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世界(高中版)》2014,(3):F0002-F0002
<正>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是一所有着鲜明办学个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镇中心小学,是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学校以"和而不同,因合致成"为办学愿景,确立了"为生命奠基,发展数学、象棋特色;建和合学校,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和融管理、和怡环境、和润德育、和乐课程、和朗评价"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在区镇教育行政部门的持续关怀下,学校办学绩效显著。学生在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江苏省珠心算团体  相似文献   

2.
<正>周宁县狮城第二小学,始建于1963年。学校以"办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为办学愿景,用陶行知教育理论构建校园文化,坚持"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办学路径,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形成了以书法、足球、葫芦丝为主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等荣誉。  相似文献   

3.
先进的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办学思想,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创建学校教育品牌,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总结过去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让学生在优化的教育情境中充分发展"的办学思想,它是对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认知的理性选择,是物化"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实践"情境育人"教育思想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立足区域实际和自身特点做出特色,在整合中突围,在融合中提升。学校虽然外来务工子女生源占70%以上,但是,学校以"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为核心办学理念,追求"教师如莲,学生如花"的办学愿景,给每一个学生一张宁静而温暖的书桌,以莲花特有的办学情怀在与众不同地站立着。  相似文献   

5.
学校特色建设其根本旨归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学校特色建设理所当然地要高扬人性教育的旗帜,体现人性教育的特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我们要努力构建让学生生命律动的多彩特色课程,让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相似文献   

6.
学校确定了"享智慧教育,筑幸福人生"的办学愿景,设立了全方位育人的办学目标,创新学校管理方式,构建素养课程体系,扎实推进课堂变革,大力开展课题研究,瞄准未来教育高地,走出了"独树一帜"的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小学创办于1913年,她东临上海,北靠苏州,是一所以写字教学为特色的乡镇小学。学校秉承"本真教育"发展理念,确立"立天下之大本,求天地之真育"办学目标和"书写本真童年,打造金色校园"学校愿景,坚持"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办学宗旨,着力建设墨香校园,开展写字特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于1943年。学校遵循叶圣陶先生"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的教育思想,确立了"童星教育"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学生"人人有潜能"的教育信念。围绕办学理念,学校"童真"德育顺应自然:重身教、重体验、重欣赏,对生命本真的尊重是我们奠定"童星教育"精神底色的基础信仰;学校育人环境别具匠心:楼群赋名,梯廊装饰,班级建设,彰显以"童星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童化"课程精彩纷呈:普通项目,特色项目,知名项目,锻造以"童星教育"为愿景的办学品质。学校"童心"教师队伍名师云集:中学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4人,是优  相似文献   

9.
<正>以文养德以艺修身以武立道苏州市相城区实验小学将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和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这一愿景融合起来,探寻出了一条既传承中华文化之精魂,又适合当代儿童少年发展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始终坚持"以文养德,以艺修身,以武立道"的特色发展定位,坚持尊重生命,关注学生的精神,培养高尚品德,塑造健全人格,并且把学校特色文化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学校扎实推进的苏州市十二五《素质教育发展评价改革实验》、《"教是为了不教"实验》和《智慧教育——数字化课堂教学试点实验》等重点实验研究项目为学校特色发展明目标、导方向;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修身、立德、治心;"教育评价改革"、"教是为了不教"和"智慧教育实验"为学生育能、自强、自立;"武术  相似文献   

10.
马钧 《林区教学》2014,(7):122-123
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这样的学校"的理性思考和价值追求。用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心灵的教育培养健康的人"的办学理念,旨在为学生成功成材提供适宜的教育,达到"让每一个孩子放飞心灵、快乐成长"的办学愿景。  相似文献   

11.
马澜 《辽宁教育》2013,(7):24-25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教育的新挑战,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2009年,我校确立了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办学理念为支撑的"成长教育"办学特色,提出了"学生成长、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的三大实施策略,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信任。一、成长教育的学校文化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质量强  相似文献   

12.
余守武 《教书育人》2012,(11):50-51
学校教育软实力,可以理解为一所学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的能力。它是学校确保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达成高质量学业的能力。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学校文化(如,学校精神文化中的办学理念、共同愿景)、学校管理、办学特色、学校在区域教育的影响力、学校的声誉及美誉度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东城区定安里小学坚持"以礼育人"的特色发展目标,以中华优秀的礼仪文化熏陶人、塑造人、成就人。校园环境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定安里小学借助抗震加固改造工程契机,完成了学校礼仪教育环境建设——学校门口"仁义礼智信"的画轴使鲜明的治校方针呈现在师生眼前;走进校门,"定小愿景"、"办学理念"、"定安里小学学生十个文明礼仪好习惯"、"定安里小学学生十个文明礼仪  相似文献   

14.
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是教育的需要,是当前课改形势的要求,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程创新,确定发展方向,可以逐步形成特色。同时,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现代化和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从凝练办学理念,构建理想发展愿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理想办学特色;落实校本课程,收获特色快乐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需要,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惠安第五中学,以"科教引航,艺体见长"为办学特色,同时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特色办学的突破口,开展了科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总结出一条科教引航的特色办学之路,从而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教育艺术》2011,(10):1+81-82
一、实施和谐教育,点燃每个人的发展激情,全面服务师生1.明确办学目标,实施和谐教育。几年来,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想,紧紧围绕"出名师、创特色、办名校"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五小学是2004年由五所农村小学整合而成的新建学校。校训是"善根福德,天道酬勤"。近十年来,学校通过践行"以特色促发展,以内涵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办学目标,丰富科技教育和武术教育的特色内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引领智慧型的魅力教师,培养能力型的健康学生,创建特色凸显的品牌学校,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科技教育、武术体育两大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正阳澄湖畔,草鞋山下,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学校始建于1906年,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享受爱与智慧的品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唯实、求真"为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策略,全心追求办学的美好愿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人格健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快乐少年;知书达礼,具有传统文化气质的美德少年;奋发向上,爱学习、会学习的智慧少年。学校坚持书法写字教育为办学特色。自1998年至今,写字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张亮丽名片。学  相似文献   

19.
《广东教育》2015,(2):74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六小学创办于1994年,先后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学生1500多人。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开拓学生潜能,一切为了学生未来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美育人、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发挥特长"的办学思路,努力实现"建特色型学校,树研究型教师,育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续  相似文献   

20.
凝练学校教育哲学既是名校长的重要职责,也是名校长培养的核心任务。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共同体的教育信仰,主要由发展愿景、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构成。学校教育哲学是办学实践的指南、课程建设的基础、特色形成的关键和校长成熟的标志。凝练学校教育哲学的操作要领为:发展愿景体现沟通、认同、生动,办学理念体现简洁、独特、真实,育人目标体现共性、个性、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