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管理中的“银行效应”黄扬清湖南省教委所谓“银行效应”,即:银行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存款,为此而实行的关键措施是:存户有取款的自由:自由度越大,吸引的存款额也就越大;限制或取消取款自由,其结果不是保住了存款,而是急剧减少乃至破产关门;在...  相似文献   

2.
银行利率高,取存款自由度越大,吸引的存款额也就越大,这就是银行效应。近年来,中小学这座“银行”往往无法存住教师这笔“存款”。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为什么许多教师仍不安心教学岗位?究其原因,无非是“限制或取消取款自由”且“利率”太低。 教师管理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多元化、知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建立合理分流机制。留恋旧体制,习惯于老办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不利于稳定教师队伍,而且会阻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可喜的是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从中央到地方逐步推进,搞活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公民的储蓄存款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 ,实行“存款自愿 ,取款自由 ,存款有息 ,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公民有存取款的自由 ,银行等储蓄机构负有还本付息和保证存款人支取存款的义务 ,他人不得随意动用和支配存款人的存款 ,非依法定条件、程序 ,存款不受任何人、任何单位和组织机构的查询、冻结和扣划。因此 ,哪些部门能够查询、冻结和扣划公民的个人储蓄存款 ,以及按照什么程序进行查询、冻结和扣划 ,对保护个人隐私 ,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具有重要意义。对此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人民教育出版社1 998年版 )做了这样的解释 :“…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第124页“利息”这一节里,有这么一个概念,即:“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笔者认为此概念有些欠妥,容易对学生发生误导,使计算“利率”时出现错误。因为某人在存款时,本金相同,所存的时间不同,因此所得到的利息也就不同。例如,某人存款一百元钱,存期为一年,到期取款时,得到利息3元钱,它的利率是3∶100=3%;如果他把这一百元钱,存期为三年,假如年利率按3.5%计算,到期取款时,将得到的利息是10.5元,按照此“利率”概念计算,应是:10.5∶100=10.5%。但这个10.5%其实并不是真…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学生对银行的功能和金融知识了解很肤浅,他们认为银行就是简单的存款与取款。“走近银行”通过调查、访问,学生可以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认识银行,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增强自身对现代社会生活的适应性。一、活动内容1.银行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零存整取”是经济学方面的术语,指的是银行储户在开户时约定存期,每月固定存入一定数额的存款,到期一次支取本息的一种储蓄。  相似文献   

7.
适用年级:六年级 活动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理财的知识,认识理财的重要意义。2.使学生掌握辨别真假人民币的方法。3.使学生掌握到银行开户、存款、取款和结束账户的方法。4.使学生掌握对零用钱正确、合理的支配方式。5.使学生能够看懂日常生活中购买物品的发货票,并能正确地填写发货票。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们一定跟爸爸妈妈去过银行,但是你们听说过“美德银行”吗?在崇左市宁明县的很多学校里,都开设有“美德银行”,这个银行里存的不是钱,而是小朋友们的良好品德。把自己的各种良好行为作为“存款”存到“美德银行”里,一段时间后,“储(chǔ)户”们就可以用“存折”上的积分换取心仪(yí)的奖品,作业本、文具盒、跳绳等,任你挑。“美德银行”用这种方式鼓励小朋友们培养自觉  相似文献   

9.
继 1 999年 1 1月 1日起利息税的开征 ,呼唤已久的个人储蓄存款实名制 ,在 2 0 0 0年 4月 1日“霍然出鞘” ,开始实行。实名制下 ,储户在开立账户时 ,须凭有效身份证件 ,而之后在该账户存款时 ,则不必出示身份证件。储户在每次小额取款时 ,不必出示身份证件 ,但在超过一定的额度时 ,将被要求出示身份证件。与存款记名制相比 ,存款实名制益处多多。第一 ,有利于利息税征收 ,实现社会“公平”。“公款私存”已成为贪污腐败的重要表现之一 ,储蓄实名制有利于利息税的征收 ,堵塞税收漏洞 ,进而拨动“公平杠杆” ,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有利于保…  相似文献   

10.
刑法第196条之“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帆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115-119
信用卡诈骗罪中的“冒用他人信用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充他人身份、利用信用卡在特约商户消费和银行营业柜台、自动取款机上取款、转帐的行为,被冒用的信用卡既可以是他人合法有效的卡,也可以是他人伪造、骗领或作废的卡。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将冒用捡拾的他人信用卡、冒用代他人保管的信用卡、通过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冒用他人的信用卡等六种行为方式认定为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3项的“冒用他人信用卡”,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相似文献   

11.
从“复利息”谈重复变化问题曹天民所谓复利息,就是经过一定时间,将存款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请看下例:某先生将a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p,一年后将所得利息计入存款之内,再按增加的存款计算利息。如此类推,求t年后该先生的存款总额。因为一年后的...  相似文献   

12.
曹怀宗 《甘肃教育》2006,(9B):11-11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亚当和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而偷吃.结果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说明,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这与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一《思想政治》教材自1998年秋季使用后,屡经修改,多有变动,总体是好的,反映了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如第六课在讨论存款储蓄的作用时就注意到存款储蓄“适量”的问题。但由于教材是在基本体系不变的情况下作的修补,有些提法仍值得商榷,如“储蓄存款,利国利民”。居民储蓄存款是指城乡居民在银行中的存款。居  相似文献   

14.
储蓄存款是人们把待用或节余的货币存入银行或信用社的一种信用活动。储蓄存款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信贷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它从原来只占信贷资金四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我们知道,银行信贷资金以来自财政、企业和居民为主。其中企业存款虽然也给银行提供资金,但它又向银行借入各种贷款,从存贷相抵的总结果来看,企业是一个净借入部门。至于财政部门的货币收支也形成一个存款余额,但是余款数量不大。而且在赤字预算的情况下,财政拨入信贷资金也将有所减少。只有居民储蓄存款则是存多贷少(几乎没有),居民成为信贷资金的净供应者。我国对储蓄存款一向实行保护和鼓励的政策,坚持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同时为适应储户的不同要求。采取多种储蓄方式。所有这些政策和措施都对近几年来储蓄存款大幅度上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笔者仅就储户的经济状况及其心理状态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说明储蓄存款上升的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孩子喝水、上厕所时总会听到一些争吵声,谁踩了谁,谁又把谁的水挤洒了,等等。我只好让他们一个个轮流去,但总觉得这不是好主意,可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一日,到银行取款,看到银行存储柜前的一米线,眼前顿时一亮,对呀!我们不是也可以采用“一米线”吗?  相似文献   

16.
适用年级:六年级活动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理财的知识,认识理财的重要意义。2.使学生掌握辨别真假人民币的方法。3.使学生掌握到银行开户、存款、取款和结束账户的方法。4.使学生掌握对零用钱正确、合理的支配方式。5.使学生能够看懂日常生活中购买物品的发货票,并能正确地填写发货票。6.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观察、操作等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活动准备:1.要求每位学生利用双休日跟随家长到银行去进行开户、存款、取款或结束账户等实践活动,了解银行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现在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17.
芜崧 《语文知识》2005,(12):19-20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透支”一词有三个意思:①存户经银行同意在一定限额之内提取超过存款数字的款项:②开支超过收入;③旧时职工预支工资。近年来“透支”有了新的意义和用法,指“事物由于过度使用或消耗超过了应有的限度而显得不足”,使用范围由金融领域扩展到其他经济领域。例如: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难点 .如何解读关键语句 ,把握相关信息 ,建立等量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 .本文通过近年中考中出现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率”的题目 ,举例说明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 .1 利率问题在存款问题中 ,涉及的数量有本金、利息、利率、期数、利息税 .本金是指存入银行现金的数量 ;利息是指存款到期后 ,银行支付给客户的现金中多出本金的部分 ;利率是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 ;期数是存款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 :与年利率有关的问题中 ,期数是年的倍数 ;与月利率有关的问题中 ,期数是月的倍数 ;利息税是指从客户存款获得…  相似文献   

19.
“数学问题”是本刊的一个重要栏目.自本刊创办伊始,就一直开办此栏目并坚持至今,已形成品牌,是本刊吸引读者,形成磁场效应的亮点之一.因此,本刊热诚公开征求有关“数学问题”或“数学疑难”栏目高质量、高水平的稿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课前准备在教学前应组织学生搞一些社会调查活动:1.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储蓄所参观人们的储蓄活动,认识存款凭条、取款凭条、存单等。2.请储蓄所工作人员介绍存款的意义及一般知识。3.动员学生回家请家长介绍储蓄的有关知识。了解自己家的储蓄情况。二、复习旧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