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幼儿园都能遇到一些“事儿多”的家长,这些家长常给幼儿园提意见、建议,有时甚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很多幼儿园对这些家长采取了搪塞、回避或不予理睬的态度,久而久之,幼儿园与这部分家长逐渐形成对立,阻碍了正常的家园沟通。其实幼儿园应正确看待这部分家长,如果处理得当,这些家长不但不会站在对立面,而且还会成为幼儿园的同盟军,成为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我接触过这样一位家长,她的丈夫忙于办公司,经常带着她们母女奔波于各大城市,女儿频繁地转幼儿园,她专司照顾女儿。两年前她女儿刚转到我们幼儿园时,正逢我园…  相似文献   

2.
年轻的妈妈很疼爱女儿,从女儿出生那天起,她几乎就寸步不离。她有这个条件,丈夫事业有成,她做了全职太太。所谓“全职”,除了照顾丈夫尽到一个妻子的职责,她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女儿身上。喂奶、哄孩子、洗尿布、哼小曲、教走路……一个母亲该做的,她全做到了,她从不觉得辛苦只感到幸福。尤其看到女儿一天天长大,在幼儿园学会了识字、唱儿歌、讲故事,她更是欣喜得难以抑制。  相似文献   

3.
女儿升入幼儿园中班后,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大孩子,不再像上小班时那样经常提点额外的要求,比如“下午早点接”“下雨天不想去幼儿园了”等等。我和丈夫就势鼓励她,女儿还真挺争气,每天争着要第一个到幼儿园。谁知我们偷着乐没几天,麻烦又来了。一天夜里,忽然听到从女...  相似文献   

4.
她既不是著名人物,也没有惊人之举,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常年生活在“娃娃堆”里。三年前,当她的老伴王学良从人民解放军驻舟山部队医院转业到风景秀丽的杭州去时,她,五十出头的颜世珍执意不肯走。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她还在岛上。后来,组织上主动为她办好去杭州工作的手续,单位都落实好了。这下子她总该走了吧,可是,她还是没有走。人们都在议论她,有赞叹的:“老颜真是不简单!”有不理解的:“她放着大城市不进,图的是什么呢?”更多的人想知道: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幼儿园对她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若要说到船长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作用,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当“这个卖牡蛎的”出现在菲利普的视线中时,菲利普是多么地不愿意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他叫妻子克拉丽去看看,而她看过之后立刻作出了“我想就是他”的判断。她跟丈夫一样地也不情愿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于是又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打听。船长回答说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毫无疑问,船长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证人证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我已经上四年级了,可是我的脑海里还时常浮现出读幼儿园时老师的影子。记得我第一天来到幼儿园时,一位穿着白色衣服的老师微笑着走来。她拉住我的手,问这问那,不住地点头。从此,我就在幼儿园愉快地生活了。每天上课的时候,谁回答了问题,她就亲切地向谁点点头。每天我都盼望着老师多向我点几次头。不久,我调到另一个班,迎接我的是一位  相似文献   

7.
一名中国年轻女性同美国人戈尔德新婚后,和丈夫与他的前妻萨里生的儿子小海曼生活在一起。这个中国女人叫邵虹,做继母后,经常接到丈夫的前妻萨里的电话,唠叨个不休。邵虹如是说———电话铃响了,是一个女人的声音:“你好!我是萨里。”我“啊”了一声就叫小海曼和她通话。她却说:“不用了,我是特意找你的。”她问小海曼给我带来什么麻烦没有,我说他实在太爱动了,一天到晚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萨里在电话那边笑了,我听得出是善意的笑。她建议:“你和戈尔德一定要把他送到幼儿园去,不能把他留在家里。你应该给小海曼限定一个地方,可以把他赶到…  相似文献   

8.
每次和女儿一起在马路上走,我都会牵着她的小手。近一段,从幼儿园接她回家,当我再说“让妈妈拉着手”时,她总会说“我自己走,我长大了”。每次我都暗暗告诉自己:“以后要学会放手。”可是,下一次我又会下意识地说:“让妈妈拉着手。”  相似文献   

9.
百姓最稀罕的就是“免费”二字——“从幼儿园到博士,25年的免费教育”,这话听起来像做梦,但在广东东莞石排镇这个不知名的小镇.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真乃羡煞数亿国人的创举!  相似文献   

10.
某市长因受贿、索贿罪被关进监狱,过上了铁窗生活,完全失去了自由。他的妻子整天以泪洗面,孤独难熬。有一天夜里,她做了个梦,恍惚中遇到了一样东西叫“自由”。她非常羡慕“自由”的生活方式,不由想起自己的丈夫,她跪着请求“自由”替她去探望她的丈夫,“自由”就答应了。下面是“自由”探监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德育》2009,(5):4-8
栏目编辑赵煦[故事一]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妻子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调到重庆。于是,她所有的朋友都劝她辞职跟着丈夫。但是,她们一家都一致反对。“你的单位效益这么好,辞职多可惜。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12.
驻粤东某集团军幼儿园园长邸桂英,今年已56岁了,当她和我面对面地坐着时,她爽朗地笑着说:“我并不是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在走进幼儿园以前,我没想到会当一名幼儿园教师,更没想到一当就是30多年……”邸桂英是北京人,1962年随军来到部队。当时,部队幼儿园正缺教师,邸桂英又有文化,于是,她被安排在幼儿园工作。一开始,邸桂英心里感到挺委屈的,她觉得幼儿园老师只要管住孩子,别让他们闯祸就行了,这工作没出息。因此,刚走进幼儿园时,她对孩子怎么也爱不起来。一次,她组织孩子们做游戏,活动结束时,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一个,她急得哭了,园长得知情况,发动大家去找,最后在小河边找到了,邸桂英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使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从大城市到小乡村,无一例外。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剖析,找出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7岁的女儿要求我给她买一套价格昂贵的模拟厨房玩具时,我告诉她:“太贵了。爸爸妈妈这月的工资已经快用完了,我们应该节省着花。”“爸爸妈妈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呢?”女儿第一次认真地“查”起我们的收入情况,我便如实奉告。“爸爸妈妈一个月挣那么多的钱,怎么这么快就花光了呢?”我没想到小小的女儿竟然怀疑起我这个家庭“财政部长”的“清白”来了,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再看看丈夫也一脸疑惑,我突发奇想:让女儿当两个月的家庭“财政部长”,既能让她知道“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也能洗清我的“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15.
从女儿刚上幼儿园起,我就有意识地把她的思维方式向“快乐”、“积极”的方向上引导。比如,我告诉她,每天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要说一说今天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女儿就会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起今天发生的一些趣事:或者是这个小朋友送给了她一块奶糖,或者是她教给那个小朋友一个游戏,或者是她跟谁玩得很高兴等等。这样的生活小游戏,不断地在她的意识里强化快乐的一面,弱化不快乐的因素。久而久之,她的心灵里积极的东西越储蓄越多,她逐渐形成了乐  相似文献   

16.
欺负人是一种优势?2002年,我女儿园园5岁时,我随丈夫来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丈夫在一家软件公司当技术主管,我在一家旅游公司当导游。我俩本该感到满意。可是,我心里整天都被烦恼所填塞着。园园进的是一家设备、师资都很不错的教会幼儿园。可是,园园晚上回来时,情绪很不好。问她为什么,她哭着说:“没有人跟我玩。”第二天,我站在游戏场旁边偷偷观察。发现一群孩子都在轮流荡秋千,只有园园像个小傻瓜一样独自站在一个角落里,偷偷地望着小朋友们玩,而老师却站在旁边一脸的漠然。  相似文献   

17.
从女儿刚上幼儿园时,我就有意识地把她的思维方式向“快乐”、“积极”的方向引导。比如,我告诉她,每天她回到家第一件  相似文献   

18.
1983年,桂俊告别了已任教12年的城镇小学,随着丈夫所在的部队来到新疆最偏远的驻军营区——喀什桥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面群山环绕,一条大河横贯其间,几座土营房就建在荒无人烟的山脚下,她工作的新单位——师幼儿园,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几张旧课桌,面对这偏僻、荒凉、简陋的环境,她犹豫、彷徨了,理想中的那幅壮丽的军营生活图模糊了。此时,丈夫鼓励她说:“部队需要我,也需要你,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路。就坚定地走下去。这点困难你怎么就退却了  相似文献   

19.
在《荷花淀》话别一节里,当听到丈夫说“我明天就到大部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头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就是一个动作性的细节描写。这个细节描写着重于动作刻画,女人手指“震动”、“划破”、“吮”三个动作发生的快,消失的也快,倘稍不注意,就捕捉不  相似文献   

20.
女儿婷婷自上幼儿园后,经常回家扮演“老师”,而且还挺认真。当我在厨房烧饭时,她便会把布娃娃、小狗、小熊等玩具放到沙发上,然后拿起小摇鼓给“小朋友”们上课。由于这些“小朋友”无法开口所以她总不满足。晚饭以后,便是她施展“才能”的大好时机了。每到这时,我便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听她“上课”。她一边打节拍,一边说:“请你照我这样做。”我这个“学生”必须说“我就照你这样做”。接着她用不太流畅的话给我上课了。看着她那认真劲儿,我不禁笑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