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了一幅人性美的风情画,有人情、恋情、亲情之美。展现了理想化的边城风貌,从中灌注了作者关于自然人性的理想,描述了美好的人性所遭遇的不幸,表现了悲剧现实的无奈与苍凉。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边城》给我们描绘了湘西偏远山区一幅牧歌式的农村生活画卷,展现了自然、淳朴、充满人性的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特有的生活。小说倾力表现人性的美好:刻画了老船夫的质朴、善良、刚健、顽强;翠翠姑娘的天真、纯朴、自然、灵性;船总的豪爽、行财仗义、正直无私;天保、傩送两兄弟的强健、能干、豪放、豁达……湘西边城就像一个人问世外桃源。这里人们生活清平,没有邪恶、奸诈与物欲之争。这里人性尽善尽美,充分体现了沈从文创作这篇小说的宗旨:“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充满着浓厚民族色彩的乡土抒情小说,更是一首动人的“乡土抒情诗”。作者以一只带着温情的笔,为我们描绘了“边城”美的自然、美的风俗、美的人物,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善与关的湘西世界,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从《边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湘西独特的风俗美。  相似文献   

4.
《边城》的叙事在张扬民族伦理的基础上塑造了中国形象,民族伦理的叙事以文本的性别叙事为主,主要写了两代女性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性别文化逻辑,作者以诗性的叙事构成了特殊民族社会性别形象,也展现了民族文化命运的表里互衬结构。在通过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以及各种事件纠葛的叙事,既展示了独特的乡土风俗,又表现了诗性的田园画面,寄托了作者美好的向往。下面就《边城》中的民族伦理叙事和性别符号两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进一步解读沈从文先生《边城》中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5.
熊惠芳 《甘肃教育》2011,(12):64-64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一段似已开始却未开始的爱情,一个应有结局却未有结局的故事.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歌颂人性的至美”,是“表现人性美的力作”。是现代评论界给予这部书最响亮最广泛也最持久的赞誉。但“边城”果真就是人间天堂吗?“边城’’中的人性果真就十全十美吗?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小说语言清新别致,意境深远,使人性的纯美与自然的静美水乳交融,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人性意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来探讨《边城》以人性为主题的原因,了解作者对人性美的诠释,从而领略该小说的语言特征和艺术特色之美。  相似文献   

7.
<正>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如同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作者叙事的笔端,流动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幅风俗风情画面上。下面笔者将结合高中语文教材,通过教学实例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鉴赏。一、艺术特色之视角1.文中情节线索体会沈从文边城中的风俗美、人性美,并能了解翠翠的"情窦初开"跟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沈从文认为人性的美好状态应该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边城》是沈从文表现理想人性的经典性作品。《边城》中的人性美体现在:人的生命的自然健康;人的品格的纯美高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融洽。《边城》中的人性美具有传统文化(儒道)的内涵。作品中的人性美不仅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今天依然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它所提供的理想人性范式是我们对人类未来永恒的憧憬。  相似文献   

9.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被选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各版本阐述主旨都采用沈从文的说法,认为“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沈从文在小说中虽极力把边城的自然环境描绘得山清水秀,把风俗民情描写得淳朴浑厚,把人物描写得善良美好,但这一切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在这个风景如画、人情美好的世界里,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  相似文献   

10.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的出现在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书写了优美的一笔。《边城》以上个世纪初川湘交界处的一个普通小镇为背景,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调描写了小镇茶峒的风土人情,将一个普通小镇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的视野之中。《边城》通过对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进行描写,将现实生活中纯朴的人性凝练在文学艺术当中。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通常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从作品中的人物活动的价值观念可以读出作者的思想价值观念,从作者沈从文对《边城》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能描写出《边城》这部极具人性美的作品,证明作者本身是一个善良的主体,另外也从侧面表现出了作者在实际生活中对人性美的渴求。《边城》通过对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进行全面描写,将人性美在作品中进行了极致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读者人性价值观的建立形成正确的指导作用,但是《边城》对于人性美的描述,大部分集中在善良的一面,对于其他例如勇敢坚强的人性美描写过于简单,使人性美在整部作品中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本文将结合《边城》这部作品的实际写作内容,对《边城》作品中人性美的局限性进行细化地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的湘西生活图景,展示了人性的美好。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入手,解读作品中的主人公翠翠。其中运用的理论有梦的理论、性本能理论等。旨在阐释翠翠的悲剧性的由来。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边城》的研究现状;第二,性本能理论与梦的理论;第三,性本能理论与梦的理论在翠翠身上的体现;第四,结论。  相似文献   

12.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其中第十三、十四和十五节选人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以翠翠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为线索,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展现了处在青春萌动期的少女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湘西世界",给人展示了一种湘西农村所特有的山水美、环境美、人性美的奇美景观。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文章从人情、风情、人性、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分析沈从文《边城》的美学特色,揭示出《边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边城》出自于沈从文,著名文学作家之手,是沈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边城》,描写了一个普通小镇的社会状态。作者运用优美文字,将普通的小镇生活,以灵动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该部作品,围绕一位名叫翠翠的普通船家少女的爱情故事,展开文章的叙述。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切实反映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边城》这部作品的展现,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是善良的,也清楚地展现出作者对于人性美的强烈诉求。但是,在我看来,作者所描述的人性过于偏向善良,而关于坚韧等方面的描写存在着一定局限。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边城》与生活实际,就人性美进行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边城》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该作品运用了许多的象征。通过这些象征,我们了解了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作品中淳朴善良的人物象征着美好的人性,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美的追求;白塔、渡船、碾坊象征着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立,表达了作者对于现代性的排斥;而作品中的死亡意象则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可掌握的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边城》产生于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三十年代。作者在痛苦于现实的基础上表达了他的反叛和人生理想:美丽的田园、淳厚的民风、纯真的爱情、美好的人性,试图用“道德重造”去医治旧中国的沉疔疾病,在“向后看”的方式下隐藏着“向着未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的散文,处处可见其对家乡风俗的描写。通过不同的篇章,作者把自己家乡的一些特有的风俗绘成了一幅长卷,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试从有关节日的风俗描写,生病时的风俗描写,休闲娱乐的风俗描写,及其他方面的风俗描写等几个方面,对丰子恺散文艺术特色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猫城记》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于1932年完成的一部11万字的现代长篇小说。作者巧妙地借助童话故事的形式,表面上构建了一个新颖独特的童话世界,充分发挥想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异于常态的美好图画,奇妙而独特,但真正的意旨却是将真实而残酷的人性,血淋淋地、丝毫不加掩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你一方面沉浸在作者虚构的火星世界里,另一方面也不忘真实残酷的故事背后所隐藏的深刻严肃的社会问题。《猫城记》是以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9.
表现人性美好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核心之一。在小说中,作家常常通过描写边远乡民身上那种自然、和谐、质朴、善良的性格来歌颂人性的美好,《边城》就是沈从文写得最具人性美的一篇小说。人性美在《边城》中主要体现在亲情和爱情两个方面,并贯穿在凄美的爱情故事之中。  相似文献   

20.
张业芸 《学语文》2009,(6):36-3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小说以描绘湘西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著称,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边城》通过一个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优美人性、和谐社会的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