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合,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为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构建审美心理机制,可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化”的原则加以运作。  相似文献   

2.
一文学是“人学”、“心学”。文学用艺术语言构筑了一个活泼泼的生命整体 ,内部有着血脉流通。文学教育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 ,才能使学生沉潜到作品的深处 ,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 ,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的美学蕴涵的把握。马克思说 :“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 ,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可见 ,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的建构 ,只有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才能完成。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 ,是一种见情、见…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人学”“心学”,又是“美学”,文学用语言艺术构筑了一个个美的世界。阅读教学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好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沉潜到作品的深处,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美学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人学”“心学”,又是“美学’,文学用语言艺术构筑了一个个美的世界。阅读教学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沉潜到作品的深处,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美学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语教学的美育目的应是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机制。只有在教学中遵循和有机运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流程,把学生当成主动积极的认知,才能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6.
<正>《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的"天下第一行书"。这篇文章不仅是书法的艺术瑰宝,而且在语言和思想情感上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实为艺术奇葩,千古奇文。语文教育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沉潜到作品的深处,对文字所构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课改思想的指导下,大量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美育资源的作品入选各类新版教材,为现代教师的执教理念增添了新的内涵,即要让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更加彰显。要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开发化于学生的心灵,使之沉潜到作品深处,并最终获得对内在美学蕴涵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课改思想的指导下,大量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美育资源的作品入选各类新版教材,为现代教师的执教理念增添了新的内涵,即要让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更加彰显,要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开发化于学生的心灵,使之沉潜到作品深处,并最终获得对内在美学蕴涵的把握。究竟如何具体践行于一篇篇生动的文章呢?笔者现以人教版课文《心中的鹰》为例,着重从三个方面放开教学,驱动学生浸渍其间,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一、让吟咏之声开放,激情以感知美吟诵是学语文的根本大法,但在当前课堂上,除范读或录音听读外,学生很少有充…  相似文献   

9.
正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悲剧作品较多,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悲剧作品时培养起审美心理,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高中语文悲剧作品阅读审美心理培养。一、引发阅读动机,培养审美感知在培养学生悲剧阅读审美心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作品是比较  相似文献   

10.
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中,“东方情调”的审美意义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理论问题。由于审美关系的多元性,“东方情调”必然呈现出多重性的审美意义。在分析以校方情调”为风格特征的艺术作品时,应该看到中国与西方社会在现实基础以及文化关系方面的差异和不同,进而分析对待这些作品的不同的审美态度,还应该分析中西方文化在艺术表达机制方面的区别,具体地说,也就是寓言和“韵”的区别。“韵”是一种以听觉性表达机制为基础的对象化方式,它具有丰富性、和谐性,以及以“远出”来达到交流的辩证属性,由此决定着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义。因此,对“东方情调”的艺术作品不应该简单地作出否定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学有多种分类方法。本文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研究文学类型,既有利于作家的创作,也有利于读者的鉴赏。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自觉的文学流派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否存在 ,这是近年来评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梳理了否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存在的新派理论观点 ,并以此为基础 ,从 19世纪社会变革而导致的一种哲学精神和人的观念变化的角度 ,粗略地推演了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肯定了它作为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的西方文学主流的存在 ;并针对自然主义文学取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观点 ,简单勾画了自然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以朝代更替作为文学发展阶段划分标准的传统方法是不科学的,它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如果以文学的表达方式及其所呈现的基本形态来划分,中国文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口头文学阶段和书面文学阶段。而口头文学阶段因缺少实证材料无法进行历史性清理,因此只能把重点集中在书面文学阶段。现行文学史均采用这样的叙事策略。如果以书面文学主流文体的生产和消费以及实现这种生产和消费的物质媒介为依据,中国文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贵族文学时代、精英文学时代、市民文学时代、大众文学时代。这些时代虽互有交叉,但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代表性文体,有特有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有不同的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面貌。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文学边缘化对文学而言,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难免有消极影响。就文学边缘化的实质来看,它至少应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即:有利于文学自身的发展;有利于作家的自由创作;有利于大众参与文学创作。但是,文学边缘化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市场化对文学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文学作品的质量下降趋势明显;读者审美能力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学状况,以及身处其中的文化人特殊的生活体验、精神感受和审美追求的研究,始终没有很好地呈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进入21世纪,这一情形有重要改观。一些研究者开始正视这一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被冷落的主题。这些研究涉及对伪满洲国文学整体的把握,对具体作家具体创作的分析,以及原始文献的系统搜集和整理。伪满洲文学研究在当前的突破值得关注,这涉及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和创新认识,涉及到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由此出现了对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文学的科学性是指蕴含在文学形象中的理性认识,具体表现为审美理想、艺术理解和“诗的思想”。由于它的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掩盖了其真实面貌,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不提文学的科学性这个属性。而研究文学的科学性,对于深刻揭示和正确文学这一社会属性、提高文学创作水平、消除庸俗文学、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决不会重蹈科学主义覆辙。  相似文献   

18.
王守雪的《人心与文学——徐复观文学思想研究》一书,是根据他的博士论文整理而成,是第一部系统、深刻研究徐复观文学思想的专著。以徐复观的文学思想为题,回应时代问题,力图透过徐氏文学思想的力量来关注当代文学精神的发展,表现了作者对20世纪文学学术和思想史主要问题的通盘了解,也表现了作者的学识与愿力。也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当下的中国文学研究,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中英两国文学源流的部分比较,认为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成果丰盛.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学的辉煌将被世界人民充分认识,恢复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论下的文学批评所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下文坛中的文学批评存在一些问题,可以从批评主体、媒体作用等多方把握。其中不容忽视的视角是从与它联系十分密切的文学理论的角度去探究。通过关注现存的众多的批评文章的本质,分析我国文论的特点、文学批评对它的运用情况,可以看出理论层面的问题对文学批评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要摆脱它所处的困境,从理论的层面找突破口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