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无论是把《圣经》看作为信史、还是看作神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圣经》的文学价值。作为西方文学的源泉之一,从中世纪到近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与《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中世纪。而《神曲》是中世纪最伟大  相似文献   

2.
《圣经》典故翻译对中英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著作,也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大量出典于《圣经》的文学典故,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融合,《圣经》的典故翻译就对英语语言文学和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齐宏伟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基督教文化资源与中西文学关系研究,已出版《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文学·苦难·精神资源——百年中国文学与基督教生存观》(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从〈忏悔录〉到〈复活〉》、《彼岸的跫音》、《每周灵粮》、《经典中的信仰独白》、《鲁迅:幽暗意识与光明追求》、《歌手》、《信与思》(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等多部著作,主编“灵性视野丛书”及《目击道存:欧美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基督教语文读本》、《改革宗神学评论》等书,发表相关论文五十余篇。  相似文献   

4.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它不仅被教徒甚至某些国家奉为信仰与立法的准则,而且是欧美近现代文学典故的重要来源之一。可是在中世纪一个相当时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圣经》曾被教皇和少数教士所封锁和垄断,教众听到和看到的主要是罗马教廷的《圣训》、《教令集》以及奥古斯丁等教父  相似文献   

5.
当代的许多作家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施玮作为基督徒是众多作家里的典型代表。施玮作为旅美华裔作家却将目光投向大陆,用西方的基督教传统来重新审视国人的灵魂和生活。《放逐伊甸》受到基督教文化很多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圣经》语汇的吸纳;(2)借鉴《圣经》的艺术形式;(3)宗教主题的书写。文章主要论述主题方面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源泉,也是基督教的代表作品。对社会文化进步和思想的更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圣经》中的各种典故也被文学家作为文学体裁进行创作,因而成就了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文章深入分析《圣经》典故对文学语言、西方文学、文学作品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99):15-16
《圣经》流传了近两千年,对信奉基督教的来自于各种文化背景的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基督徒视为"神的话语",是人们信仰的总纲和处世的规范,因此把它作为日常行为、礼仪、节庆等的根本依据。《圣经》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而且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支柱。《圣经》对整个西方文学尤其是英语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不了解《圣经》,就不可能了解西方的文明与文化。《圣经》对英语的影响不言而喻,文章就《圣经》对英语语言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十字架将人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古罗马帝国的一种酷刑。被判处这种刑罚的囚犯,要背着十字架走向刑场。基督教《圣经》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来基督教便以此作为信仰的标记,称为“苦难像”。迄今,西方文学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难。  相似文献   

9.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无论是把《圣经》看作为信史、还是看作神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圣经》的文学价值。作为西方文学的源泉之一,从中世纪到近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与《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中世纪。而《神曲》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品,被研究者称为“中世纪的史诗”和“百科全书”,它之所以卓尔不群和博大精深,得益于多种缘由,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出了自己的诠释。目前国内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还相当欠缺,本文拟从十四行诗的创作内容和艺术形式两大方面,以《圣经》文化为视角来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11.
What does Penny Thompson really want? Reading her article in BJRE 26 (1) proved a baffling experience: it clearly wanted to say something, and to say it passionately, yet signally failed to do so. It fails largely because it lacks an argument; there seems also to be conceptual muddle at its heart. A fuller critique will need to attend to Thompson’s reading of religious education’s history, particularly to her use of evidence—but that is a story for another night. Consequently, this brief critique has at its core four questions to elicit clarity where at present there is none: First, does Penny Thompson want so to revision religious education in community schools that she and other aspirants to ‘Christian confessional religious education’ may freely work to convert young people to ‘Christianity’ and to nurture them in a Christian tradition? Second, in what sense, or senses, does Thompson want readers to understand her phrase, ‘the truth of the Christian faith?’ Third, in whose confession and in which tradition does Thompson want this Christian confessional religious education to be rooted? Fourth, is Penny Thompson willing to allow Christian teachers to present alternative understandings of Christianity, critical of her (implied) view? These questions are preceded by reflection on the form of her article’s argument and on its use of ‘confess’ and its cognates.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独特典型,在他晚年的精神自传《信仰之旅》中,描述了他“从基督徒到异教徒,再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的内心旅程,其中对儒、道、佛等哲学和宗教体系及其与基督教之间的相异与互通之处,多有独到的发掘与心得。本文以该书为探讨对象,结合林语堂人生和创作活动,说明中国近代知识人为什么和怎么样来面对基督教的体认以及“信仰回归”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3.
王本朝的《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化》对20世纪中国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12位作家进行分析解读,挖掘他们与基督教复杂而独特的联系,全面地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探讨基督教化对20世纪中国学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把这一论题推到新的学术高度。是20世纪中国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上帝教不是卡尔特,也绝非邪教,太平天国上帝教也不是纯粹的西方基督教,而是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派虽,即持上帝一位论的基督教团体,是中国特殊时代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在写作与言论中吸收了大量的基督教文化、思想资源,但真正信任基督教或理解基督教教义的却为数甚少。中国传统的世俗化的政治化的宗教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反殖民”情绪、实用理性主义、政治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因素,使“五四”一代人对基督教从接受转向背离。  相似文献   

16.
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挑战、适应与融合的过程。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涉足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不仅个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从理论与方法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章氏将中国基督宗教史置于跨文化对话的宏阔视域,以现代化理念解读宗教传播的神学内核与价值取向,理性还原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根植的艰难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在此中国文学对基督教文化的接纳和吸收是不容忽视的,文章试图将徐志摩放在这个特定背景下,窥看诗人从精神内涵到诗歌叙述方式上所受到的基督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外来性宗教,基督教一直谋求向世界包括中国进行积极的传播。但它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由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性,在相当长时期内曾遭受着中国各阶层势同水火的排拒。近代中国历史上教案频发,民、教冲突是其主要因素,但从细节分析则各有不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天主教传入云南最早地区的昭通,也曾在晚清数十年内发生过三次教案。即以1862年发生的第一次教案来看,虽然事件并不复杂,也未造成人员损伤,但从案发到交涉,再到最后结案耗时绵长;从它的全过程来看,除了具有与当时其他地方教案的一些共性特征之外,也有其自身独特的地方。回顾这一教案,有助于补充昭通历史的某些细节。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可以不断开拓和深化的研究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与论述。五四女作家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与过滤就表现出她们的独特性。把她们置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之下,分析她们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文化在她们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和这种宗教情愫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发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她们的创作个性和拓展女性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基督教文学在经历萌芽、发展过程后,已在近代日本文坛中占一席之地,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远藤周作的代表作《沉默》可以说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因作品的主题具有广泛的普遍性而得到世人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