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美声唱法在音乐剧唱段中的综合运用.主要以《歌剧魅影》为例,从克里斯汀的独唱唱段,魅影的独唱唱段,克里斯汀与劳尔的二重唱唱段分析了这部音乐剧的唱法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并巧妙融合了通俗音乐的演唱方法,将美声唱法在音乐演唱中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歌剧魅影》是一部音乐剧作品,曲作者安德鲁·劳依德·韦伯,是当代最著名的音乐剧作曲家之一,英国人.著名作品有《歌剧魅影》、《猫》、等等.《歌剧魅影》是他的成功作品之一,也是音乐剧史上成功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歌剧魅影》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音乐剧,经莎拉·布莱曼演绎之后,该剧尤以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跨界演唱而著称,也使其中优美的唱段成为经典。有鉴于此,本文即立足于作者的演唱心得,在分析音乐剧《歌剧魅影》总体音乐创作特征的基础上,并以经典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唱段为例,来阐述"在细节处有机搭配、融合美声与通俗两大体系特定演唱技法"的演绎策略,以此来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和探讨,以期能够在自身的演唱实践中加以更加全面的艺术诠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歌剧魅影》情节、音乐、舞美的的分析,体现了音乐剧的一个基本的艺术特征,以此也显现了《歌剧魅影》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无论从情节、音乐还是舞美来看,都是非常出色的,不愧是音乐剧四大名剧之一,并由此希望更多更好的音乐剧登上中国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音乐剧这一蕴含综合性与多元艺术性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重要发展。文章基于一部经典的音乐剧《歌剧魅影》对声乐作品中的演唱技巧实施研究,首先简单阐述了音乐剧的定义与特征,随后介绍了《歌剧魅影》这部作品,最后针对分析了声乐作品中的演唱技巧。望本次研究能够促使音乐剧能够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被列为“四大音乐剧”之首。该剧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的恐怖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它以精彩的音乐、惊险的剧情、恐怖的氛围,充满悬念的紧张感和完美的布景,成为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经典。  相似文献   

7.
安德鲁·韦伯的音乐剧《歌剧魅影》自1986年伦敦首演以来,以其震撼的音乐魅力广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音乐剧进入我国市场,带来空前反响,随后掀起一股创作国产音乐剧的浪潮。本文分析了多部当代中国优秀音乐剧,尝试从中探寻所运用的《歌剧魅影》元素,如:摇滚元素的用法和古今中西乐器混搭的不同形式,以及这些创作手法和中国特色元素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音乐电影《歌剧魅影》自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本文通过对其音乐、光和色彩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发现不光具备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风格、与剧情紧密结合的音乐剧诗,还要在此基础上塑造与人物角色特征符合的音乐形象,并具备表现人物个性的独特的演唱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歌剧魅影》是因为它不仅是一部电影,同时又是一部音乐剧。同时,它又有着音乐和人物性格和人际关系的内涵存在。在本文的论述中,试图从小说和2004年版的电影中进行比较,从故事主线、主人翁刻画、情感把握等方面进行论述,解决从小说到电影的形式转换中的信息的增减。  相似文献   

10.
黄艳 《文教资料》2007,(2):185-186
本文从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理论着手,对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剧诗选段进行语气和人称分析,探讨选段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并希望通过本文的尝试为音乐剧提供一个新的欣赏角度。  相似文献   

11.
孙永健 《文教资料》2008,(22):60-61
电影<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由音乐剧改编的美国影片,其中的配乐和插曲是这部影片的精华所在.因此文章中对影片的场景配乐和部分插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对自己以后能够全面欣赏音乐剧以及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咏叹调《美妙歌声随风飘荡》选自罗西尼创作的著名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这也是该歌剧中的经典唱段,唱段本身对于剧中罗西娜这一角色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品中高难度的声乐技巧与丰富的情感表达都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因此,笔者通过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了解旋律的具体表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该唱段了解其塑造的音乐形象。通过本文的分析,不仅对该唱段音乐创作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该作品的演唱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剧院魅影》是英国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音乐剧之一,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的同名哥特式爱情小说。与《西贡小姐》《猫》《悲惨世界》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韦伯在多方面运用“简单”的方式创造出了通俗易懂并具戏剧性的音乐剧歌曲,这是成就这部作品巨大成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好妈妈》是意大利作曲家彼得罗·玛斯卡尼(PietroMaskagni,1863~1945)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中女主人公桑图扎的凄婉动人的悲伤唱段,也是全剧最动人的音乐之一。这首咏叹调中抒情性与戏剧性完美结合的音乐风格使之成为咏叹调中的经典唱段。本文通过对学习与实践《你知道吗?好妈妈》的体会的阐述,对美声演唱艺术有了更深的体会,也为笔者的声乐艺术生涯带来很多启迪。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一、欣赏歌剧唱段《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洪湖水浪打浪》等唱段,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理解争取和平和自由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对比欣赏外国歌剧《卡门》的有关选段,在感受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震撼力的同时,了解音乐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增进欣赏歌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剧院魅影》(又名:《歌剧院的幽灵》)改编自法国作家Gaston Leroux的同名小说,讲述了19世纪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一个神秘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可以说,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最迷人、也最卖座的音乐剧之一,是音乐剧大师安德鲁·洛伊·韦伯的经典之作。《剧院魅影》自从1986年在伦敦、1988年在百老汇上演到现在,依然是一票难求,同时在许多个国家或地区都曾经陆续、甚至一再地上演。【剧情传真】克里斯汀(Christine)本是剧团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顶替了剧团的首席女演员卡洛塔上台演唱。她那天使般的美妙歌声立刻受到…  相似文献   

17.
《雨中曲》是音乐歌舞电影的杰作,也是一部关于好莱坞影坛秘密与艰辛的佳作。这是一部先出现歌舞片,后搬到音乐剧舞台上的一部重要的音乐剧作品。剧中的音乐与景物、舞蹈的配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本文通过对《雨中曲》经典唱段进行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韦伯创作的音乐剧《歌剧魅影》,历久不衰的主要成功元素是借由舞台美术设计抓住观众的心理,掌握观众的注意力。建构这舞台美术设计的五项基本要件包括戏中戏、观众即是演员、延伸舞台空间感、先进的道具、和鬼魅气氛。  相似文献   

19.
伦敦是个文化艺术之都,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大大小小的剧院都在上演着各种形式的剧——歌剧、话剧、芭蕾,等等,其中最流行的大概要数音乐剧了。音乐剧(musical)起源于欧洲的小歌剧,是在对白与表演动作中穿插了歌唱和舞蹈的舞台剧。较之歌剧,音乐剧通俗易懂,而比话剧又多了音乐这一重要元素。音乐剧在伦敦的剧院上演已有一百多年的传统,深为人们所喜爱。我刚到伦敦时就听朋友提起一定要去看《歌剧魅影》,但多少有点不喜欢这个名字—ThePhantomoftheOpera。就这样,我一直到了一年后才去听。但听后随即便明白这部音乐剧为何自1986年开始上演至…  相似文献   

20.
歌剧《江姐》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江姐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对江姐唱段的深入学习是应该的,这不仅是对声乐作品的研究,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理解对"江姐"音乐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