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绿山水画曾经以设色艳丽、金碧辉煌的画面效果而在盛唐时期有过睥睨千古的成就。然而,自中晚唐水墨山水画出现以后,青绿山水画就一直在中国画的边缘徘徊。20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山水画受西方绘画影响而开始重新关注色彩的表现力,并在工具、材料、题材等方面的实验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回顾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解读当代青绿山水画的概念指向,分析当代青绿山水画的实践成果,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2.
创作随想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代重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重新审视重彩画在传统山水画中的价值,是当代中国画画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唐宋以前,山水画基本以青绿、大青绿及金碧山水画为主流,代表画家有展子虔、李思训、王希孟等。当时,青绿山水作为皇家所推崇的绘画形式,其规模及艺术品位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正青绿是大自然的本色,也是古人思想中应有的色彩。"青绿山水"是中国画技法的一种,系以浓重的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和小青绿之分。色彩浓烈的为大青绿山水,色彩浅淡的谓小青绿山水,如若加泥金勾勒山棱树廓则称"金碧山水"。青绿山水高贵华丽,视觉效果好,且延年耐久,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20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古今名家的青绿山水作品便深受藏家欢迎。2005年广东保利拍卖会上,  相似文献   

4.
刘萍 《文教资料》2009,(2):91-93
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有其源头和脉络,而发展、创新首先要求对传统有全面的把握力.在山水画的发展中,青绿山水作为它的一种典型的艺术样式而存在,<游春图>无疑对后世人们认识青绿山水的完善及自我体系规模的建立可以起到一定的解析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重彩画也就是石颜料绘画 ,古称青绿 ,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汉唐以来 ,中国重彩画技法传入日本 ,后形成日本画。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与日本颜料绘画的区别 ,一是在造型上中国是线造型 ,而日本则线造型减弱 ,视觉上与油画相近 ;二是在制作上两者在绘制方式、色彩应用、材料工具和颜料上均有不同 ;三是在视觉效果上中国画更适合于近处欣赏 ,而日本画则尺幅较大 ,色彩富有光泽。近年来 ,中国重彩画的兴起 ,在色相、颜料和材质方面均有创新 ,开拓了中国当代绘画表现的新途径 ,加快了中国绘画由传统表现方式向现代表现方式转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家宝藏》中,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千里江山图》一经亮相便惊艳四方。这幅名画中究竟有什么玄妙之处?为何一幅千年古画依然色彩鲜艳、流光溢彩?下面就让我们来探寻其中的奥妙吧。青绿山水与矿物颜料《千里江山图》是我国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这种绘画创作始于魏晋南北朝而在隋唐更为流行。唐代杰出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最具代表性,他常用  相似文献   

7.
窗前,有棵老树,树叶儿青绿青绿的,却羞涩地把尖儿垂下,微笑着,像是在跟谁说话。它在和谁说话呢?原来,那是埋藏在土中的扎得深深的、牢牢的根。因为有了牢靠的根,才会有绿叶的生命;因为有了妈妈,我才有乌黑的头发、黄的皮肤、明亮的眼睛和灵巧的身体。在妈妈爱的羽翼下  相似文献   

8.
以林容生现代青绿山水画为例,多层面、多角度地探析现代青绿山水画家如何以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运用全新的色彩观点、技法,表达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创造出适合当代审美要求的青绿山水画新样式。  相似文献   

9.
我养过一种植物,它叫万年青。万年青因为一年四季的颜色都是青绿青绿的,因此而得名。万年青的用处可大啦,它可以养在水里,也可以种在土里。  相似文献   

10.
吴琴木的山水画,功力深厚,端庄整饬,名噪一时。他长于仿古,而且不管是水墨、浅绛,还是青绿,都能画得生动精彩。这幅《青绿山水图轴》是  相似文献   

11.
试析“青绿山水”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青绿山水即工笔山水、非正统、艳俗匠气等认识误区,进行逐一辩驳,目的是消除因对青绿设色山水的曲解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中国山水画挖掘发展契机、拓宽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我养过一种植物,它叫万年青。万年青因为一年四季的颜色都是青绿青绿的,因此而得名。万年青的用处可大啦,它可以养在水里,也可以种在土里。如果养在水里,它会长出又白又长又密的根须  相似文献   

13.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初始形态和古典样式,它以独特矿物质颜料,通过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青绿设色,开了中国绘画着色山水之先河.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的形成发展与当时特殊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造就了其瑰丽的色彩、生活世界的自然观照、自我主体的理想建构以及主观化、程式化、装饰化的形式特性.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中国春晚上的舞蹈《只此青绿》火了,荧幕上的青绿让我想起了留学的城市——桂林,我永远也忘不了桂林的那一抹青绿。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中国朋友带我去了一个叫作“仙人台”的地方,我找到了打开桂林山水的正确方式。“仙人台”位于桂林阳朔县葡萄镇一座无名的野山上。沿着一条驴友和摄影爱好者踩出来的小径往上爬,翻过一个山坡,眼前豁然开朗,满眼青绿!那雨后春笋般矗立的群峰是墨绿,婀娜多姿,形态各异;那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漓江是碧绿,在这里拐了一个U形的大弯,在群山间蜿蜒前行;  相似文献   

15.
    
我爱竹。对竹,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我觉得那竿竿挺直、最具神韵的竹子,是一枝枝的大笔,在天地之间,以青绿的颜色,写出正直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从魏晋至唐时期其形式以青绿山水为主。至元代大批知识分子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隐居山林,纵情书画,文人画的兴起与成熟完全替代了青绿山水画,青绿山水则日见衰落,而取而代之的是水墨山水统治了近千年。这种变迁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推动了中国山水画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人画以写意抒情性并以色彩之淡、水墨黑白之逸格虚灵性区别于青绿山水、重彩人物花鸟画的色彩样式而独具特色,并取代了青绿画在唐宋时期的重心地位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绘画的主流。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同样遵循"谢赫六法"的基本绘画理论体系,但同时积极地的充实、拓展"六法"内涵,使中国画成为东方绘画中最炫耀的亮点。  相似文献   

18.
我爱西瓜     
我喜欢吃西瓜。它圆溜溜的,青绿青绿的颜色,一看就让人喜欢。味道就更别提了,一刀切开,红瓤黑籽,吃一口甜津津、凉丝丝的,解馋又解渴。小朋友们,你们说美不美啊?  相似文献   

19.
孙欣 《江苏教育》2024,(9):91-94+96
<正>2022年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在人与物相通、物与人相融中领悟到“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山水无界”的哲学思想以及“宁静致远”的中华文化意蕴。墨飞色化、舞跃山川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生命力的积蓄和爆发,我仿佛看见了自己二十多年漫漫教育之路中那些“青”的生长力和“绿”的生命力。一、传承师道,积淀青绿的人生底色青绿,源于中国画颜料石青、石绿,带有色彩牢固的特性,我对教育的内心坚守亦如是。我的父母都是教师,因此我从小就对教师有着  相似文献   

20.
菜地     
吃过早餐,我跟爷爷来到菜地。哇!好漂亮的蔬菜呀!青绿青绿的小白菜,嫩嫩的,可逗人喜爱了。我好奇地蹲下去,发现每一片叶面上都有一层绒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