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苏联莫斯科动物园里,有一块被围起来的空旷的场地,里面驯养着一群各不相同的野生动物,其中有两只狼、一只棕熊、三只獾、六只乌苏里貉以及一群狐狸。这些野生动物是在很小的时候迁到一起来的。当时有人认为,等到这些野兽长大了,它们就会原形毕露、兽性发作,整个场地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厮杀与格斗之中。“弱肉强食”,这是兽类的天性嘛! 两年过去了,这些动物都长大了,可是,它们的兽性都没有显露出来。除了对来自草原、混身棕黄色的狼以外,它们之间都互相不存戒心。别看这只狼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它总是机灵地向四下张  相似文献   

2.
猫为何咪咪叫,狗为何汪汪吠?一位著名动物学家根据动物的心理进行了解释。/ 在整个人类史上,只有两种动物一直被允许在家中享有充分的自由,那就是猫与狗。人类同它们的祖先订下了不成文的默契:为它们提供食物和保护,而它们则履行某些义务。  相似文献   

3.
古今不少文学家酷爱动物,有的把动物作为写作的题材。现摘其几例。英国大诗人拜伦一生孤寂高傲,愤世嫉俗,落落寡合,但却非常钟爱动物。他在流亡意大利期间,养了猫、狼、猴子、狐狸、鹦鹉、乌鸦、孔雀、狗等动物。他的寓所几乎成了一个小小的动物园。拜伦最喜欢的动物是狗,他短暂的一生各个时期几乎都养着狗。20岁时,他养了一条机灵的新西兰狗。后来这条狗染上了狂犬病,拜伦想方设法为它治疗,不顾危险地日夜守护在它身旁,不停地替它揩去嘴上冒出的涎沫。狗死后,拜伦伤心地说:“除了墨瑞(他的仆人),我再也没有喜欢的伙伴了。…  相似文献   

4.
传说中的动物人们对于动物一向是很感兴趣的。早期的人类文明史中就提到人们捕捉并驯养他们周围的动物,而且对陌生的、奇异的动物倍感兴趣。人们兴致勃勃地倾听来自远方的旅行家谈论他们旅途中所见到的种种动物,但他们有时也讲述一些不过是道听途说的离奇古怪的动物罢了。  相似文献   

5.
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马已被人类驯养成为六畜之一。《诗经》时代的马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三百零五篇中言及马者,共计51篇,这在动物中是最多的。《诗经》中不仅写出了马的种类繁多,而且形容马的词语也很多。  相似文献   

6.
黄素龙 《寻根》2011,(4):37-40
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之一,从一开始就被作为食物来源。后来鸡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除了提供肉食和蛋供人类享用之外,还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民间信仰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潮汕地区,鸡更是备受人们推崇的“吉祥物”,在潮汕民俗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处处可见鸡的踪影。  相似文献   

7.
丙戌年说狗     
倪宝诚 《寻根》2006,(1):50-54
狗,又称犬。《故训汇纂》解释说:“狗、犬同实,异名。”《尔雅·释畜》说:“大者名犬,小者名狗。”从目前已掌握的考古资料看,中国最早的狗遗骨,是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共出土9副完整的狗骨架,经专家鉴定属驯化家犬。此外,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仰韶、半坡、  相似文献   

8.
音乐考古学和《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考古学和《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王子初一在现代意义的考古学诞生以前,人类对自己历史的了解只能根据文献史料。这些史料最早可能来自人们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后来用文字记载下来就成了“历史”。但是,在口耳相传或传抄转载的漫长岁月中,这样的“历史”被不断地...  相似文献   

9.
夺取政权,剥夺反抗的财产和自由,或剥夺各式罪犯的公民权,都离不开一个“夺”字。在有些时候,这是一种带有合理性(包括正义性)的必须举措。可忧的倒是被剥夺已经服气,已经被驯化,仍要对其进行无休止的夺。更可怕的是胜利本身养成了夺的习惯意识和习惯行为,并取得了夺的当然特权。比这尤其可怕的是形成了“夺性”,近于疯夺,不论对同僚还是对平民也都立足于夺,这世界就必将进人乱世,由官夺催化出匪夺,随之促动出民夺,  相似文献   

10.
狗年义剪     
中国农历狗年到来之前,河南濮阳市中原油田第十社区退休职工刘林祥设计并剪制的“如意狗”剪纸被慕名索求一空。他向记搬出的自己上百种各式剪纸作品,却惟独没有关于狗年的生肖剪纸。记表示希望能够发表一套其狗年生肖剪纸的愿望时。他只得现场剪了一套“如意狗”。刘林祥说:“每年都是这样,猴年剪猴,龙年刻龙,狗年自然要剪狗。从去年12月我就开始剪狗,剪一批送一批,现在连个样品都没留下。逢年过节,大家都图个喜庆吉利。我送大家些剪纸也算是奉献余热吧。”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动物园,是在公元前约1100年由中国的一位统治者吴王建立的。这个动物园被称为“智园”,表示园内驯养动物是为教育和科学之目的。古希腊和罗马人也捕养野兽,但那主要是供斗兽竞技之用。到了中世纪,王公贵族和封建酋长们开始举办动物展览,并开设鸟类饲养场。十五、十六世纪时,墨西哥阿兹台克人的首领们喜欢搜集野生动物,秘鲁的印加人也有这种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图腾。这些图腾多多少少反映出这个国家的个性。如称中国为“中国龙”,美国为“美国鹰”,印度为“印度象”等。俄罗斯,通常被称为“俄罗斯熊”或“北极熊”。俄罗斯人被称为“熊的传人”。报刊上频频出现的“为什么英国是熊的朋友”等言论,显然是把“熊”看成了“俄罗斯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蔡丰明 《寻根》2005,(5):43-49
斗动物游戏是通过引逗或驱使某些动物进行相斗而达到娱乐目的的一种游戏形式。这类游戏的特点,就是参与游戏活动的主体不是人而是动物,而游戏者本人只是作为一个观赏对象参与其中,从动物的斗赛活动中得到某种快乐。由于有了生性特点与人类颇为不同的各种动物的加入,便利游戏活动变得更加引人入胜,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14.
獾狗篇     
“獾”,或写作“獾”,似狗而矮,有利齿锐爪,穴居,昼伏夜出,食农作物,是一种害兽。灌油可治烫伤,皮可作褥子,肉古代认为是美味(《吕氏春秋·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不过我曾尝过,并不好吃。(图一)经过训练,用以微獾的狗曰“獾狗”。养狗猎獾是清代北京社会中下层,尤其是八旗子弟中摔跤习武以及游手好闲2辈的一种癖好,目的纯为娱乐而不为猎取皮肉,故远出郊野,黄夜猎权,称日“近获”,无异说这是一种玩乐享受或体育活动。此风一直延续到本世纪二、王十年代。本篇包括两个内容:甲章、《獾狗谱》;乙章…  相似文献   

15.
张玉霞 《寻根》2010,(2):91-93
牛是人类较早驯化的家畜之一,随着动物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日趋完善,田野出土的牛遗存和遗物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牛骨骼是经常见到的,还时常可以见到各种材质的牛俑及牛模型器。目前,在牛的起源、驯化等问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生肖文化及其起源叶舒宪“生肖”指的是人所生年的属相,一共有十二个,通称十二属相或十二相属,分别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种动物又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我国传世...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亚洲正经历着一场金融危机。在探索这场金融危机的成因时,有人把文化因素尖锐地提了出来,并且归罪于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甚至认为亚洲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不能不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新的反思。不少人认为,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也许人们清楚地记得,在东亚崛起以前,西方学者曾把“儒家文明”批评得一无是处,认为它既是封建帝制的可耻护符,又是小农社会的愚昧象征;而随着东亚经济的腾飞,某些西方学者却赞扬东亚的“儒家文明”,誉之为无可匹敌的文化动力。曾几何时,东亚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又有人…  相似文献   

18.
到了北京,去过了那些人山人海的“签到式”景点,就以为无处可看,那就大错了。其实,在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有无数的风景或隐于闹区,或遁于市井,也许就在你日常活动半径中,只是从未进入你的视线。让我们为你带来10段“北京的秘境——再次发现北京之旅”吧。  相似文献   

19.
大猩猩天性怕羞在美国的俚语中,“暴徒”、“打手”的另一词意是“大猩猩”。然而,美国科学家乔治·沙斯通过连续几个月的野外观察,认为与人类同属灵长动物的大猩猩并非“暴徒”。沙斯说,大猩猩尽管身躯庞大,却极为怕羞,一旦碰到人就会躲开。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当子女受到威胁时,大猩猩会毫不犹豫地猛咬对方。但是,我们至今还未看到过一例有关大猩猩咬死人的报告。那么,人类又是怎样产生大猩猩天性凶残的印象呢?30年代以来,重拍多次的好莱坞电影《金刚》描绘了一只身高有如摩天大楼般的大猩猩在纽约市横行霸道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另一种交通事故吴弘乐编译据日本道路公团的调查统计,目前在日本的高速公路上每年均约有2万只动物被过往车辆轧死。其中最多的是貉(狗獾),为5872只,其次是猫,为2826只,狗是1678只。另外被轧死的鸽子及老鹰等鸟类也达千只以上。在人类的宠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