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电影在影视母体中寻找个性化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梅 《现代传播》2005,(5):108-110
电视电影是影视合流的产物,是一种融合了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特点的新的艺术样式,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内涵。为进一步发掘电视电影独特的审美魅力,提升电视电影的审美品位,在创作上追求一种有别于电影,又有别于电视剧的特殊技巧和规律,笔者试图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研究方法,挖掘电视电影艺术创作的审美思维过程的深层结构,探索审美思维发生的整体性规律,并着重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推出自己的系统见解。艺术的个性是区别于各种艺术形态、样式的主要标志,也是艺术家对生活、对艺术以及对自己发现的结果,一句话,个性是每一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2.
论电视意识与电视艺术厉震林电视已经成为最为广泛的消费艺术,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大众审美兴趣重心,组合了新的文化生存形态,沉淀为人们日常化的生活或者工作行为。电视作为艺术,虽然经历了戏剧美学以及电影美学两个阶段的艺术扶持及其观念渗透,不可避免地保留了以上...  相似文献   

3.
电视自诞生以来,便一直与电影存在竞争。关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源流问题,在学术界和影视界也是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而对于这个话题的不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影视艺术的创作生产过程。在笔者看来,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之间虽有许多差异性,但这种差异并非原则上的不同,二者最核心的共性是一样的,本质上归属于同一艺术门类。与此同时,影视艺术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科技因素决定了影视不同于传统艺术的美学特性。当下,在数字化生存  相似文献   

4.
江兆健 《视听界》2001,(3):37-39
了解电影电视嬗变历史的影视研究学者或创作实践者,大概都很难会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作为电影和电视的科学门类中一个已经不再显得年轻、可事实上却又时常为学者与实践者所忽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剪辑分支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化”(借用社会学术语,即影视剪辑的“成人化”)的历程。剪辑从技术形态走向艺术形态、从艺术  相似文献   

5.
对国际知名中国影视研究专家裴开瑞教授的访谈,就目前影视研究方面的诸多问题,如中国电影研究从民族电影范式向国家/民族电影范式的转移、纪录片与公共空间、电影大片、新主流商业电影、中国影视与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电影电视艺术与产业相关等诸多话题,作者与裴开瑞教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徐红 《新闻爱好者》2010,(10):99-100
就影视艺术来说,媒介融合除了指电影和电视媒介自身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之外,还指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影视艺术正在超越银幕或荧屏的媒介形态,而融入了一种由DVD、数字光盘、互联网、计算机、电脑游戏等其他数字媒介组成的更宽泛的媒介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影视艺术审美特性的探索与研究日益重视,除大量引进出版国外的影视美学理论著作外,国内学者的影视美学理论著述也不断出现.其中<影视美学>一书是北京大学的彭吉象教授多年从事影视美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近年来出版的有相当代表性的影视美学专著.  相似文献   

8.
艺术与技术合流、电流与电视联姻之后,将会出现两个新的学科生长点——影视技术学与影视艺术学。这种组合不是一种简单的相加,它应该意味着一次触及本质的学科变革,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描绘成一种“范式变化”。本文简要回溯了影视各自独立成为艺术并形成学科的历史,指出正是在电影电视为争得艺术地位所进行的一系列努力的过程中,电影艺术学与电视艺术学的学科范式逐步得以确立,如何在整合的基础上构建超越原有范式的影视艺术学的新的学科范式,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即旨在从学术层面探讨电影与电视作为艺术的结合,并给这种结合以学理上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王晗颖 《现代传播》2002,(2):106-107
比较的概念古已有之。人们常说 ,有比较 ,才有鉴别。可见 ,比较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旁人。到了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比较学在世界上更是广泛流行。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学、比较语言学、比较法学等等 ,都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推及影视艺术领域 ,虽然迄今为止 ,影视艺术比较还未成为独立的学科 ,但把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 ,尤其是电影故事片与电视剧进行比较的研究 ,却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但令人遗憾的是 ,以上种种研究 ,多是一种片断式、随想式的文章或论稿 ,在理论构建上缺乏整体性与严密性。宋家玲先生新近出版的《影视艺术比较论…  相似文献   

10.
贡献于中国影视教育发展--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年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星 《现代传播》2004,(1):98-99
在中国多如牛毛的社团学会中,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不知有多少,但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确是真心关注学术研究的学术团体;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影视艺术学术团体中,关注学术理论研究的不少,但像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这样以国家一级学术团体身份确立影响的也算仅有;而在全国高等学校各种学术团体中,只有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是国家确立的影视艺术一级学会.可见,学会在中国影视艺术研究中具有怎样重要的地位.走过20年学术历程的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在上个世纪的十余年间,为联络高校同仁,积极努力,对于从无到有的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事业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对于推动中国影视艺术学科前进,对于研究视野的扩大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剪辑艺术的电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刘波一、从戏剧到影视:剪辑意识的确立电影作为艺术的诞生,是以蒙太奇为标志的。同属于视觉艺术,影视与照相的区别在于影视记录的是活动的影像。但是,对活动影像的记录并非影视作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数码影视正大踏步走进我们的视听领域。这种能够强烈支配观众感官的影视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影视发展与传播以科技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方略。 数码影视与电影、电视相比较,同属一种工艺性、程序性很强的文化产品生产系列和大众传播系统,在制作、传播的诸多环节中,既有文化、艺术方面的要求,也有技术、工艺流程的标准。由于数码影视每道工作环节采用大量的数码技术,使得数码影视从传统的影视制作与传播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数码影视既是对电影、电视传媒的补充,又是有别于后两者的一种新兴系统工程。 1、数码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世界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对影视的认知、解读和观念都体现着特定时代的内涵与特征.早期的影视被视为娱乐,后来又被视为艺术,再后来更被视为文化工业,当今影视则已经成为一种集艺术、商业、文化等综合元素与功能于一体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4.
12月6日,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它整合了中央级广播电视,电影及广电网络公司的资源和力量,形成拥有广播、电视、电影,传输网络、互联网站,报刊出版,影视艺术、科技开发、广告经营,物业管理的综合性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15.
电影、电视是新兴的视听艺术。100年的电影艺术史和几十年的电视艺术史都有赖于电影技术、电视技术的鼎力支持。没有影视技术,就没有影视艺术。电影和电视最先都是以技术发明的形式出现的。传播技术的进步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种种契机,并历史地拓展了其表现空间。本文从影视艺术中技术含量的嬗变,选取一个新颖的、独特的视角勾勒了影视艺术自身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有价值的命题──“传播技术为视听艺术带来了什么?”本文以大量的资料,明确的论点回答了上面的论题。列举摄影机的运用、光学器件、声音、色彩、银幕尺寸等技术如何扩展着影视艺术表现力的范围。也列举机械电视、电子电视、摄录器材、卫星传播、电缆电视、电脑技术、多媒体、高清晰度电视等的投入使用,使电视艺术面貌日新月异。论文还展望21世纪影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影视互动,影视整合,技术互补,艺术交融,引入高科技。  相似文献   

16.
田丹 《记者摇篮》2009,(10):60-60
剪辑是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夏光富 《新闻界》2007,(3):25-27
本文从影视艺术的文化形象、文化形态、美学追求三个方面论述了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认为影视艺术是大众传播的一个公共形象,在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不仅与大众的日常趣味、社会化的普遍的大众价值观有关,更与社会消费的商业性结构、审美的世俗性形式及其被拉动的感性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令影视人心潮澎湃的时代:电影院线快速扩展,电视网络覆盖增强,影视人才需求倍增,影视院系遍地开花,影视作品收益可观,电影和电视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伴随着消费社会成长起来的影视艺术成为引领大众文化消费的排头兵之一,在生活工作中散发着巨大的影响力.纵观近些年中国电影电视的种种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影视景观呈现出文化精神的商业化嬗变、芦肃命题的世俗化解构、艺术品质的娱乐化转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前  言2000年2月,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影视艺术学院立项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美大学影视专业在校生同步在读教材比较研究”,并承担了“双系列教材丛书”的出版任务。首先启动的是23本中国大学生影视专业教材“21 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系列丛书”工程的写作和出版工作,之后又翻译出版了“美国大学影视专业教材系列丛书”,这套教材共包括:《图像·声音·运动———实用媒体美学》、《电视制作手册》、《电视现场制作与编辑》、《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摄像基础》、《电子媒体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电影美学、电影艺术理论的研究,积极、健康地开展电影批评,回顾、总结中国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历史经验,使我国21世纪的电影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联合举办了迈向21世纪电影美学研讨会,于2000年3月25日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北京广播学院院长刘继南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章柏青研究员到会致辞,研讨会先后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主任苗棣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贾磊磊研究员主持。与会的50多位专家学者来自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