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守万 《下一代》2014,(2):23-24
每年都有寒暑假,我们可以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利用寒暑假给学生补一补“课”。  相似文献   

2.
父母们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养个孩子可真贵,但愿孩子长大以后懂得孝敬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在美国这样一个信息开放的社会,父母们还可以获得数据,来证明养育一个孩子是多么昂贵。但据我所知﹐那些数据大多是很具体的阶段性的估算,比如每年秋季开学就讨论给孩子买学习用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3.
张洁 《成才之路》2013,(21):61-61
现在的家长一提起孩子,都说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都围着他们转,让他们吃最好的,穿最漂亮的衣服,玩种类繁多的玩具,还不让干家务活……可是他们并不怎么懂事,不知道孝敬父母,学习也不刻苦。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们没有真正感受到做父母的艰辛。为了让孩子们从小知道做父母的不易,今年清明节假期,我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特殊的作  相似文献   

4.
熊忽秀 《家教世界》2013,(10):27-28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珍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都望子成龙,盼女成风。但很多父母却不知道如何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笔者认为对小孩进行启发式加情感式加引导式教育对缓和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合理地给孩子零花钱阐述了自己的几点观点。  相似文献   

5.
做父母的,纵然养子不求回报,也有必要在与孩子共处的那些时光里,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深爱,提醒孩子一定要对父母好。父母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很多,很方便在生活细节里,有意地强化亲子关系。在给孩子新衣、新书、新玩具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爸妈赚钱买的,爸妈爱你,所以努力地工作,赚来钱给你买。赚钱是很辛苦的,可是,爸妈愿意为了你付出辛苦。这是爸妈对你的爱,你要珍惜哟。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互道晚安的时候,告诉孩子:早上,妈妈和你一样不愿起床,可是妈妈一定会早早地起来给你做早餐。因为妈妈爱你,关心你,你知道吗?你应该对妈妈好哟。  相似文献   

6.
<正>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被视为做人的本分,成为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我国法律的规定。然而,不懂得知恩图报,不知道体贴关爱父母,只知道伸手要钱要物,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被孩子认为理所当然,于是"啃老族"出现了,他们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甚至有时父母行为稍不合孩子  相似文献   

7.
我知道俞敏洪,俞敏洪不知道我.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谈起对孩子"延迟满足"教育的必要性时说:"不能让孩子吃住你.我在给孩子买东西时,会分析她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 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给她买,我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她买.我女儿班上每个人都有笔记本电脑,再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背下三十篇新东方的励志 文章,就给你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她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她如愿得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又把孩子欲得到的事物化作做一件事的动力了."  相似文献   

8.
<正>某天,听到朋友调侃自己的孩子:"你有童年吗?"孩子天真地回答:"有!我有童年!等放寒暑假我就有童年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敢问问每一位孩子吗?我不敢!朋友的孩子在班里已经属于活泼的、学习好的、父母没怎么施加压力的、人缘也较好的,且父母都是老师也有寒暑假,她尚且如此回答,我哪还敢问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普遍重视子女的发展与教育 ,在开展游戏方面有以下利弊 :首先 ,父母愿意抽时间陪子女玩 ,但不会玩。面对自己年幼的孩子 ,当今的父母大都不吝于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他玩 ,但由于对孩子的心理需要了解不多 ,不知道孩子在玩耍时的某些特殊的要求 ,不懂得孩子游戏的特点 ,只好凭自己的意愿来教或引导孩子游戏。刚开始孩子也许还喜欢 ,时间一长就不愿意跟父母玩了 ,令不少父母有“费力不讨好”的感觉。其次 ,父母愿意投资给子女买玩具 ,但不会买。据调查表明 ,家长在子女身上的投资主要在上兴趣班、买图书和玩具上。在商店的玩具…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子女,只有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从而唱响教育的"同一首歌".可是,作为教师,我在家访时通过和家长们密切联系后,发现不少家长朋友常常陷入以下教育误区. "削足适履",迁就孩子.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家庭的一些独生子女,因为缺乏锻炼,特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我们身边很多家长却无视这一点,因为溺爱孩子而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要穿名牌,父母便进商场去选;孩子要上网,父母忙买电脑;孩子要听音乐,父母又买MP4……只要孩子有要求,父母就不问情由去办.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道理,"树大自然直,人大自晓理",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就好了.要知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习性,再去矫正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切忌无原则地迁就和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11.
很多父母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节约、自私、花钱大手大脚等等。需知,如果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是如何靠辛勤工作给家里挣钱的话,他们就不会把金钱与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孩子们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母就可以也应该把您如何靠努力工作来谋生、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的道理讲给孩子听了。  相似文献   

12.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私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这些现象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它的产生除了家长太娇惯孩子、一味地溺爱孩子、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有关外,与学校德育缺乏“感恩教育”也有重要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二“、感恩教育”的目的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体悟父母无私的爱,知道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相似文献   

13.
正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你也许会说,不知道该跟孩子聊些什么,甚至能直接把天聊死。是时候get一些和孩子愉快聊天的新技能了。我发现很多父母是不跟或者很少跟孩子聊天的。日常的对话,通常聊的就是生活和学习,很少"扯开了"聊点什么。就像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一起玩,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聊天。但其实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做父母的都会把教育子女孝敬父母作为家教的一项任务来抓。然而,人做了父母,只知道教育子女孝敬父母,却不能以身作则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言行上的倒置,是家庭教育中的悲哀。在清朝,有人编写了一首《劝孝八反歌》,专门劝诫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为人父母者。该文共有八段:  相似文献   

15.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如果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和技巧,很可能无意中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聪明的父母常说下面5句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被期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1."这件事还可以怎么做"培养价值感。比如陪孩子做手工课,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做。此时,父母在指导孩子做好一件手工之后,就可以问问他:"除了教你的这种方法,还可以怎么做呢?"这句话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慢慢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  相似文献   

16.
"孝敬父母"是评价一个人品质的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所以,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有助于家庭生活幸福,是推动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动力。作为家长、教师,应该用实际行动践行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给孩子做榜样,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例子。让孝顺父母成为流淌在每个孩子身体中的血液,融入他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实话实说     
过分的关爱对孩子也是一种压力 我曾听到过一些孩子抱怨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好得过度,平时自己节衣缩食,却不断给孩子买各种并不需要的补品;只要孩子在家,大人就蹑手蹑脚,谁也不敢发出声响,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这些孩子认为父母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给他们施加一种软压力,反而使他们如坐针毡,生怕一旦考不好会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当然,大多数做父母的绝对无心给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反他们多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学习辛苦,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才好,结果却落了个适得其反。 只有在既不存在歧视又不存在过度关爱的正常环境下,一个人才能够…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要相信孩子,同时要和孩  相似文献   

19.
正Q老人对孩子言听计从怎么办?A老人是免不了"隔辈亲"的,这也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当年他们的育儿条件确实不好,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当然要补一补,当年没能给自己孩子的那部分要加倍地补偿给孙辈,所以他们对孙辈是无条件地付出。隔代养育中,老人就是会爱得多一点,规则的部分少一些。所以父母更要清楚: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不少家长太好说话了: 孩子说:“我要吃蛋糕。”父母说: “就买,就买。”孩子说:“我要那个会摇尾巴的小狗玩具.”父母说:“好的, 好的.”孩子说:“我要到游乐场玩。”父母说:“马上去,马上去。”要问这些家长为什么对孩子百依百顺,他们大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不顺着不行啊,否则非闹得天翻地覆不可.”他们不知道正是家长这样一味迁就, 过度地满足,养成了孩子专横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