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课的理解是“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政治课忽视了政治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教师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只能充当“听众”。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模式,如沐春风,无疑给政治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其课堂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活”——教活、学活。通过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政治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境界是圆满完成教案,“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没有了灵气。要改变这种状况,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刘坚定 《湖南教育》2005,(24):28-29
传统教案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教案系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显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学生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笔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相似文献   

4.
范辛 《广西教育》2009,(32):15-16
不少教师把上课当作执行教案,使课堂成为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任主角,学生任配角或观众,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者在课堂上受制于教材,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5.
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人读人异,人言人殊”,皆为阅读个性之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生成性。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上课往往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希望“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教案仿佛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课堂于是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真正落实,上课成了坚决执行由教师主观编拟的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配合教师展示教案,而多数学生则成为“观众”,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主宰着课堂的每一秒钟,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凡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一律事先“警告”或带领“绕道而行”。这样不留一点空间给学生,哪里会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如何能得到培养?因此,…  相似文献   

7.
教案对教学起调控作用。备课的过程就是教师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和研究教学艺术的过程。有人说,备课主要是吃透教材,这个看法不够全面。备课的重要任务是什么呢?就是要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并且进一步研究怎样把教与学统一起来。在教与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为学生创设课堂的“理想情境”,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仅有老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学生的默契配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教师在备课中只顾了备自己的“讲”,却忽视了学生对基…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忽视实践体验,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中仍以说服教育法为中心,满足于单纯的、特定的价值准则的传递,停留在知识的课堂讲授和理论灌输上。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采取了“课堂讨论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呢?我想,作为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积累,而忽视教学技能的提高是行不通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使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呢?一、“教”字成功。必“备”字先行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要备好课。但每当谈到备课时,很多教师总是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相似文献   

10.
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当前素质教学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开卷考试后,如何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构建新的教育平台,我想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闭卷考试模式下,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制约,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教学观念上存在两大误区:首先是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一讲到底,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学习兴趣丧失了。其次是片面认为  相似文献   

11.
许多科学教师有这样的经历:教案备得详尽而认真,课前无数次地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甚至把每句话、每个问题都清晰地记录下来,但实际课堂上往往缺失了预想中应有的那份精彩。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的想法归结到自己的设计上,没有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要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2.
李莉 《科学课》2010,(1):24-26
许多科学教师有这样的经历:教案备得详尽而认真,课前无数次地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甚至把每句话、每个问题都清晰地记录下来,但实际课堂上往往缺失了预想中应有的那份精彩。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的想法归结到自己的设计上,没有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要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这一重要的教育要素.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老师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当语文课堂出现了跟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不一致的"教学意外"时,很多语文老师作出的决策是忽视"教学意外",强迫学生的思路跟着教案走,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初中政治课教学一直是教师先写出教案,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重难点,怎样板书设计,然后头头是道地讲给学生听,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将所有问题找出答案,学生则是记笔记,背答案。每节课下来教师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16.
谭奕 《华章》2013,(23)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因各种因素的困扰,存在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局面。那么,为了使思想政治课从沉闷死板的课堂走出来,教师就必须做到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要“活”、教学语言要“活”、教学内容要“活”、教学方法要“活”、教学感情要“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兴趣,努力把思想政治课上“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的大转型 ,素质教育已渐渐深入人心 ,主体论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这就决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需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 ,要在新形势下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而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就必须从以备教材为主变为以备学生为主 ,将备学生和备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将“备教案”转向“备学案”。一、“教案”与“学案”的切入点不同“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 ,经过教师自己对教材、大纲的分析、加工、整理而…  相似文献   

18.
缪继红 《广西教育》2011,(35):12-13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要求我们的课堂提供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平台。“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应运而生。在此种模式中,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活动单”。“活动单”就是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活动方案,它是教案的一部分,但不等同于教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沿用传统精心准备的经典教案(预设),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吃红灯”,成为新课改的绊脚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念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相对于预设性的课堂教学,生成的课堂是重视师生生命多样性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那么,怎样驾驭好生成性课堂呢?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需要有效的预设。从某种程度上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精心预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预设时首先考虑自己该怎么教,而不是考虑学生会怎么学,也就是只考虑学生“应该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的状态”;教师写教案时过分追求结构“尽善尽美”和教程的“周密丰满”,最后课堂教学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