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特级教师制度在被社会历史赋予新的内涵的同时也遭遇了现实困境。特级教师的“专业身份”与“荣誉称号”之间的边界相当模糊,其评选强调“学术标准”而淡化“师德标准”也导致其意义缺失。特级教师制度也因激励和导向功能的淡化而导致价值错位。所以,特级教师制度应适应教育新情境而创新其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2.
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重视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有其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为中考而练的应试倾向;只有改革中考制度,淡化应试因素,才能真正达到体育中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虽然"股份面额"和"注册资本"一直被视为公司法中的核心概念,但这两个概念从产生到被广为使用,并非因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相反,其本身并无实际意义.与注册资本有关的罪名本应随着2005年公司法改革而废止,但成为选择性惩罚的工具,直至2014年公司法修法后才有所改变.随着"股份面额"和"注册资本"功能的淡化,曾被奉为公司法基本原则的资本三原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乌木"的法律属性是确定"彭州乌木案"中乌木所有权的归属关键点,"彭州乌木案"中的乌木不属于埋藏物或天然孳息.该案中的"乌木"没有达到矿产资源"量"的标准,也未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矿产资源分类细目》,从而不属于矿产资源.对未达到一定量标准而被排除在矿产资源之外的物,应按照无主物先占制度确定其所有权的归属,这样处理既避免了国家与民争利,也符合古今中外的习惯法规则.  相似文献   

5.
情势变更制度究其本质是对契约严守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乃实质正义的体现,但该制度在我国从引进直至发展至今,一直争议不断.学理上,该制度与不可抗力、商业风险之间的界限标准争议颇多,"再协商"程序的强制性与立法原则相悖;实务中制度适用程序严苛,导致制度功能弱化,司法效果失之公允,制度被悬而不用等问题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些争议,我国未来的立法与法律适用中应采取完善措施:严谨条文规定,具化法律效果规定;与不可抗力的重合场合,适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对商业风险交叉类型具体化,限缩解释"可预见性";改善程序性规定,为制度适用解缚;去除"再协商"的强制性,交还当事人的自由选择权.以期完善我国情势变更制度.  相似文献   

6.
郭声龙 《职大学报》2014,(1):66-68,109
劳动者的涵义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工人”为核心的劳动者理论,仅仅是对其身份的确认,且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劳动合同为纽带的劳动者理论,是对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的确认.劳动者涵义的发展,使得原有的具有政治色彩的强势工人身份被淡化,而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得以加强,导致劳动者理论与司法实务的冲突.在司法实务中,要解决大量无书面劳动合同而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问题,事实劳动关系成为劳动者理论的有益补充.我国劳动者理论应以从属劳动理论进行阐述,在制度上完善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7.
学校制度文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制度文化在育人功能方面是一个人们熟识却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学校制度文化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应借鉴隐性课程实现的机制为学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系统功能的特性既包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包括整体小于部分之和.两种现象都是非线性系统的产物.在一般系统理论论著中,推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鲜谈"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其实,认识"小于"现象的意义并不亚于认识"大于"现象的意义."小于"现象的发现,同样可以使人走出机械的线性叠加的有限空间,了解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功能,从而对系统的控制和解构产生积极的影响."小于"现象是由于部分间相互吸收或抵消,一方对另一方形成制约,局部薄弱环节限制或破坏总体功能的发挥,内部要素之间的掣肘、磨损而导致某种功能的消减蜕化以及要素之间缺乏联系中介或信息沟通而形不成有机的协调等等原因引起的."大于"和"小于"都是系统自身运演的两种状态."大于"和"小于"不是人类文化意义上价值的分界.问题在于如何按照人的价值标准,根据时空条件、具体用途和整体效应,去加以把握、认识和调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年来关于竞技武术发展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的分析可知:竞技武术套路随着其艺术难美化进程的加剧,"打练结合"已经成为历史,而淡化技击特点和文化特色绝非其发展的长久之计,"高、难、美、新、真"的提法也无以贴切反映其技术发展.技击特点是其最主要的技术特点,形神兼备是其最主要的文化特色,难美表现是其最主要的竞技特征,三者如何协调起来是其发展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作为我国"消法"中尤为突出的一项制度,对于维护市场交易安全,保证市场交易公平公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该制度功能探析为视角,分析我国此项制度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完善该赔偿制度的措施,比如将消费者的含义进行明确界定,拓宽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明确其适用标准、改善其解决途径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消费者以及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的建构,实质是大学人文精神的内塑.开放教育给电大带来的不仅是规模、平台、模式.而且,也给予了总结精神、内塑理念、倡导人文、创建品牌和张扬个性的机遇和时机.电大的教育层次和影响力可以定位于大众化教育和普及性阶段,但电大文化内核的刻塑却不能满足于大众化.相反,文化内核的刻塑更应深刻包含人文的理念和人性的归宿,更应超越体制结构和传统层级的束缚制约.  相似文献   

12.
用微波消化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6种品牌卷烟烟丝、烟气、盘纸、吸收烟气后的滤嘴及空白滤嘴中的钾、钠、钙、镁、铜、铁、锌、铅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类的卷烟中,烟丝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较高,卷烟盘纸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相对较少,而烟气、吸收烟气后的滤嘴及空白滤嘴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则较少.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源泉。儒家伦理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对于有效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孝悌忠信是培养公民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礼义廉耻则是构建国家与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都市体育圈:背景、条件、意义和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都市体育圈产生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都市体育圈建设的条件、意义和建设原则,旨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词“十、百、千、万、亿”的组合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词“十、百、千、万、亿”除了作位数以外其他用法也很常见,虽然都是位数词,但是它们的组合情况有很大差异。本文试从构词能力和句法组合能力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改变传统单一的办学模式,把生源、职教、就业视为整体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形成产业化,以就业拉动生源,以质量推动就业,是办好职业的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17.
运用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生产、生活习惯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独特的传统性、广泛的群众性、参与的广泛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由文化教育和伦理教育两部分构成,并且后者的训练是前者展开的基础与前提.伦理教育就是通过道德训练和美德激励的方式,引导人成为人,成为全人、大人、圣人.基于此一要求,当代伦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回归伦理生活,培养人养成优良心灵,训练人担当超拔 自我的责任;其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伦理认知,训练人的伦理践行精神;其基本途径是引导人学会利用厚生.利用厚生之道,其实就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之道和细节之道.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的平常生活内容做起,行为有规则,求利有限度,待人有操守,行事有担当.这是伦理教育的最好日常生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了解国外体育课程标准现状,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日本等国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和相关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1)5国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都以现实社会背景为基础;2)以人为本已经成为5国体育课程标准的共同理念;3)5国体育课程标准目标重视技能并兼顾综合素质;4)5国教育标准内容多关注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5)5国体育课程标准都是总分式递进分层结构体系。据此,本文对我国体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出3点建议:1)正视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等现实需求,重视运动技能;2)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3)完善多级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对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导师专业化模式和路径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体育学科研究生导师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培训体系,但体育学科研究生导师专业化面临着完善导师监督机制、提升导师职业素养、完善导师教育发展体系以及强化体育学科“产学研”三方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