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那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语汇有新鲜感、时代感和个性化呢?我觉得我们不妨让学生从引进新词汇、语言开始。  相似文献   

2.
正【设计理念】语言表达是语文写作的基本功。儿童的起步写作,语言表达往往枯燥无味,如记流水账。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习作目标与内容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三年级的孩子有了初步的语言积累和写话基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那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语汇有新鲜感、时代感和个性化呢?我觉得我们不妨让学生从引进新词汇、语言开始。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有明确的阶段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为了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激发兴趣,我们以中年级语文单元练笔为着眼点,指导学生进行片段写作训练。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总结出一套课堂教学模式:例文引入,习得方法;创设语境,口语交际;习作评改,事半功倍。一、例文引入,习得方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小学中年段习作有这样一条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要运用以往积  相似文献   

6.
<正>有新鲜感的语言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的,令他们怦然心动并产生无限想象的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的目标要求中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陈先云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促进思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中设置的"阅读"目标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习作"的目标有"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见在小学中年级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四年级的语文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培养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想说",逐渐过渡到中年级"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在低年级要着重说话写话,中年级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表达完整的情节,在一个片段中把这个情节绘声绘色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遣词造句不仅是语感培养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写作基础。“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实践活动中,大家扎实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很重要——因为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写作,而造词造句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重点和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对习作教学提出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同时,还明确规定“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的硬性要求。可见,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习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三年级作文教学是转折点.由看图说话转入写作训练,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中年级的习作,提出了明确地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要把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阅读是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对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面对作文总是愁眉苦脸,无从下手。要想教好学生的起步作文,首先就要了解儿...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由此,我觉得中年级习作教学要做到重观察、重积累、重体验、重指导、重激励,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它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的延续,也为高年级成篇的作文做着准备,对学生往后的习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阶段目标中对小学中年级习作起步提出了明确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笔者依据学生年段的实际情况、教材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和学生一起开始起步作文: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提出:作文教学要先让学生敢于表达,再慢慢让学生善于表达,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2学段习作教学目标4也规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实际习作教学中,老师们常有左右为难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是对中年级习作提出的阶段性目标,目标非常明确,对于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纳为一句话: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  相似文献   

18.
张涛 《孩子天地》2016,(6):91-92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要表达的愿望,对于小学生来说怎样能够做到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中年级作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个人的感受和想法;学会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相似文献   

20.
"补缺假说"理论认为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正确流利使用的前提。本文从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谈与"补缺假说"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心理机制,从而探讨"补缺假说"理论对二语习得与教学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