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影作为我的职业,我将力求自己继续直面现实,为现实的进步和改变行微薄之力。而为思考和创作自由所做的努力必然会和新的一年一起到来。"这个全世界都会敏感的2012年,全人类都会期待。新的黎明会让我们迎来崭新的未来。我相信2012年会是一个宗教年,让我们用爱的信仰一起祈祷,每个人内心对爱和美好的期盼会让我们度过任何  相似文献   

2.
"童年的发展,决定着将来的命运。"而儿童期的文学阅读状况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新时代下加强乡村儿童文学教育及阅读推广工作,给当下中国儿童中的弱势群体"乡村儿童"一个平等的、先进的教育指导,让乡村的孩子,平等地感受到现代教育的光照,这不仅是我们当下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共同发展进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12,(32):66-67
忽然四年.如约而至,又一届盛会让我们心潮澎湃。17天,伦敦碗成为全世界跳动的心脏,当泰晤士河畔的圣火缓缓熄灭,这个夏日的激情与梦想化做记忆里永不过期的收藏。古老的伦敦.第一个三次举办现代奥运会的城市。48年奥运会电视转播的首次投入,让更多人分享了奥林匹克的精彩.粗糙的黑白画面引发了无限的想象与创造。60年后,2008年北京奥运,网络视频已经异军突起、社交网络开始兴旺。今日的伦敦.更成为人类第一次在围观中互动的奥运会。变化,那么迅猛.那么自然,仿佛原本就是生活中该有的一部分。精明伦敦别样精彩这个奥运季,在咖啡与啤酒的飘香中,每个人做着自己的"仲夏夜之梦"。这是一场人人可以参与的派对,全球超过40亿人欣赏了开幕式上伦敦碗的田园风光。北京的辉煌宏大,几乎无  相似文献   

4.
在2018年"国际档案日"、第十届北京市档案馆日活动期间,我们迎来了市档案馆建馆60周年.刚才,几位老领导、老馆长和离退休干部代表、档案移交单位代表、区档案馆代表、利用单位代表以及局(馆)在职中青年干部代表做了发言.大家满怀深情地回顾了自己从事档案事业的历程,表达了对档案工作的真挚情怀和对档案馆的热爱之情.话之滔滔,情之切切.档案工作经历、大家在一起共事结下的情谊,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像一壶老酒,历久弥香,值得珍藏和回味.  相似文献   

5.
说起故事,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我们也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神笔马良"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那么故事为什么让人爱看爱听?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有情节,有曲折,能够吸引人,二是有人物,有性格,有喜怒哀乐,能够打动人.  相似文献   

6.
缩小基尼系数之难,难在如何切分好"蛋糕"。对于一个社会,创造公平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实现价值的梦想非常重要"有人没到过重庆就对我们的改革说三道四。"2012年1月10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谈及该市近年来在城乡统筹、缩差共富等引人注目的改革举措时,对社会上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7.
2001年4月4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决定向社会公布其从本科至研究生的全部课程,一场国际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运动便轰轰烈烈地展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说:"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利用我们的新科技,利用它们来对全世界的人类赋予知识的力量,让教育更为平民化……因为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使命:协助提升全世界每个角落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8.
何锋  何颖 《新闻实践》2006,(6):26-27
2006年5月14日10时50分,浙江勇士陈思齐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钱江晚报》旗帜高高飘扬在海拔8844米上空。“钱江晚报·珠峰行动”大捷!这一刻,让我们震撼的同时, 也让我们遐想无限。每个人心中  相似文献   

9.
<达·芬奇密码>中文版面世已近两年,它的销量业已突破百万册的关口,并且因为有着2006年索尼-哥伦比亚公司的电影版"密码"的发行这一利好消息,无论在销售数量上还是销售速度上,这本书都依然让人看好.如此不俗的市场成绩,或许确实值得为之驻足,来看一看它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浓厚的民族.自古以来,在每个中华子孙的心目中,总有着浓浓的家庭情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母子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企盼团圆之情……古时的人以家庭信物来证明一个家庭的延续,或者通过家谱来记载一个家族的流传.那么,现今人们通过何种载体来反映家庭生活呢?  相似文献   

11.
人对已经逝去,然而却震 撼心灵的历史是动情 的,那些像梦一样的童年、少年和 青年,一开始就为我们的一生确 立了一个永难摆脱的精神定向。 因此曾经熟悉的昨天,很难在不 断流逝的岁月中被我们淡忘。 每个人都有一个"昨日的世 界"。回忆往事,让我们伤感,让  相似文献   

12.
温州晚报副刊有个"指名道姓"栏目,自诞生起至今,笔者担任栏目编辑,也为这个栏目采写了不少文章。经过两年多的经营,"指名道姓"叫响了牌子,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获得了业内的认同,去年有两件作品获得了温州新闻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寓意。茫茫人海中,有些名字让人会心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老詹退居二线,许多同行在网上表达了对这位颇有个性的新闻人的祝福和惜别之情,读之令人感动.他以前的一位同事这样感慨:"你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事业的大小,官位的高低,而是在于你的为人,那么多人在你退下来之后还想着你.每个人都会老,每个领导干部都会从位子上退下来,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像老詹这样得到众口一词的拥护、信赖、赞美."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面对面"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王志是一个智者,他有着智者的外表:睿智的眼睛直视人的心灵;从那厚厚的嘴唇里经常会进出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时甚至咄咄逼人;有时,他的面部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哂笑,让观众在会意一笑中赞叹他的聪明.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这个有着三十年记者生涯的老新闻人而言,从十八大上吹来的一股求真务实之风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看似都是一些小事: 一位媒体同行代表在参会前的承诺:"十八大上我一定讲真话." 一位广东女代表在大会上的直白:"借着媒体,我给领导施点压,提两点建议." 一位省委书记充满乡土气息的发言:"集中财力,不撤胡椒面,干一件成一件"  相似文献   

16.
读徐国琦教授的《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一书,有时让人有心怦怦然振作之感,因为仿佛可以从中读出两百年来国人的"大国梦"的觉醒和实现.不过在学论学,我们还是回到客观的学术评述上来.除去导言、结语之外,全书七章,分别讨论: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中国国际主义的兴起与新式外交、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中国"以工代兵"的替代战略、中国正式参战、内战、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不难看出,作者有着强烈的建构意识,试图建构起一个中国有意识地进入国际体系,乃至寻求世界新秩序的历史过程来.  相似文献   

17.
白驹过隙,汶川的创痛,已经一年. "每个细节都让我们牵肠挂肚"--正像今年5月6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署名"本刊编辑部"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眼看着,一年就过去了.对于灾区之外的许多人来说,曾经发生的那场灾难就像一个遥远的背景,它就在那里,不曾被忘记,但也并不真切."  相似文献   

18.
五彩缤纷的生活,有着各式各样的追求,而每个人的追求,又是不尽相同的。在礼县档案局局长刘莉的心灵深处,始终有着这样一种不懈的追求:为了档案事业拼命工作、积极奉献。1993年6月,刘莉由县妇联调到县档案局任局长。在这以且不说几年来她怎样带领大家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先让我们去新落成的古朴典雅、周围鲜花盛开的四层档案馆库大楼走一走,再去翻一翻过去的档案用房简陋破败、档案霉烂的照片,自然而然地,你对这位兰台带头人的崇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新官上任第一天,迎接她的不是绚丽多彩的光明大道,而是充满荆棘的坎坷小…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可以用各种方式想象社会学,每个社会学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思考社会学,作为当代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研究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齐尔格特·鲍曼无疑是杰出的,他以在现代和后现代的社会学理论中的工作而闻名于世,其著作<社会学之思>更是-部难得的学术佳作,在本书中,鲍曼在何为"思"与"思"为何的脉络下,巧妙地从个体身边的各类现象人手,用深入浅出的笔调将主要理论家的贡献和对社会学重要概念的介绍编织在一起,以其新鲜而有穿透力的视角一一解读生活话题,为我们揭开了社会学思考维度下的世界.而<社会学之思>绝不仅仅是一部学术佳作,他以社会学视角对当代社会诸多现象问题解读,是当代人尤其是热衷思考的读者难得的启迪性著作.阅读此书,你会倍感亲切,书中所举事例正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正被我们每个人所经历;而阅读此书,你会豁然发现,原本再熟悉不过的每个日常事件都有其存在的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正是我们身处"社会"之中;你更会茅塞顿开,一些你不曾想通甚至没有想过的困惑在社会学思维下,在本书的内容中得到了解答.  相似文献   

20.
偏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几乎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作为人类心理之产物的偏见,就开始存在于各民族、社会、群体及其成员之中.[1]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偏见,即便有着良好愿望的人也不例外,编辑在编辑工作中也有可能有意无意间带有偏见.为了保持对文稿选择的客观公正,编辑必须首先消除自身的偏见.遗憾的是,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似乎忽视了对这种编辑心理现象的研究.笔者不惴浅陋,拟对编辑的偏见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