学生较难理解。教学本文,让学生了解这首钢琴曲的谱写过程。分辨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固然重要,然而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一曲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月光曲》这首曲子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意境和感情?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只有弄懂这些问题,学生才能了解音乐家的高  相似文献   

3.
《月光曲》这篇课文以精细的刻画和丰富的联想生动地描绘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教学中,我们在学生充分地预习好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了“境”,“情”、“曲”,“景”四个环节,帮助学生较好地弄清了贝多芬入境生情,由情谱曲,以曲抒情的创作过程。境我们先问学生:贝多芬在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4.
例如教学《月光曲》这课,老师可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老师问:“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是谁谱写的?”学生逐一答后,在屏幕上出现月光曲三个字及打出贝多芬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贝多芬,德国名作曲家。他从小随父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及作曲。自28岁起,贝多  相似文献   

5.
《月光曲》一文中 ,当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后 ,盲姑娘非常激动 ,问他是不是贝多芬先生。这时文中有一个句子 :“贝多芬没有回答” ,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其中“贝多芬没有回答”这个句子看似平常 ,但内涵丰富 ,一位老师抓住它设计了一个问题 :“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 ?”学生们认真思考后 ,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每当学生说出一个答案后 ,教师都是微笑着点点头 ,并没有马上作出评价 ,只是问还有没有其它想法。其他同学见状 ,热情陡涨 ,纷纷要求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归纳下来 ,答案竟有七种之多 :①贝多芬…  相似文献   

6.
1.多方引导,促进思考 《月光曲》一文着重叙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反映了他的创作感情逐步深化的历程。课文条理很清楚,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认真读一遍课文,很快就能把故事情节叙述出来。但贝多芬的感情变化,即他创作《月光曲》的直接缘由,课文没有具体的阐述。抓住教材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首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教师可以以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昕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而且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时,会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幽默公园     
火车什么时候进站“下列火车什么时候进站?”一个小孩问。“小淘气鬼,我已经给你讲了五次了,火车进站时间是4点44分。”“我知道。”小孩回答,“我喜欢看你说4点44分时胡子往上一翘一翘的样子。”再来一曲有一个小朋友在圣诞节时上台表演钢琴,演奏完观众一直喊:“再来一曲!”老师就问他要不要再弹一首,结果他急的快哭出来,说:“我又没有弹错,为什么还要叫我再弹一次?”像绅士一样7岁的卡尔和5岁的妹妹在阿姨家做客。阿姨把卡尔叫到厨房里,给他一把餐刀和一块香喷喷的蛋糕,对他说:“拿着,切一半给你的妹妹。记住,你要做得像个绅士!”卡尔问:…  相似文献   

8.
教学《月光曲》一文,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激发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灵感?"学生自主研读文本,记录自己的想法(7分钟左右)。师:你认为文中描写的哪个情景能打动贝多芬的心?生: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就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对话的过程呢?一、充分阅读如《月光曲》一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想象月光曲描写的内容时,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这一段话,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试一试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当学生体会不够深刻时,老师再引导:“来,再把这些句子认真地多读几遍。”充分阅读,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用心感悟在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在观摩《月光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教学片段给我许多的启迪,感触颇多。教学片段之一:教师出示语段———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激动地说:“①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议这段话后,随即安排了引读的几节:盲姑娘激动地说———盲姑娘惊喜地说———盲姑娘赞美地说———盲姑娘喜出望外地说———教学片段之二:第一课时即将结束,教师再次让学生欣赏《月光曲》,边听边想,边听边写:“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综观教学片段之一,教师可谓动足了脑筋,调换叙述部分“说”的修饰状语,创设多种…  相似文献   

11.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学生的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平时勤练笔,作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如何利用所学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边读边写,知入知出,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形式:一、挖掘内容,补一补1.补空白即运用个人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具体语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补充课文中情节跳动的空白之处。如《月光曲》一课,课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空白。学到此处,我设…  相似文献   

12.
备课历程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如果把教学设计比作“曲”,把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比作“调”的话,那么曲调未成之前,老师不妨先育情、孕情。情出何处?情出文本。我的方式有以下六步:了解:是指体会文本的字面含义、表层意思。《月光曲》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怎样用自己的话加以转述?“教”“学”这个传说,我和孩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课文的“了解”。神入:是指通过语言深入人物情感和世界观内部。茅屋内,贝多芬一曲弹完,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娴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仅仅是听了一首曲子,盲姑娘为什么如此…  相似文献   

13.
课文《月光曲》后面有这么一道练习题:体会下面句子中带点诃语的意思,并理解句子的含义。其中的第2小题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看看题目,想想编者设计的目的,意在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了解盲姑娘的内心,弄清贝多芬为什么一曲弹完后再弹一曲的思想基础及其原因。如果在讲读课文时,结合词语解释,简单提问一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是无法达到良好效果的。因为学生不可能一下子想得深。理解得透。对这样的习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与课文的讲读相机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解词,联系上下文意,理解“纯熟”一词不仅是熟练,还有技艺超群的意思;“深”为深刻、深厚,句中指贝多芬所  相似文献   

14.
谢鲁刚 《山东教育》2002,(25):47-47
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采用了“整——分——整”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学生自读课文,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1.课文记叙一件什么事?2.贝多芬是为了谁而创作《月光曲》的?3.贝多芬由于什么原因要为盲姑娘创作《月光曲》?对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基本认识,便从整体上对《月光曲》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我转入分解性导读。分解性导读,一般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剖析,透过词句的表面意思,挖掘它们丰富的内涵。但词句的剖析不是孤立的,应和文章的整体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在观摩一堂《月光曲》的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教学片段给了我许多的启迪,感触颇多。教学片段之一:教师出示语段———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激动地说:“①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②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议这段话后,随即安排了引读的环节:盲姑娘激动地  相似文献   

16.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理解这一自然段。不仅能感受《月光曲》这一名曲的内容和意境。更能理解贝多芬给兄妹俩带来的温馨的人间至爱。  相似文献   

17.
再来一曲有一个小朋友在圣诞节时上台表演钢琴,演奏完,观众一直喊:“再来一遍!”老师就让他再弹一遍,结果他急得快哭出来了,说:“我又没弹错,为什么还叫我再弹一遍?”  相似文献   

18.
1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月光曲》这课,老师可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老师问:"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是谁谱写的?"学生逐一答后,在屏幕上出现月光曲三个字及打出贝多芬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贝多芬,德国著名作曲家.他从小随父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及作曲.自28岁起,贝多芬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却一直隐忍着这种致命的打击,坚持指挥、作曲,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一幅图片,几句颇有感情能勾起悬念的开场白,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全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已圆满结束。回顾赛事,心情难以平静。欣喜之余,不无忧虑,深感我省小学语文教改任务艰巨,亟须加大改革力度。喜的是这次竞赛涌现出不少好课,体现出小学语文改革的主导方向。1.重视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研究。对教学大纲精神把握得准,对教材理解得深,课就上得较好。如一位执教《月光曲》的教师,在认真分析、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课文作了整体处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围绕贝多芬为什么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曲子,(断断续续、弹奏的是自己的曲子。)为穷兄妹弹完了一曲之后,为什么又弹奏第二曲…  相似文献   

20.
黄桂林 《湖北教育》2003,(11):34-36
教学案例 阅读《月光曲》,一教师抓住《月光曲》这首曲子产生的背景、兄妹俩的想像与《月光曲》的关系,引导细读深究。 师:《月光曲》这首曲子的产生与贝多芬眼前的兄妹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细细地从第2节读到第7节,从中体会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