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洲 《新闻窗》2014,(6):47-48
在纪录片创作中,画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创作者往往会根据其不同的美学特征和不同的审美价值而采取不同的创作手法。但无论是什么风格的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都离不开写实或写意手法,创作者为了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更加完美,都会重视镜头的纪实功能和表意作用。 一、写实与写意的手法差异 写实是纪录片创作中的主要手法,因为纪录片主要是对涉及人类生存的各种题材进行比较系统而完整的纪实报道,写实镜头能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每一个细节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越强,就越能发挥出独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西方纪实美学理论重要的代表人物尼科尔斯,以四十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在开创当代纪录片理论研究上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围绕他一脉而成的声音真义、分类界定和伦理关系等纪实美学理论思考,国内外学者相继争鸣,形成了系列学术热点。基于文本分析、国内外片例观摩、理论逻辑推理,在“亲而有间”“变与不变”“和而不同”的中西方纪实美学声音建构再思考中,本文探讨了“声音既是内容又是形式”、类型“框架”选择、伦理关系权衡下的视听组织几项内容,论证了纪实美学创作中同期声纪实性和录制者守约纪实精神的核心地位,分析了纪实美学理论发展、类型和视听突围与时代进展的关联性,强调了纪实美学在当代创作中使用写实和写意视听手法时应更注重声音的表现性,依托于声音纪实性材料和真实性材料做呈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景春 《记者摇篮》2004,(12):30-30
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横空出世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该片所奉行的客观纪实的手法打破了此前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沉闷格局.以后,纪实手法在中国纪录片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效仿。同时.随着客观纪实手法的广泛流行,人们对它的模糊认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因此对纪录片创作也带来了明显伤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早期.纪实手法被许多人“简单等同于长时间跟拍.  相似文献   

4.
靳斌 《声屏世界》2007,(8):27-27
如果说,作为纪录片本体特征之一的纪实性及由此带来的纪实手段主要是真实地纪录生活情况和过程的话,那么,写意这一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艺术地营造诗的意境,蕴育深沉的意念、思想和感悟,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记录片,顾名思义,它是以真实记录生活为基础的,区别于电影等艺术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质就是真实,画面、故事、人物、语言,经过时间的沉积,它的史料性和真实魅力愈发显现出来。但是,在当今的纪录片创作中却引入了一种新的创作手法,一般被称为“情景再现”,这种创作手法以其新颖、形象的特色得到许多纪录片创作者的喜爱,一时间,屏幕上出现了大量的带有情景再现的纪录片,同时,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理论研究者和观众的争议。究竟在纪录片创作中是否应当运用情景再现,如何把握情景再现在全片中的比重,这都是值得制作者潜心来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纪实节目人物的创作模式就是单一的“解说加画面”,这种创作模式往往不考虑镜头时间序列的连续和空间序列的统一,呈现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说教性。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创作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手法被运用到纪实类电视节目的人物创作中来,它们的出现令我们的创作耳目一新,使纪实人物更真实、更鲜活、更感人。  相似文献   

7.
赵星辰 《东南传播》2022,(3):134-136
作为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在全国院线公映后拥有着良好的口碑,并获得第18届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纪录电影。该片以年轻的维和战士作为叙事切入点,用独特的叙事艺术与新颖的表达方式传递了维和的内在精神,本文从创作理念、制作模式、叙事手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更好讲述海外维和故事及同类型纪录片的后续创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表演与主持——浅谈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量 《声屏世界》2008,(6):42-43
表演与主持都是以传播为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在创作准备、创作技能及评价体系上有着共同之处。 首先,表演和节目主持都是一项创作活动,作为创作主体的演员与节目主持人在进行专业创作中都是依据一定的文本,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二度创作,其创作手法基本一致,即通过对文案的准备,运用内部技巧及外部技巧把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9.
从观纪实手法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纪录片创作手法,它从出现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来的纪录片主观性太强。违背了“真实性”原则:另一部分则大力支持,认为这种手法不仅记录了真实而且把真实更加艺术化、深层化的表现出来,是一种推陈出新.是新型纪录片的革命.代表着现代纪录片发展的世界性潮流。研究纪录片的主观纪实手法.  相似文献   

10.
单纯纪实手法拍摄的电视专题在观众看来是十分有冲击力的节目,但是却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缺陷,比如在素材的把握上,瞬间事件的抓拍上,都无法达到设计那样的完美。所以在纪实节目创作的时候,扮演等真实再现拍摄的手法已经成为纪实节目创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真实再现拍摄的时候也有很多方面的注意事项,否则真实再现拍摄的内容过多,有的时候会损伤纪实电视节目本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现阶段的电视纪实作品中,电视纪录片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突出的一种记录形式,在拍摄时会通过纪实的视角和手法来对某一特定的事物进行探索和记录,相较于众多的电视艺术表现形式,电视纪录片更为真实,这也是电视纪录片的一大特点。随着观众对于美学认识的提高,纪录片也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因此,电视纪录片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比较明确,需要更加亲民,不论从创作形式还是剪辑手法都需要更加平民化,本文将有针对性的探讨如何实现电视纪录片的平民化创作。  相似文献   

12.
评论界认为,新时期我国电视片进步的标志,就是一批以纪实手法反映中国人生活、文化状况的纪录片的出现,给电视界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可是,就是这个被圈内人一直看好的纪录片,在现实的电视市场中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况。近10年来,纪录片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前行姿态,既充满希望又步履沉重,创作生产的高潮与市场的低谷同时并存,现实的反差迫使我们关注纪录片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强调纪录片创作理念创新的深层原因,是作为一种影视艺术的纪录片自身创新发展.寻求突破的需要,而现实和直接的动因则是对“纪实主义”话语霸权的反思和纠正。  相似文献   

14.
杨蕾 《新闻前哨》2001,(8):13-15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始,以《望长城》为转折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逐渐形成“纪实”创作风格,随着《东方时空》栏目以及《舟舟的世界》、《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等作品的出现,纪录美学作为一种创作观念已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纪录片创作中尚存在若干“误区”,比如,从理论上承认纪录片,应该是纪实与艺术并重,但实践上对究竟什么是纪录片所应追求的真实,纪录片能够到达怎样的真实,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要不要以及如何使用更加丰富的媒介和语言手段等,认识却比较模糊。这些问题有必要对纪录片自身作一番考察,从源头探…  相似文献   

15.
雷雯 《传媒》2023,(24):52-55
是枝裕和是近年来活跃在世界影坛中独具个人风格的一位日本导演,其电影风格质朴,注重内省,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其作品中的“生成”模式,在导演技法、叙事手段、呈现方式上凸显出电影美学观念的具体探索和实践,为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成”所包含的偶然性、阵发性和不可复制性,将现实生活揉入剧情片创作,又在剧情架构下渗入大量纪实主义风格创作手法,契合了是枝裕和对电影本质的创作追求,给当下我国电影创作带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赖黎捷 《新闻界》2006,(1):83-84
人类学题材在纪录片中被反复书写;表现与再现之争在纪录片创作领域一直难以定论。21世纪以来,我国纪录片创作领域再度兴起现实空间与模拟空间双重时空叙事。这种叙事并非90年代中期搬演手法的重现,而是对长盛不衰的纪实风格的一种突破和超越。纪录片《斋姑娘》就是此类叙事的典  相似文献   

17.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激情。用学养去阐释生活,用激情去创作艺术,是中国文人画的要义。以中国五千年文明之积淀,包容当今世界,汲取艺术营养,获取创作灵感,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融会中西文化,唯美唯新,写意寄情,便是我的艺术观和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第一部情景再现样片<忘不了>,此后,情景再现这种手法便在我国纪录片创作中广泛应用开来."这种创作手法以其新颖、形象的特色得到许多纪录片创作者的喜爱,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场不足造成的情节‘断点',活跃了原本沉闷、单调的‘纪实'空间,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段."①情景再现的引入使得纪录片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丰富,更使纪录片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很大延伸,对纪录片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邹晓敏 《视听纵横》2005,(2):106-107
电视传媒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能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但以其有效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将神会生活的几乎全部展永给我们,同时又将其倡导遵从的思想理念融于作品之中,从而影响以至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在创作中,作根据作品的需要采川纪实语言或是艺术语言来诠释作品的主题。纪实语言来自正在进行中的生活,以生活自身的形态作为符号进行编排组合来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情景再现"、唯美的电影造型以及生动的故事手法不仅成就了<复活的军团>,更代表了导演金铁木的创作风格.纪实风格、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审美价值的平民化是金导作品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复活的军团>的分析,总结出金铁木创作风格,从而使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