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针对电力系统分析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能的使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行各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这五个环节组成,而在这些环节中,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和用户联系最直接的环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反映整个电力工业的整体水平,而配电网线路中断路器的应用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工作实际,简单介绍了油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真空断路器的特点及其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雷毅 《科技风》2012,(22):56
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我们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电力调度的自动化,这也是未来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改革重点。文章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电能的使用频率在不断提升,电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资源,这就对电力的生产和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电能生产、供给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就需要做好电力配电相关设备的技术维护。电力配电设备在电力生产和供给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电力配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并高效解决,才能保证电力配电设备保持良好状态。本文主要分析电力配电设备维护内容及其基本作用、电力配电设备的维护技术、目前电力配电设备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采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厂内的发电机、电力网内的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以及用户的各种用电设备,这些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而组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系统。通俗来讲就是。国家电网采用各种方式发电,然后把得到的电能利用高压电线和变压器,输送到千家万户和工厂中去,从而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每天都在消耗电能,而对这些电能的产生和电力系统以及电气自动化,却是知之甚少。人们只知道电是从电厂发过来的,但具体怎么样却说不上来。因此,掌握必要的电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电力能源是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键,想要保证居民的正常用电,必须由配电系统将输电网输送的电能分配给广大用户,可以说,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决定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配电系统逐渐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供电稳定性,但是由于配电线路设计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电能的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长久的提升,尤其是在使用电能方面,近些年来的使用频率正在逐渐提高,以至于现阶段电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资源之一。为了保证电能的供给过程一切顺利,就必须加强对电力配电相关设备的监管力度。电力配电相关设备主要起到生产电能以及供应电能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以便于在第一时间处理故障及问题,只有才能确保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将对电力配电设备的技术维护措施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一个长远方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合理有效的节约用电。配电是直接与用户相连并且向用户分配电能的环节,配电线路的设计要求非常高。所以在10kv配电设计中如何高效、安全地用电是电力发展要考虑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是针对10kv配电设计中节能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9.
电力能源的正常生产与运行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首要保障。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力输配技术的高效化、经济化的发展趋向。供电局是沟通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联系的主要桥梁和纽带,是社会向社会输配电能的主要中转机构。因此加强电力资源变电输配运行管理,预防供电输配安全事故发生,是供电局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电业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电力资源能源的使用量和需求量也在快速上涨,电力事业也在此背景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基础电力网络和配电输电系统日益完善。配电线路是供电系统和电力网络输送的核心枢纽和关键部分,不仅仅是供电站和电厂向用户输送电能的媒介,还是地区、国家间各个电网相互交互联络共同运行的载体,可以说,配电线路运行的状态直接关系甚至决定着供电网络和用户用电的安全和状态。我国用电量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和供电线路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在上升。对配电线路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3)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用户良好的用电体验,一定要提升供电质量,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是供电系统的末端,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着用户用电质量,因此要重视配电线路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保证配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及时消除线路设备故障,保证配电线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配电线路中配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12.
配电线路的主要功能是将电能直接发送到配电变压器,再将其输送给用户,从而满足用户的用电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量的需要也越来越大,然而如何保证在不断供应电力的前提下安全稳定的运行是我们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10KV配电线路自动化技术,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最后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保证配电线路输送电路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19)
在当前社会用电需求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如何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这已经成为了供电企业用电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来说,配电线路肩负着重要的电能分配和电力传的作用。在实际配电线路使用与运行的过程中,做好安全运行管理工作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部分内容。本文就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于如何落实好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电网属于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中间环节,它主要由联结成网的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所和配电线路组成.电网工程是社会新时期规划改造的重点项目,电网调度运行水平关系着广大用户的用电质量.文章首先介绍了传统电网作业模式的弊端,分析了电网系统自动化改造的意义,探讨了新调度系统优化设计的内容,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电能需求量不断上涨,对供电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也提出了新要求。架空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加强其运行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这不仅决定着配电系统的运行质量,也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用电。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电力配电架空线路的运行与管理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在日趋增加,而在供电的同时人们也开始重视起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下我国的电力系统所运用的配电线路大多是10k V,虽然这种配电线路非常有利于用电问题的解决,但是它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几率也非常高,对用户用电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10k V配电线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故障进行探究,并针对这些故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系统有多个电器设备共同组建起来,日常运行中具有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不同的功能。加强电力系统日常作业的安全管护,有助于控制安全故障造成的不利影响。文章对电力系统日常作业中安全隐患的管护进行研究,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大众的电力需求也逐渐增多。为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需要提供更多的供电线路进行供电,这就导致出现大量能源损耗行为。本文主要就当今电力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展开分析,探究减少电力浪费,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线路、变电器、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而输电线路则是整个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整体的稳定运行和系统的安全系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也加大了对电力系统的整体改造,逐渐使电力系统朝着大容量、更高的等级、超大载荷的方向上前进。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如何提升电力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就成为了我们现阶段所要探讨的实际问题。文章通过对其故障进行探讨,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电力企业给予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电器设备的用电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要保证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对电力的正常需求以及对用电设备的安全需求,首先就要对10kV配电线路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要想提高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必须要对10kV配电线路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防范和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