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动成绩的发展趋势使我们认识到:一名竞走运动员要经过6-8年的系统训练,才有可能达到国际水平。竞走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一般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年龄一般选择在9-10 岁,教练员要掌握青少年耐力的自然发展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耐力训练。本文仅对竞走的基础训练阶段加以阐述,探讨培养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视培养年轻、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是提高训练水平的根本保障;辽宁省青少年竞走运动员目前的专项技术存在许多问题,改进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科学安排基础训练阶段的运动负荷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策略;管理部门的重视是竞走项目发展的根本保证;高度重视竞走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青少年运动员将来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竞走项目是中国田径的顶梁支柱项目,其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竞走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规模与质量。在刚刚过去的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1金3铜的优异成绩,然而金牌的背后提示着竞走项目能否持续发展的大事。本着"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严格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竞走项目训练规律,在训练安排上注重区别对待和合理负荷的原则,引导教练员在青少年基础训练阶段重视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为青少年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和更高目标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1、引起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过度疲劳综合症的发病原因 1.1 训练方面的原因:首先, 在竞走运动训练中,未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个性特点,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训练方法、手段过于单调,持续进行无明显节奏的大运动量训练,而当运动员开始出现不良的主观症状时没有给予适当的调整。其次,训练中不注意青少年个体特点,制订目标过高、早期专项化过早、从儿童组转向少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规律,在运动员成长的不同时期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实践证明,这种贯穿多年的系统和科学的训练,是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前提与保证。然而,我国柔道运动的训练至今仍然缺乏长期的系统性安排,未能处理好“一般能力”和“专项能力”的发展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在运动员的基础和初级训练阶段,过早地运用成年选手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专项训练的比例和强度过大,造成了运动员的“早期专项化”,从而造成了许多教练员否定了在运动员早期发展专项化训练,但是,在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优秀竞走运动员徐丽琴赛前一个月的训练进行剖析,并对比我国现行竞走训练理论与优秀运动员训练计划,探寻竞走运动员赛前训练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优秀竞走运动员徐丽琴赛前一个月的训练进行剖析,并对比我国现行竞走训练理论与优秀运动员训练计划,探寻竞走运动员赛前训练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骆学锋  张英波  胡扬 《体育学刊》2011,18(6):113-118
对我国女子长跑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训练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速度和力量训练比例较低,训练内容多样化程度不高,缺乏协调能力训练的专门安排,准备和整理活动管理监督状况较差,而且训练的高负荷、高度专项化导致有氧训练严重不足,有氧和无氧(混氧)比例失衡和倒置,最终造成训练效益不高,以及较为严重的早期专项化。  相似文献   

9.
竞走是我国的潜在优势项目,近年来,随着竞走运动员训练人数的不断增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竞走运动的后备人才.同时,竞走教练员在执教和安排训练时也摸索和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经验和方法.但是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距离世界竞走强国的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通过观察我国竞走运动员参加国内、国际大赛出现的成绩反差。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跳高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运动员专项成绩是教练员的希望,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结果。由于教练员对青少年跳高运动训练的理解、认识程度、责任心、责任感不尽相同,而为了提高运动成绩,教练员在训练安排上,则各持己见,故导致了很多有天赋的苗子过早地离开了自己喜爱的运动。近年来,青少年跳高训练安排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教练员,其原因:一是,体制原因,学校领导要求运动员出成绩,导致教练员在训练安排上过早的成人化。二是,对青少年训练的认识与理解的误差,导致跳高运动员的运动生命早衰,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潜能。造成运动员的昙花一现较为普遍,为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男子竞走运动训练的思考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当前我国男子竞走运动的发展现状、竞走项目特征、训练的安排情况。认为:认清形势,准确把握竞走项目特征,科学安排训练,多参加高质量的比赛,是我国男子竞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于涛  于睿 《冰雪运动》2012,(1):10-13
在总结多年从事速滑专业和青少年速滑训练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特点,探讨了这些特点对力量训练的影响。速度力量素质是速滑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素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要根据速滑运动的项目特点,适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力量素质发展特点,科学把握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负荷特点和训练方法,为促进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科学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赛带练"的理论基础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200-202
科学释义"以赛带练"的含义,对"以赛带练"存在的生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进行阐述.提出:在有或无重大比赛年"以赛带练"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安排要求;比赛间隔训练运动负荷、训练内容的安排要求;"以赛带练"在青少年运动员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单一,培养体系不完善,构建多层次的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我国沙滩排球水平的前提.(2)依靠俱乐部培养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具有可行性,但在选材、训练手段和方法上有局限性.(3)通过俱乐部培养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可以解决训练经费短缺,优秀后备人才缺乏和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积极性不高等矛盾,同时它可以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效率,拓宽后备人才培养途径;(4)影响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有外部激励因素、内在保障因素和科学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比赛是检验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践证明,赛前高原小周期训练的主排与实践手段是有效的。它为陈绍果在第七届全运会上以良好的竞技状态获得男子20公里竞走赛冠军,并打破该项目的亚洲纪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发展前途,科学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对提高其力量素质水平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总结多年的训练经验,认为教练员对力量训练质量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力量训练负荷安排不当,训练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力量训练内容安排比例失衡,缺乏对完成训练动作质量的严格要求等是影响力量训练科学化的主要因素。应从更新教练员力量训练的理念,注重力量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反馈与调整,每一次力量训练都要进行强化恢复性训练,重视核心力量训练等几个方面出发,提高力量训练的质量,合理、有效和科学地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7.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竞走比赛第4名王浩、刘虹为例,通过对教练员访谈、相关文献分析、训练计划及训练笔记整理,得出我国优秀男、女竞走运动员大赛备战年度训练安排特征。研究发现:年度不同数量的训练阶段按其内容属性仍遵循一般准备阶段、专门准备阶段、赛前阶段及比赛阶段规律。训练内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规划与不同训练阶段性质、阶段任务、运动员现实状态密切相关,呈现阶段性特点,强度变化主要通过训练环境来调整。在年度训练的不同阶段,训练方法、手段较为稳定,所不同的只是实施时的强度或难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总结归纳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阐述其在竞走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竞走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旨在为当前从事竞走训练方面的学者和专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于刘翔2002年训练的安排与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海平 《体育科研》2003,24(3):47-48
通过对刘翔2002年度训练、比赛安排的回顾、总结,阐述了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计划,正确处理训练和比赛的关系,从而取得预期效果,打破110m栏世界青年纪录的过程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