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活水在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教材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语文教学才有活的课堂和课堂的活水。语文教学的活力在活动之中,活了有动力,动了添活力,“动”不起来,“活”不下去。活动常变常新,语文魅力永存。语文教学的活气在和谐之中。古语曰:家和万事兴。我以为,师生和谐教学兴。教学的鲜活之气,来自于师生互动,共同创造。语文教学有了活水、活力、活气,就有了活效。为此,我主张语文“活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习惯的制约,更新观念,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教师开源于课本,激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只要抓住了课文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以此作为突破口,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要“生活化”,学生生活要“语文化”。现实生活是语文教学的灵犀活水,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学语文,不断提高听、说、读、写和交际能力,把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去,使生活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灵犀活水。  相似文献   

4.
对于语文教学,近年来各种不同的看法见诸报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大棒的统治,大胆地给语文教学注入活水——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充满活力的载体,盛载着莘莘学子驶向知识的殿堂!所谓“注入活水”,也即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它必须是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如鱼得水,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我认为搞活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  相似文献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理解为灵活的思路,发展更新的思想来源于社会生活这股“活水”。在作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感到写作时笔头艰涩,无物可言,那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这股“活水”:为了扭转这种现象,使学生不断充实,开阔视野,丰富想象,提高写作水平,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做好“开沟引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杨益 《新疆教育》2012,(15):148-148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育人”为教学的根本,让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学要从多种形式强化德育教育;多角度内化德育教育;用文之“活水”,启道之“清渠”,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展示个性、尊重个性、塑造个性,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让语文教学焕发个性光彩,就如引一渠活水清流,必然会让语文教学呈现勃勃生机。一、找准切入点,发掘教材个性  相似文献   

8.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必须先从“读”抓起.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而“读”是现代中小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若要学生语文能力不断提高,就必须有霹褥不断的“活水”,这“活水”源头就是阅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多元性、渗透性教育,语文教师应该把时代的活水——当今大干世界的有关信息引进课堂,使它们自然地渗透于教学流程之中,并与课堂信息接合、贯通。这种融入了时代活水的课堂教学信息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思考性和教育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以文悟道”,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单宾“师其道而求于文”.“以文悟道”,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课的一个特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进行了探索,有下面几点体会。一、深入研究教材是基础要使文与道结合得好,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崇尚个性、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语文教学已不可抗拒地面临这个时代。语文教改的曲折历程可以证明,压抑语文教育的个性,就是堵塞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呼唤语文教育的个性,正是为了引一渠活水清流,让语文教学呈现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12.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语文教学应引入生活活水,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分析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细读文本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也就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一番“咀嚼体味”之中。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活力在活动之中, 活了有动力, 动了添活力,“动”不起来,“活”不下去。活动常变常新, 语文魅力永存。语文教学的活气在和谐之中。古语曰:家和万事兴。我以为, 师生和谐教学兴。教学的鲜活之气, 来自于师生互动、共同创造。语文教学有了活力、活气,就有了活效。为此, 我主张语文“活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学习,激发兴趣,激活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冲破狭窄的课堂“围城”,让语文课程的“触须”向外延伸,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所谓“生活语文”,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在参与和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即“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8.
焦友 《教育论坛》2004,(3):22-22,24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有诗云:“半亩方塘-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青年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永远“清如许”,让学生如沐春风,就必须随时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增添“活水”,并为“活水”寻找到好的“源头”。事实证明,一份办得好的教育报刊,就是一所好的“进修学校”,就能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这种“活水”、找到这种“源头”。  相似文献   

19.
曹津源 《新读写》2010,(12):36-38
本期推出的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曹津源的经验。曹津源老师常说:“时代之河是溶入了诸多语文元素的灵动活水。是‘大语文教育’的不竭源泉。”几十年来,他一直让语文教学与泛舟活水同行,激起的朵朵浪花引来两岸人们欣赏的目光。拥抱社会生活,拓展当代视野,就是他“大语文教育”主张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如果把个性化作文教学,放在激情引趣、追求过程、强化体验的迁移性和活动型的语文实践之中,就能使这一教学如虎添翼、举重若轻,从而把握更多更灵巧的“教学抓手”。下面结合《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谈谈“精心培养、循序体验‘五步’教学”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