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国藩、李鸿章与近代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国的自强事业,曾国藩、李鸿章二人都曾致力于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不仅使留美幼童如期遣出,而且还在尔后派遣学生留欧:曾李二人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9,(3):132-136
官德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所表现出来的勤廉、爱民、做人识人诸内容即是晚清官德思想正面的主要代表。曾氏不仅于此有理论高度上的认识,亦有实践方法的体会,对于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轶事     
在中国晚清史上 ,李鸿章是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然而世人对他的评价分歧颇多 ,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但他也有凡人的性格 ,有着凡人的生活。李鸿章的学问、文章颇受曾国藩影响 ,他对曾国藩启口必称“我老师” ,恭敬如神圣。但李鸿章的日常生活很散漫 ,据说 ,刚进曾国藩幕府时 ,很不习惯曾国藩的规矩。曾国藩每顿饭都必须等到幕僚到齐后才用餐 ,缺一个人也不动筷子。李鸿章因不惯拘束 ,且懒散成性 ,对于这种严格而又有规律的生活很不适应。一天早晨 ,他假称头疼 ,没有按时起床。曾国藩接二连三派人催他 ,一定要等他来了才吃饭。李鸿章只得慌忙披…  相似文献   

4.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胞弟,著名湘军将领。他与乃兄一道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又同曾国藩一样,在治军、为官、处世、教子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他曾任浙江、湖北、山西巡抚和两广、两江总督,从政数十年,深谙为官之道。他执政期间的吏治思想既是对前人经验的传承,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体西用”的思想源流。“中体西用”说是洋务派的思想纲领。这一主张并不是张之洞首先提出的 ,它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过程。 186 1年 ,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 ,可以说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发端。此后 ,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人都进一步论述了这一主张。他们的思想 ,特别是“器可变而孔子之道不可变”的思想 ,很快被洋务派承袭过去 ,成为推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纲领 ,李鸿章、曾国藩无一例外都是中体西用论者。继李鸿章、曾国藩之后 ,张之洞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他先后镇压过太平天国、捻军农民起义和西北回民起义。其立场之反动、手段之残酷、罪恶之严重,与曾国藩、李鸿章不相上下。但另一方面,也是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态度。特别在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识人     
曾国藩的一成功之处是善识人才。一次,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三个年轻人,很快,曾国藩召见了他们。交谈中,一人与曾相谈甚欢,一人仰头看云,却偶有顶撞,一人很少说话。出人意料的是,曾国藩并没有对与之相谈甚欢的年轻人委以重任,而是让他做了个有名无权的虚职;  相似文献   

8.
颜真卿是儒家后人的典范。颜真卿在为人、为官和为书方面,皆是后人楷模。通过对颜氏为人之道、为官之道、为书之途三方面进行考证,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实际意义,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树立忠义、诚信、正直、清廉的品质,做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相似文献   

9.
晚清重臣李棠阶主要生活在道咸时期,以科第进身,累官清廷显要。作为清朝大员,他为官清廉,俭以济贫,关心民瘼,身体力行,提出一系列有利的治国主张,其为官亲民之道十分值得后人学习。李棠阶的为官亲民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常操廉洁刚正之品德;二、常举勤政爱国之品行;三、常怀亲民悲悯之大义。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独特的治军思想有其精华部分,对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介绍曾国藩治军思想对李鸿章、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影响,说明曾国藩治军思想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官至一品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毅勇侯,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可曾国藩却说他自己远不如其祖父曾星冈.曾星冈在曾国藩心目中形象高大,地位崇高.曾星冈的言行对曾国藩及其家族后辈的影响深远,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人处世,二是治家齐家.在曾星冈言行的影响下,曾国藩家族人才辈出,成为近代以来家庭文化建设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张文虎日记》详细记载了金陵本三家注《史记》的刊刻过程.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二人最初倡议刊刻经史典籍,清同治四年七月,金陵书局提调周学溶提议刊刻《史记》,并提供他所过录的钱泰吉校本.同治五年春,李鸿章命唐仁寿负责《史记》校刊工作,张文虎实际也参与其事.同治六年四月,曾国藩正式任命张文虎同校《史记》,张文虎与唐仁寿重新制订了校刊条例,旋校旋写,旋写旋刊,同治九年春刊刻毕工.同治九年正月,张文虎开始撰写《校刊札记》,记录版本异文及取舍依据,同治十年底完稿.《日记》还记录了一些不见于《札记》的校本及修版挖补的过程.从《日记》可知,金陵本《史记》中《索隐》注的缺佚出于张文虎的有意删削,此举得到曾国藩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数百年来,能够以书生而克平世乱,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练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居其一。究其一生的为人、为学、为官,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在儒家义理与事功之间,曾国藩成功地交融了二者。  相似文献   

14.
担任山东巡抚十年间,丁宝桢协助曾国藩和李鸿章镇压捻军;智斩安得海;治理水患;创办山东机器局。加强山东海防建设等,表明了他是开明务实的洋务派督抚之一。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其举措虽然大都没有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窠臼,但保持了山东政局的相对稳定,推动了山东的近代化进程。因此丁宝桢在近代三十多个山东巡抚中堪称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具有影响力的人物,除了他在中国近代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外,他的一千多封家书,更蕴含了他丰富的教育思想。通过对曾国藩家书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与整理,笔者认为其中包含的品德修养、家庭生活、读书修业、为人处世四方面的教育内容仍然值得我们古为今用,可为现代身为父母、教师、学生,甚至是领导者,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敢为天下先》等论著和文章,毫不掩饰地亮出了人们对曾国藩的全面肯定论。但问题之真正所在是,把毛泽东旱年和晚年评价曾国藩的两句话“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和“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理解为对曾国藩的全面肯定,不仅同毛泽东这两句话的真谛和实质相差极远,甚至还有曲解和篡改之嫌:  相似文献   

17.
曾氏家族从曾国藩开始,绵延至今200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赢得了“曾家无一废人”的美誉。如此长盛不衰的家族,呈现出如此蓬勃发展之势,得益于曾国藩那具有深远影响、富有科学性的家教思想,这样的家教思想以其蕴含的丰富内涵给予现代家庭教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学"与"术"兼备是曾国藩的重要特点。曾国藩的学问是以通识之学和躬行实践为特征的"士大夫之学"。曾国藩既能"躬行践履",又能"涵养本原",做到了本末兼修,体用兼备,在"学"——"术"——事业的模式下,以"诚"为"术"之本,以醇正之学,化成其贞正之术,终以成就其事业、事功。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者对曾国藩所从事的洋务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曾国藩洋务思想产生的原因;曾国藩兴办洋务的目的;曾国藩从事洋务的主要内容和成就;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