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六经皆史"和"六经皆为孔子所作"的观点由来已久.本文拟对刘知几、陈傅良、章学诚等历代不同学者的"六经皆史"观进行剖析,揭示其内容的各自差异,说明各自的主张具有其合理性,受到当时的时代思想所影响.最后提出不能用现代的史标准去衡量古人的史.  相似文献   

2.
陈其泰教授解读《文史通义》一书系统阐发了章学诚重构经史关系和发展史书编纂体例的贡献,阐释了章学诚对“道”的探索、重经世贯通的学风和独特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史学理论领域自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重要意义,为章学诚思想研究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继《文心雕龙》《史通》之后的又一大通论性的文史理论著作。从历史学角度看,章学诚的理论在二者的基础上,思想高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文史关系的建构从春秋时代就开始了。之所以形成"史心"为中心、"文笔"为工具的结构模式,要从文化背景、历史进程中才能得以陈述清晰。  相似文献   

4.
姚振宗对章学诚目录学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目录学大家姚振宗对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理论身体力行、大力实践,又对之作了修正与发展;对章学诚"互著"与"别裁"说的态度富有辩证色彩;对《校雠通义》中疏失未周之处也多所考论。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含义,前辈学者已有种种的理解.通过梳理此说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明章氏晚年是从六经即政典的意义上断言"六经皆史".这应该是他的定说.而他晚年的这一论断,乃由三个逻辑层次构成:(1)古代私人不著书,则传统以为经乃圣人孔子私人所著,不合乎历史事实;古人不曾脱离日常事情空谈义理,则传统以为经乃纯以文字言理之典籍,是没有根据的误解;(2)道不离器,理不离事,而事、器是指"先王制作",故"六经皆先王之政典";(3)政典即史,故"六经皆史".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其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目录学理论和方志学理论的巨大贡献,学界多有论述,而有关其历史文献学思想却缺乏系统论述。文章通过分析其代表作《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从中国历史文献的起源、范围、类别三个层面,对章学诚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略作梳理,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正> 章学诚,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人。生于公元一七三八年(清乾隆三年),卒于公元一八○一年(清嘉庆六年)。自幼爱好史学,“纵览群书,于经训未见领会,而史部之书,乍接于目,便似夙所攻习者。”(《章学诚遗书·家书六》)后师事内阁学士朱筠,得以博览众籍,交接学者名流。当时的著名学者,如戴震、钱大昕、邵晋涵、洪亮吉等,相与交接论学。清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此后毕生从事著述和讲学,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文史通义》和《校仇通义》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在学习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书教等篇章的同时,联系目前我国史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客观需要,通过对其“圆神方智”理论的进一步探微索隐,得到的些许粗浅认识,其中疏漏舛谬之处,祈望读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9.
明朝中后期著名的学者、史学评论家胡应麟(1551—1602),其治学以"淹博"、"会通"而著称,著述丰厚。其中《史书占毕》一书较集中地反映了胡应麟的史学批评思想,在史学批评观上提出"务成曩美,毋薄前修",在史家修养上提出"公心"、"直笔"二善说,在史文表述上提出"约而该,赡而整"等思想认识,这是从唐代刘知V《史通》到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之间十分重要的一部史学批评著作。  相似文献   

10.
《史通》和《文史通义》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理论著作 ,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章学诚的史学理论成就。二书对各种史书体裁、体例的流变和得失都有详尽的论述 ,较完整地反映了两人对历史编纂学的认识 ,对今天的历史编纂学研究与实践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敢的《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是其20多年来研究《金瓶梅》的一个小结。它不仅是近30年来“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实绩之一,而且也是近百年来《金瓶梅》研究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这部著作梳理了20世纪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的方方面面,无疑为后来者跨进“金学”大门铺设了一座便桥,描绘了一幅详图。  相似文献   

12.
《十咏图》为张先 82岁即宋熙宁五年 (10 72 )集其父张维生前所咏自爱诗十首衍生创作而成的一幅绢画 ,取景湖州名胜之一的南园。这幅宋代古画珍品是国宝 ,也是地道的湖州文物。周密《齐东野语》有张先《十咏图》及藏于其家的记载 ,以后流出 ,后又为清宫珍藏 ,复又从宫中流出。 1995年才为故宫博物馆从拍卖会上买回而予收藏。此画可确证张维系张先之父 ,而张维一生未宦。知湖州的太守孙觉为之序 ,由此画而论述人生及文人在世的各种问题 ,提出个人观点。湖州人、学者陈振孙为此画所作之跋 ,进行多项考证 ,推崇张维、张先父子“皆耄期 ,流风雅韵” ,“可谓吾乡衣冠之盛事” ,称赞张维之诗“清丽闲雅” ,此《十咏图》价值如同珙璧。张维的《十咏诗》、张先的《十咏图》、孙觉序和陈振孙跋于后人尤其于湖州人 ,皆有史学、文学和地方文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精神特质、审美传达等方面的契合,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和文本意义,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溯了作者从事教育地理学研究近20年的历程,追忆了《教育地理学》从"感悟"到"酝酿"到"出版"的探索印记,深感行动实践对科学研究之基础性,勤奋积累于学术探索之重要性,敏感专注于理论创新之意义深刻,学术研究确需独立特行之品质。  相似文献   

15.
词,作为长短句式的格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出现,是值得我们称道的。不过由于它的起源是和燕乐配合,所谓“胡夷里巷”之曲,不登大雅之堂,又难免为封建学人所轻视。当然,这种轻视并不能阻止这一诗歌样式的发展,因为它是吸取外乐和民歌相结合的学样式,加以规范化,是应乎历史现实的需要,合乎时代潮流,而为有宋一代的代表诗体。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社会思想意识和法律制度需要创新,社会科学研究也需不断创新。在社会发展中,需求和竞争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的需求层次的递进,人类的主导竞争手段遵循从劳力到暴力、到权力、到谋略、到财富最后到知识的演进过程。相应地,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六种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为劳力社会、暴力社会、权力社会、谋略社会、财富社会和知识社会。  相似文献   

17.
18.
19.
我1951年从清华大学心理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初,我主要从事工业心理学的研究,开展了安全事故分析、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50年代后期我在苏联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学习期间,将信息论应用于心理科学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并应用于电视机生产线的废品分析工作,开展了电视机生产中传送带装配工作的质量研究,改进了原有的检查方法,找到了出废品的关键性操作环节,使每一工序中各操作环节之间的结构得以改善,从而提高了生产质量.这一研究成果被载入了苏联教育科学院出版的<劳动心理学>教科书.随后回国期间,我结合信息论分析了刺激与反应的相容性问题,并就控制设备在信息传递函数方面的差异、语言在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等问题进行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中国科学>上发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