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2.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3.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乐府旧题诗。雁门,唐代郡名,在今山西省北部。太守,官名,秦设郡守,掌管一郡政事.汉景帝时始改为此名。隋唐时,以州刺史为郡行政长官.但有的诗仍沿用旧说.称一郡的行政长官为太守。行,为乐府  相似文献   

4.
仰人鼻息     
东汉末年,一些州、郡的官吏各占地盘, 互相攻伐,形成割据局面。汉献帝时,渤海太守袁绍想攻占冀州,谋士逢纪向他献计:一面写信给北平太守公孙瓒,鼓动他引兵南下,进攻冀州;一面派人去冀州对刺史韩馥说:“公孙瓒南下,袁绍也将  相似文献   

5.
王勃与海南岛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读者大抵知道他的盛名,读过他路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市)时写的《滕王阁序》,为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所倾倒.王勃此行的目的,是探视远贬的父亲.他在虢州参军任上,因为恃才傲物,蔑视权贵,被人罗织罪名革职,他父亲王福峙受到牵连,也被贬为趾令.据新、旧唐书记载,王勃就是因为到交趾省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的.王福畤所贬之地,其实就是海南岛.交趾作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的交趾刺史部(东汉以后改称交州刺史  相似文献   

6.
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是初中语文第五册《隆中对》里的一句话(该文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一种意见认为:“刘、张两人均系当时益州地区军阀。刘为益州刺史;张据守益州北部之汉中郡。”“刘、张弱点之一:政治腐败。刘糊涂无能;张不惜民力。”“弱点  相似文献   

7.
每读《孔雀东南飞》,心中都有一股愤懑、一种悲悯、一份赞叹,她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撼人心魄,摧人泪下。每读一次,感触就多一份,对诗句的认识也就增加了一份,是为札记。1.《庐江府小吏》引出的话题汉承秦制,行政区划主要是郡县两级,汉代郡的长官做太守。后来在郡的上面又设了州,长官称为刺史。庐江,汉郡名,郡治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面,后移至安徽省潜山县,隶属扬州,课本上注释不确。“府小吏”、“府吏”、“府  相似文献   

8.
宋之问,《旧唐书本传》说他是虢州弘农人.《新唐书本传》说他字延清,汾州人.前说是指他的郡望,后说是指他的家乡.《旧唐书》说他弱冠知名,尤长五言诗.《唐书》说:甫冠(即年二十),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按此事约当在调露元年(679).则宋之问当生于高宗显庆五年(660).  相似文献   

9.
《周处》节选自南朝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自新》。 刘义庆,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宋武帝刘裕侄子,袭封临川王,后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宋书·刘道观传》说他“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周处》写的是青年周处勇于改过,为民除害,终于成名的故事。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
周章,三国名将周瑜的曾祖父,东汉顺帝时历任豫州刺史、河内大守,有政声。范晔《后汉书》本传载:周章“好贤爱士,其拔才荐善,常恐不及。每至岁时,延请举吏入上后堂,与共宴会,如此数四,乃遣之。赠送什物,无不充备。”此言周章“举吏”,但所举为何科目,却用语含糊。检《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张璠《后汉纪》,言所举乃“孝廉”,可据以补范氏之疏。 又有可议者:汉时举吏,名目繁多,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明经、孝廉、有道、计偕、茂(秀)才四行等。但从前引范氏语来看,很容易使人误解为“举上计吏”。据汉制,每岁末,各郡国都要派郡吏上京送计簿,汇报郡国一年来的政事,曰“遣吏上计”(《续汉志·百官志》五)。范书则称为“举上计吏”(如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三国志·吴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说:“(孙)策欲取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时得桥(后通作“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曹操曾想把大乔和小乔弄到在  相似文献   

12.
南越,亦称骆越,《后汉书·马援列传》注:“骆者,越别名。”它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即五岭以南直至今越南中部地区。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户215448,口1372289。至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七郡有户375624,为前汉七郡户的1.7倍。口1931843,为前汉七郡人口的1、4倍(《后汉书·郡国志》对郁林、交趾两郡户口没有记载,著者暂按《前汉书·地理志》所载之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3.
吕凯(?-约公元225年),字季平,为秦相吕不韦后裔,永昌郡不韦县(今隆阳区金鸡村)人.蜀汉初期任永昌郡功曹,代掌郡守职权.三国时与南中(今四川南部、贵州西部和云南全部)反蜀派坚持斗争十多年,是第一个列入<三国志·蜀志>人物传的保山人.  相似文献   

14.
对王昌龄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唐才子传》说是太原人,《新唐书》、《唐诗纪事》说是江宁人,现诸本文学史虽皆言为长安人,但都未明其由.其实,王昌龄的籍贯应以本人所述为准,其诗曰:“本家蓝溪下”(《郑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故园今在灞陵西……小弟邻庄尚渔猎”(《别李浦之京》).  相似文献   

15.
龙述 龙述,字伯高。东汉京兆人,与马援(前14——后49)同时。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通脱豪侠,喜讥时政。援征交趾时,写信告诫他们说:“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仗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母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骛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龙伯高时为山都(县名,当时属南阳郡,故城在襄州义清县东北,今名固城)尔汉光武帝刘秀看到马援这封书,遂擢龙伯高为零陵郡太守。  相似文献   

16.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传统古文名篇,现选作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今就编选中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首先是原文标点有一处似可商榷。以“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后面的文字断句为“: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见《语文》初中第二册204页)经反  相似文献   

17.
牟子(?~?),名融,苍梧郡广信(今梧州)人。为汉末灵帝、献帝时期远近闻名的佛教人士,广西最早宣传佛教者。 《弘明传》卷一《牟子理惑论·序》记:“灵帝崩后,天下忧乱,独交州差安。牟子将母避世交趾,年二十六,归苍梧娶妻。”由此可知,东汉末年国内大乱之时,牟子为避战乱而将其母曾迁居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的交通运输工具 ?由于缺乏可信的史料记载 ,1 0 0 0多年来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诸葛亮集》中的《作木牛流马法》进行研究 ,宋人高承认为 ,“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 ;流马即今独推者 ,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即把木牛流马俱视为“两种适宜在山区道路行走的运粮车”。这种推测颇有影响 ,后世学人贤达多从此说。在笔者看来 ,将“木牛”看成是一种靠人力牵引的运粮车没多大问题。《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初次采用木牛运粮是在祁山 (今甘肃省礼县境内 …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与殷晋安别》一诗,前有小序: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殷景仁作太尉参军事,见《宋书殷景仁传》及《通鉴》晋纪三十七。其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史籍失载。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引程移衡《陶诗程传》:“殷晋安,字景仁,名铁,以字行。晋安,东汉属会稽郡,置都尉。此为南郡,三国吴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析置晋安郡。刘宋改晋平。今为福州。”“《汉官仪》:‘每郡置太守一人,丞一人;郡当边戍者,  相似文献   

20.
一、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近来,我阅读有关研究柳宗元的文章,发现一个普遍存在却不引人注意的问题:许多柳学研究者(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学者)认为柳宗元最初是被贬谪韶州(今广东韶关)而不是邵州(今湖南邵阳)。如当代文化名人李元洛先生在其新著《绝唱千秋·绝句文化大散文》中说到:“三十三岁的柳宗元,正当风华正茂之年,先贬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刺史,行行复行行之际,掌权者意犹未已,半路上再将他贬为永州司马。”全国柳学研究会会长孙昌武先生在其名著《柳宗元传论》中说:“永贞元年九月,柳宗元被出为韶州刺史。他‘累郡印而南适’,带着年近七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