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译者的风格是文学翻译中译者身份的标识,译者风格的建构离不开译文所体现的语言特征和贯穿于译文的翻译观。林少华和赖明珠两住翻译家所译村上春树作品风格迥异,这是由于译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于各自的翻译原则和审美取向,采用了不同的解读文本策略,从而分别形成了两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印象的评判不同,现代风格学应用更为科学的、具体的方法对学本进行解读和分析。在翻译实践中,这种正确、有效的风格分析是确保原语本的风格特色能在译语中准确再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风格。在翻译中,如何再现原作的风格,无疑是一个让译者们在实践中反复思量的问题。翻译风格中的障碍消除,应以坚持不懈地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为原则,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培养和强化译者对作品风格的感悟能力,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体,其语体风格便随之而异。在翻译中,译者应尽量使译文的语体风格与原文一致,使原文的风格特点和思想内容得以再现。本文从分析语体的种类着手,并进一步从五个层面说明表现语体风格的要素,从而帮助译者在翻译中更好地把握语体风格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翻译风格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的翻译是高级阶段的翻译。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在译文中再现或表现原作的风格,保持原汁原味。海明威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美国风格作家”。他一生都以文学风格的简洁而出名。本文从两个层面,即译文原味再现和译文原味失真,探讨陈良廷The End of Something译文中海明威风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风格可否传译,这是一个译者颇为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风格存在于原著、译品与译者本身,并且可以部分地译出,而译到何种程度,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涉及影响风格传译的因素、对译者自身素质的要求及风格传译的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对风格的传译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风格。在翻译中,如何再现原作的风格,无疑是一个让译者们在实践中反复思量的问题。翻译风格中的障碍消除,应以坚持不懈地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为原则,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培养和强化译者对作品风格的感悟能力,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它能够使译者更准确地把握原文的风格、词汇在不同文化、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以及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对文章理解上的距离。在文本分析的过程中,两种文化和语言得以比较,对确定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历代所译佛经汇集成浩淼的中华经藏,在介绍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特质。汉代译经为中华佛藏之滥觞。汉代译师以安世高、支娄迦谶为代表,他们以尚质直译的风格译写佛经。梵文佛经的宗旨、语言风格与中国思维习惯、汉语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在这一草创时期得到充分表现,遂形成有别于后来的译经风格。虽魏晋以后被“曲从方言,而趣不乖本”的新译所取代,这些经籍却是中印文化和平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性极高的诗歌体裁中的风格的翻译入手,以莎士比亚Sonnet 18汉译为例,对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风格传译进行研究。通过对三个汉译本语言风格的对比分析,探讨如何处理原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的关系,以及风格对译者、译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风格的翻译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应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应该再现原文的风格。风格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在译文中得以再现。对风格的可译性、风格的再现及如何处理译者风格和原作风格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使我们对风格的翻译有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中"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有着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在相互关系的研究过程中尝试探索一条利用"传译作者风格"来研究译者风格的新途径。选取闵福德的译作进行例证研究,通过与原作进行对比,找到译者在"传译作者风格"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策略和方法来进一步探讨译者风格。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是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风格的可译性是随风格的翻译实践及其科学论证工作的发展得到保证的。基于此,在对风格及其可译性评述的基础上,对风格翻译的控制原则及其关注重点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使译作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及风格。然而,译者在努力追求这一境界的同时,其译作中流露出译者个人风格在所难免,任何译作都会留有译者再创作的痕迹,这是由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对译者的翻译风格不应简单地否认或抹煞,而应正视其存在,努力实现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翻译界历来对归化式律译扬少抑多。但认为律译有诸如语言陈腐、凑韵、旧瓶装新酒等缺点的论点,是经不住推敲的。其实归化式律译应以以下四条为标准:第一,在内容上要力求忠实;第二,要采用与原诗最接近的汉诗形式;第三是要译出原文之风格和情调;最后就是要译出原作的诗味。以此四条为评价尺度,则归化式律译的作品大部分是成功的。因此,归化式律译不仅可以做,而且还可做得好,应当加以鼓励。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风格的形成、理解与再现都与语境密切相关;同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译者对同一作品风格特征的再现程度不尽相同.本文试以培根的散文“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从选词、句式、修辞等方面分析译文风格与原文风格的异同,说明语境在风格再现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地对比分析了两种语言风格和语体色彩迥乎不同的译文,总结出译者要遵循翻译之基本原则——功能对等,即忠实地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体风格,尽可能重现原文的神韵之美,同时还分析了语体色彩应与所选语言材料的选词用句、句法结构、修辞手段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保持协调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从形式、音韵、意境和风格四个方面比较分析陆游《钗头凤》的两首英译文,认为诗歌翻译的要点在于译文应传达原文的形美,音美与意美,同时对原文风格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9.
围绕“信”(忠实于原内容)、“达”(语言通达)、“切”(语言风格贴切)三字,通过对多部英影片片名翻译的比较分析,从中探讨翻译技巧,思考翻译原则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