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当前社会夫妻忠实义务的定义、具体内容、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明确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内涵,有条件的承认夫妻忠实协议的法律效力,承认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同性出轨及精神出轨同样属于违反夫妻忠实义务,并对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婚姻关系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法律关系.修改后的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双方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学者观点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夫妻间的忠实义务是道德问题,不能用法律手段来强调.但更多的学者则对此表示肯定,认为"夫妻应负忠实义务,这是基于个体婚姻的本质要求,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具体体现",在婚姻法中增加"忠实义务"的规定是立法的一种进步.笔者赞同后一种学者的观点,并试图对忠实与配偶权的法理意义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夫妻间为保证感情不出轨所签订的"忠诚协议"在学术界、司法界产生了较多的法律争议.因此,对婚姻"忠诚协议"进行法律效力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平衡当事人的利益,矫正认识误区,而且可以统一司法实践中的效力判断标准,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从我国现行法律和社会角度分析认定婚姻"忠诚协议"无法律效力,夫妻忠实...  相似文献   

4.
论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婚姻双方对婚姻的不安全感的不断地攀升,夫妻间为保证感情不出轨而签定"忠诚协议"的现象越来越多。单纯的道德调整已经无法满足当事人对于夫妻忠实义务的要求,赋予"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认可其效力的同时也要对协议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新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完成了将夫妻间的忠实义务从道德入法律的升华。新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要求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事由范围偏窄,应作目的性扩张解释使之更符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加之婚姻本质上即为包含特定人身关系的契约,而婚姻法中也不应缺乏对契约观的恰当移植,因此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对全国首例夫妻间忠诚协议所做的判决,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法理上均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6.
夫妻间相互负有忠诚义务是婚姻法的明文规定。夫妻间订立忠诚协议的做法是伴随着婚姻出轨现象的增多而出现的,内容主要是不忠一方对另一方的赔偿问题,是夫妻双方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制意识增强的产物。夫妻忠诚协议使婚姻法抽象的法律规定具有了可诉性,其效力应当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2002年,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对国内首例夫妻“忠诚协议”案作出判决。但至今最高院仍对夫妻“忠诚协议”保持沉默。本文通过法律解释方法的运用,对判决的正确性进行评析。因“婚外情”这种违背夫妻忠实义务而订立的“忠诚协议”,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应当有效,无过错一方有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权利,具体的赔偿数额应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8.
夫妻忠诚协议是夫妻约定彼此互负忠诚义务的双方民事行为,是对婚姻契约法定内容的补充。在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夫妻双方自愿签订的夫妻忠诚协议应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婚姻,隐含着许多利益,也承担着一定的义务.婚姻的义务,对于个体而言,存在夫妻之间忠实的义务、夫妻之间同居的义务、夫妻互相扶养、互相照顾的义务;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存在养老育幼、维持人类繁衍生息的社会义务.  相似文献   

10.
夫妻忠实义务是夫妻之间专一性行为的义务,我国《婚姻法》应当承认夫妻忠实义务的可诉性,将重婚、有配偶而与他人同居之外的违反夫妻忠实义务情形也纳入损害赔偿范围,同时建构配套的婚内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对夫妻忠实义务的法律调整和道德调整之争,其本质是夫妻忠实义务的性质之争,该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对夫妻忠实义务性质的定位.本文从法理学的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现行的立法状况,分析得出结论:夫妻忠实义务既是道德义务,义是法律义务.它的双重性质决定了调整它的手段既需要道德又需要法律,二者缺一不可.在调整夫妻忠实义务的过程中,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涉台婚姻配偶是指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结婚,并定居台湾生活的的大陆配偶。配偶身份利益主要包括夫妻同居生活权利义务、相互忠实权利义务、共同哺育子女权利义务,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等。分析涉台婚姻大陆配偶身份利益受侵害原因,认为在现有的法律政策下,福建省应"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开展闽台婚姻法律实务合作,签订司法协助协议,保障涉台婚姻大陆配偶身份权益,维护两岸婚姻家庭稳定与幸福。  相似文献   

13.
受市场经济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恋爱观和婚姻观也不断在发展和变化,在婚姻道德方面表现较为明显。婚姻考虑的不仅包括感情,更多考虑经济等因素。人们基于婚姻稳定的考虑。选择用“夫妻忠诚协议”来捍卫爱情和婚姻。对于所谓夫妻忠诚协议是否具备效力,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论证支持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的观点,并提出对夫妻忠诚协议相关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婚姻法增加了"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的规定是我国的立法突破,反映了法律界长期以来的呼吁及民意所向。但这一法律规定,在实践操作中却存在些许问题,本文试从夫妻忠实义务的内涵、存在的合理性着手,找出其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新婚姻法对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婚姻法的修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婚姻法根据现实的需要 ,增加了夫妻互相忠实义务、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无效婚姻和可撤消婚姻、离婚损害赔偿、离婚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等内容 ,填补了立法空白 ,强化了薄弱环节 ,注意了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探讨——以夫妻忠实权利与义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婚姻法》从国情出发,吸收和借鉴国外有益的做法,有力地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保护公民在婚姻家庭中的各项权利。特别是2001年的《婚姻法修正案》第4条中明确增设了"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的规定条款,对于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还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对夫妻忠实权利与义务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婚姻法》对夫妻忠实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夫妻忠实协议是婚姻法修改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立法也经历了很大的曲折.在未来的立法当中,应当在婚姻法上增设关于夫妻忠实协议的具体条款,即确认夫妻忠实协议的效力应以离婚为前提,可以作为赔偿依据,并界定好其所应规制的具体事项范围和请求范围.  相似文献   

18.
1事实婚姻的概念和特征法学界在“事实婚姻”的概念、特征等问题上产生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要求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不但相互没有配偶,还应当符合规定的条件(实质要件),仅没有进行登记(形式要件)这样的一种婚姻状态;而第二种观点则不问其实质要件是否符合,只要未进行登记,就构成事实婚姻[1]笔者同意前一种观点。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事实婚姻的特征:①事实婚姻的男女应无配偶,否则成为事实重婚。②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男女双方是否互以配偶相待是事实婚姻与其他非婚的两性关系在内容上的重大区别,因为不合法的性行为不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③男女双方具有公开的夫妻身份,既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又为周围的群众所公认。④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这是事实婚姻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其与法律婚姻(登记婚)最大区别。2事实婚姻法律保护在我国的演变过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历次司法解释,对事实婚姻的保护,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1为绝对承认时期,1984年8月30日以前,1950年《婚姻法》颁布施行后,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仍...  相似文献   

19.
婚外情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婚外情,虽然已退出刑法惩罚的领域,但我国的婚姻法第4条规定了夫妻应当忠实的义务.婚外情应当置于法律与道德这两种社会调控手段的监管之中,在法律与道德的处理中,应注意到第三者隐私权的保护,第三者行为本身过失要承担可能引起的隐私权受侵犯的后果,但要注意不能滥用配偶权.  相似文献   

20.
夫妻财产关系作为婚姻关系的一部分,亦受到婚姻道德基础的影响。当代婚姻道德的本质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义务与责任的统一,爱情的持久呼唤男女经济地位平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婚姻所固有的义务与责任又要求夫妻财产相对独立,由此决定了限定共有制更符合夫妻财产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