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初中化学沪教版上册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中,“观察与思考”(课本第6页)含硫火柴燃烧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①操作不是很方便,点燃火柴后两个烧杯要紧扣在一起并及时振荡,才会看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现象。②需要燃烧多根火柴,才会看到有较明显的现象。火柴燃烧时生成的  相似文献   

2.
8 使用准确得当 防止假象谬误 低成本实验材料虽然简易,但要把事物现象说明白,却不那么容易。而且,越是简单有趣的现象,有时解释起来越是费事。如图1是在儿童的零食包里用塑料制成的倒翻陀螺(或者找一个剖成半球形的乒乓球,中间浇上一些蜡,在中心插上一根火柴,火柴梗露出端不要超出太大,倒翻陀螺便制成了)。先将它圆底着地,快速旋转。转着转着,你会发现,当转到最后快结束时,它突然自动翻个筋斗作转柄在下,圆底向上的旋转。这使人感到很惊奇。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课本介绍氢气爆鸣实验的点燃方法是直接点火,若改用两根蜡质火柴采取引火点燃,不仅解除了恐慌心理,而且在3—5分钟内能把这个实验做成功。 方法如下: 在铁筒(或塑料筒)的底打一直径约为1.2cm的孔,用较薄的纸贴在孔上,将孔眼封闭。取一根火柴将火柴梗轻轻从纸上插入孔眼内,注意只使火柴大头露在孔眼上面。再取蜡质火柴一根,使火柴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出版社合编的科学第四册《热是可以传递的》一课中“实验与观察”内容安排:准备长短、粗细相同的三根铜线、铝线、铁线及一根裹有塑料皮的铜芯粗导线,酒精灯、蜡烛、火柴等。把火柴用蜡液粘到这些金属线上,观察火柴掉下来的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热是沿着一定方向由高温向低温处传递的等方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 ,第 16课《热传导》实验 2 - 2 ,采用三根铁丝 ,其中一根铁丝是整根的 ,其余两根铁丝是断开的 ,断开的铁丝分别用装有水和空气的玻璃管连接起来。用酒精灯加热三根铁丝的左端 ,让学生观察三根铁丝右端用凡士林粘着的三根火柴棒 ,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个实验装置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水、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铁丝是热的良导体。但是若按该实验插图的方法进行实验 ,结果成功率低 ,所需时间长。这是因为加热位置距离右端的火柴棒太远 ,只凭酒精灯的火力要加热到铁丝右端发热 ,需要很长时间 ,…  相似文献   

6.
演示热传导新方法鲁雨田(大连市金州区第二职业高中116100)将一把20瓦的外热式电烙铁平放于桌面上.把两根火柴头朝上搭放在烙铁的紫铜头上(火柴头要与烙铁头接触,烙铁头要除锈、洁净),两个火柴头相距20毫米,如图所示.给电烙铁通电,过2分钟,靠近烙铁...  相似文献   

7.
(1)实验装置(如图1) (2)实验步骤 取一根火柴,用细铜丝系住,将火柴头朝下,铜丝的另一端插在橡皮塞上(如图1)。调整细铜丝在瓶内的长度,使塞紧橡皮塞时,火柴头稍稍触及锥形瓶底。实验时,先在瓶中滴3—5滴浓硫酸,塞紧带铜丝的塞子(不要让火柴接触到浓硫酸)。将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称后取下,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稍稍加热至浓硫酸略显黄色时,停止加热,拿起锥形瓶稍倾斜,使火柴头与浓硫酸接触,火柴会立即燃烧。待锥形瓶稍冷却,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平衡。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出版社合编的科学第四册《热是可以传递的》一课中“实验与观察”内容安排 :准备长短、粗细相同的三根铜线、铝线、铁线及一根裹有塑料皮的铜芯粗导线 ,酒精灯、蜡烛、火柴等。把火柴用蜡液粘到这些金属线上 ,观察火柴掉下来的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热是沿着一定方向由高温向低温处传递的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课前实验 ,我发现蜡液粘火柴效果不好 ,而且费时费力。后来我从《教学仪器与实验》中看到陈锋老师的《三个“热学”实验的改进》中提出用猪油脂代替蜡液粘火柴。试后 ,虽然用猪油脂效果好 ,但不便携带 ,且…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实验现象的观察,直接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本文例谈了时间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影响。(1)时间,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化学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实验操作: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其两端变黑,从而得出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如果时间短于1s,火柴梗上…  相似文献   

10.
本演示器适用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物体热传导现象”的认识及“物体的导热性比较”。既可以做教师演示教具(可在拉环上卡上用吹塑纸剪成的火柴梗,以增加可见度),也可以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具;而且用蜡环代替传统的凡士林粘火柴梗,防止了自动掉下的现象,使实验结果百分之百成功,实验时间大大节约。本演示器操作简便,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普遍推广。1实验装置(如图1)图12制作方法取直径约2mm,长度约40cm的铜、铝、铁导线三根导线之间的间隔要均匀。在距离A点15cm处的B点将三根导线呈30度角分开延伸;每根导线从B点起,每隔3cm用锉刀…  相似文献   

11.
表面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对辐射热吸收本领强弱的比较,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一种是通过对黑白玻璃瓶同时加热,观察在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时,与瓶相连的玻璃管中液珠移动的快慢;另一种是在黑白玻璃瓶的外壁用凡士林或者石蜡粘结火柴梗,通过观察火柴梗在瓶子受热时掉下的先后顺序来比较瓶子对辐射热的吸收本领。  相似文献   

12.
本演示器适用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物体热传导现象”的认识及“物体的导热性比较”。既可以做教师演示教具(可在拉环上卡上用吹塑纸剪成的火柴梗,以增加可见度),也可以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具;而且用蜡环代替传统的凡士林粘火柴梗,防止了自动掉下的现象,使实验结果百分之百成功,实验时间大大节约。本演示器操作简便,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3.
火柴是我们身边常用之物,用身边之物做物理实验,不但取材方便,而且说服力强。以下是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火柴做实验的几个例子,其方法简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竹子的妙用     
江南的山区,毛竹、小山竹几乎到处可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开展自然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利用竹子进行分组和单独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实验效果。下面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一、做“土电话”实验 用直径为6cm的毛竹,锯成两截两端无节长12cm的竹筒,将筒的一端用薄膜蒙上口,用细线捆牢,在薄膜中间钻一小孔,穿过一根棉线,线的一端头拴一根火柴,防止线被拉出。两人各拿一个竹筒,把线拉直,一个对着筒口讲话,另一个将筒口  相似文献   

15.
一、反冲运动 讲反冲运动时如能现场制作几枚火箭并点火发射将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实验材料只需一盒火柴和少量包装纸烟的铝箔纸。将除去白纸的铝箔裁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长条备用。 小火箭可在课堂上现场制作:用铝箔使劲地卷在火柴杆头上,特别注意将火柴头卷紧密。再用剪刀在火柴头外1毫米处剪去多余铝箔,并用缝衣针在火柴头正中位置轻轻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热传导"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为了让学生感受热传导现象,该实验装置是用凡士林或蜡将火柴梗粘在金属条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竞赛或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抱怨实验繁杂、时间不足,结果演示慌忙。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特设计了一套进行过氧化钠性质实验的微型化装置,它不仅适合于教师演示,而且也适合于学生实验。整个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实验效果良好,只需3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验证过氧化钠的全部化学性质。1 自制实验仪器材料5mL、10mL塑料针筒各一个,用干的圆珠笔2~3根,用红墨水润湿过的布条一段,墨水瓶一个,双孔塞一个,小青霉素瓶一个,火柴,木条。2 实验装置图(图1)在B装置的墨水瓶中铺上一层玻璃丝,上面铺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白炽灯泡可做的几则实验李济绵(江西吉安县永阳中学343109)一、演示物体吸收辐射热与颜色有关将一15W白炽灯泡的外表面对称地涂上一层均匀的白漆与黑漆,再用六根火柴梗的一头粘上适量的凡士林,然后对称地粘在灯泡外壁上。如图1所示.待火柴梗稳定后,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废弃的玻璃瓶、圆珠笔芯等废物,很容易自制“空气温度计”。自制的空气温度计对温度变化反应的灵敏性,可以行之有效地做多种物理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勤俭求学意识、动手能力、实验技巧,本文就空气温度计的制做和几则热学学生实验简介如下。 一、空气温度计 1.器材:一个带软木塞的无色透明玻璃药瓶(100ml左右);两根较长、等粗、上端一侧不带气孔、半透明的空圆珠笔芯;一小条白纸(绘制刻度);一个小胶塞(粗端φ5mm左右、可用橡皮磨制);少许红水。 2.制法:(1)左手并排拿着两根空圆珠笔芯(去掉笔尖、洗净油色),端口向下,放在火柴上方加热(距火焰约15mm),端口软化(约几秒钟)时,迅速将两管的端口对接成一体(不能堵塞或有缝隙),再用火柴加热弯成图1所示S型曲管。  相似文献   

20.
运用微型实验组合装置将火柴头燃烧的气体限制于反应器内,使药品用量减少、现象明显、污染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