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自我理解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解释学的视角看,教师实践智慧即教师的自我理解.教师如何通过自我反思、理解情境和他人,并最终理解自己,将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关键.尽管有关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实质都是教师从不同方面对自己的理解.教师将通过与自己的经验传统、教学情境、学生、同事以及教育理论的对话而不断加深对自我的理解,从而生成实践智慧,但是由于教师个体存在的有限性和历史性意味着不可能有绝对的理解,所以教师实践智慧仅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中,教师的实践智慧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概念。哲学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后期有一个重大的转向,即从单纯作为本体论哲学的解释学到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的转向,旨在重新恢复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的概念,实践智慧于是成为后期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本文首先区分了实践智慧与实践知识以及技术性知识;其次,以其为基础,阐释了反思性实践和操作性实践的区别;再次,指出教师的自我理解是其实践智慧生成中的必要条件,并反思了以自我理解为基础的教师"实践智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实践智慧是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呈现的专门性智慧。它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之需,是提高学生实践智慧之需,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之需。它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性、教育性、指导性、反思性实践智慧。思想政治教师要在积淀专业知识中生成实践智慧,在丰富教学机智中追求实践智慧,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实践智慧,在教学反思中升华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反思、体验、感悟形成的对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包括教师的洞察能力与理解能力、反思能力与批判能力、沟通能力与执行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一种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动态生成的、缄默的实践性智慧,具有实践性、个体性、缄默性、动态生成性等特点。教师在其专业自觉的基础上不断生成、培育和完善自我实践智慧,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关注教育的生命价值、回归教育生活世界,逐步形成教学-反思-研究与教育对话的习惯与机制,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师个人教育哲学。走向诗意的教师生活,以一种积极的、阳光的、诗意的心态审视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每一位教师在其自我专业成长过程中应有的立场与态度。  相似文献   

5.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实践智慧在教育领域内的拓展,具有情感交融性、情境建构性、生成反思性等特性,是促使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走向和谐统一、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并实现生命化教育的必然诉求。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重拾实践智慧"善"的理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地生成与反思,以研究学习及实践创新为保障条件,最终实现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具有情景性、实践性、个体性、缄默性和动态生成性等特点。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和检验的过程。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知识基础,实践反思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推动力,对话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智慧,"替代父母关系"则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情感基础。教师实践智慧不仅对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也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是教师知识的一部分,它具有个体化、情景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教师的实践性智慧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其中,教师丰富的实践知识是养成实践性智慧的基础;实践反思是生成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基本途径;交流合作与智慧共享是获得实践性智慧的捷径.  相似文献   

8.
在解释学视阈下,课程是表征了大量意义的文本,拥有大量可解释的空间。教师作为课程实践的主体,结合个人知识和实践智慧,在理解和解释课程活动中彰显课程意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与课程产生"视界融合",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生协商,使课程意义得以生成。教师在生成多元课程意义的同时,也在实践反思中成长,在课程发展中主动提升和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9.
论反思型教师的教学智慧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智慧是教师一种高水平的教学综合能力,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生成,而且这样的生成是动态无止境的。对于当前所倡导的反思型教师来说,反思型教师要以反思为关键切入点,以反思性实践为载体,通过教学反思这一基本途径来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具体表现在教师的知、情、行三方面。对于实践智慧的生成,教师的知识是基础,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是沃土,教学反思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开发教师的创造力为目标。开发教师创造力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教师继续教育则为教师创造力的开发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本文提出以开发创造力为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模式构想:个别开发指导和学校资助服务,其特点是以个别指导、能力训练、自主学习为主,以培训院校课堂面授、教师工作所在学校集中活动为辅。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支持,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更高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应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活,重视教师需要,凸显教师的主体性,应加强学校管理制度的伦理内涵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17.
18.
教师幸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首先是一种价值生活的能力,是以德性能力为灵魂的主体心性能力。师德不只是外在规范,更是教师师性与德性的契合而成的一种内在品性。作为一种品性,师德是教师幸福的心性基础。幸福能力强的教师具有以教育为乐的职业境界,具有健全的主体意识和合理的内在尺度,具有创造的激情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