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小说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它被偏狭地运用在抒情文学当中, 很少有人用它论及叙事文学。这不能不说是对意境的美学价值的毁损、因此,要通过对叙事文 学小说的意境及其创造问题进行讨论,以光大意境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王国维的意境理论入手,旨在探讨中国戏曲的意境所具有的美学特色: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征、以虚实相生为美学原则、以意蕴无穷为内在本质;最后指出新时期应该加强戏曲自身的发展,以及建立民族戏剧批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意境结构层次的分析,进一步深入认识"意境"这一美学范畴所具有的审美特质。同时,本文以北宋山水画为例,具体明确地阐述其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界定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引用美学理论的相关论述,以张培基教授的译作《巷》为个案,从选词与美、音韵与美、意境与美以及补译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采用变通和补偿传达美学意境,达到文学翻译的真正对等,对于与美学有关的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研究和探讨意境美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含义,是探讨中国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这里着力论述了艺术意境与音乐美学意境的异同、音乐审美中意境美的特征,提出意境美是音乐审美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传统山水画论原理对江南古典园林特有的美学意境进行分析和阐述,主要从造园史、园林设计遵循的透视原理、体现出的色调风格、意境营造手法等角度,阐述江南古典园林所具有的那种参差自然、藏漏互补、恬静淡雅、虚实相生,诗画般的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在吸收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于哲学、社会、人类、宇宙的深入思考,对"意境"这一古典美学范畴进行了独特的界定和解释,赋予意境以更加深广的内涵。宗白华的意境论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层次的创构性、视角的开放性和思辨的深刻性等重要特点,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8.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从文艺批评、鉴赏角度创立了一套以"知音"说为中心内容的文艺鉴赏论,以此来说明接受主体对创作中艺术境界的深刻领会在文艺批评中的重要性;而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从"空白"、"虚实"、"召唤结构"等多角维度参与文本的对话、对意境的体验与再创造。本文试以中西接受美学理论的交融处为基点参与意境审美艺术活动,以探析李煜词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绘画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又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意境说"又是山水画的灵魂所在.本文主要从山水画的诗境、禅境与意境之间的关联来对山水画的"意境说"作以简单的润色.  相似文献   

10.
王焱 《考试周刊》2013,(58):18-19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美学范畴之一,其内涵丰富深厚。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从表现形式上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在言外三种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意境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创的一个美学理论,文学意境以它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成为抒情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作为抒情文学的主要形式,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很多富有意境的作品。本文以童庆炳主编的《文艺理论教程》的文学意境理论为依据,以稼轩词为例来分析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论著,集中反映了庄子一派多方面的思想,包括美学方面的思想。庄子的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关于艺术意境的理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艺术意境理论的最早萌芽。 何谓意境?“以宇宙人生底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藉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底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从《庄子》里,尤其是从《庄子》中大量的寓言里,我们时时感受到这种意境之美;透过感受,我们还看到,庄子无意识地强调着意境之美,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意境理论。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6,(6):81-85
在分析"意境"美学特征的基础上引入部分接受美学观点,尝试从接受美学视角对"意境"作出一种现代性阐释,分别从作家和读者两方面讨论在创作中"意境"的存在方式、"隐含的读者"的存在、文本中的"意境"在接受过程中的视野融合以及读者对"意境"解读的历史性等。  相似文献   

14.
意境的现代性研究中衍生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意境的形象性问题,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意境的美学性质等等。意境是特种艺术形象,是由语象、意象依某种美学规则建构而成的三维空间形象,是实境和虚境的结合体,并以虚境的存在显示其独特的美学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钧窑是北宋末年创烧的中国古代名窑之一,以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享誉于世。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的恢复性研烧,在原产地钧瓷工艺美学传承创新基础上,以“意境”学说为核心的钧瓷意象美学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引发当代钧瓷工匠从材料、工艺等方面对钧瓷意象、意境美学现代性的探索;与此同时,许多慕名到钧瓷原产地的学院派艺术家,立足传统钧瓷工艺和材质,从艺术形式、学术思想等多元视角对传统的钧瓷意象美学现代性进行探索。两类探索并行不悖,一起构成钧瓷意象美学的现代性新内涵,推动了当代中国钧瓷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现代性的双重增长,为中国历史名窑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典范。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一个普通范畴,内涵情景统一的本质规定,基本是一个静态的平面结构。宗白华站在现代视角,对古典意境说作出新的诠释。他认为中国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的经营布置,最终在于成就一个“有意味”的审美时空,这便是意境。意境在宗白华眼里已从平面结构变成深层结构,从一普通审美范畴变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表征,体现出中国人的哲学观和生命观。宗白华还构筑起以意境为核心的美学体系,即意境的源起、构成、内涵及产生的主体条件,而宗白华意境说的新意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同情"和"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在这其中,他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根基,以西方美学为参照,将西方美学的理性成果内化在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梳理和研究之中.促进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换进程.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意境说在意境流变史上有其特殊的意义。首先,王国维将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哲学忧生之思注入意境说,蕴含深刻的现代美学内涵。其次,王国维以词话形式兼容西学,造成了王国维意境说术语内涵不明确和研究的多样性。王国维意境说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意境说”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意境说在意境流变史上有其特殊的意义。首先,王国维将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哲学忧生之思注入意境说,蕴含深刻的现代美学内涵。其次,王国维以词话形式兼容西学,造成了王国维意境说术语内涵不明确和研究的多样性。王国维意境说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意境说"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文化精神与审美诗性的集成--意境范畴再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意境是中国古代艺学美学的核心范畴,它的化渊源是以儒,道、禅佛哲学为核心构成的“天人合一”的化精神。它的艺术品质则与中国古代艺学美学审美发展过程不可分离。以此为起点对意境的形成和面貌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