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在"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这一专题的最后选取的是《将进酒》这首诗。明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评价道:"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切体味诗中的豪放与才气,除了诵读这一主要方式外,教师在教学中又该扮演何种角色,怎样合理引导呢,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在“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这一专题的最后选取的是《将进酒》这首诗。明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评价道:“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切体味诗中的豪放与才气,除了诵读这一主要方式外,教师在教学中又该扮演何种角色,怎样合理引导呢,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针对当下高考模式下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习动机的心理学层面,探讨诗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设想】最近教学《唐诗宋词》,三句离不开"诗言志",学生们在我不断地强调下也会时常从言志角度来读诗歌。在"清新飘逸的李白诗"这个专题学习中,当我问在预习的学生,《将进酒》你读到了什么。学生借助课后注释进行知人论世,说本首诗表达了李白在被"赐金放还"八年后借酒消愁的情感,其他没什么了。我猛地意识到学生们近阶段学了一些诗后产生的审美疲劳,贴标签  相似文献   

5.
《月下独酌》是苏教版高语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中的第二首。就素材、对象来看,这首诗仅仅是由花、月、酒、春、夜、诗人、诗人的影子等构成。诗的元素就这么多,就这么简单。“春、夜、花、月”等几个简单的元素,曾经在很多诗人的诗里出现过,特别是在六朝的宫体诗中大量地呈现着。然而,这些大量复制的诗作往往因为缺乏文化的原创力而被后人所蔑视。  相似文献   

6.
作为乐府歌行,《将进酒》和李白的其它歌行体诗作一样,代表着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及放浪形骸的不甘。  相似文献   

7.
作为乐府歌行,《将进酒》和李白的其它歌行体诗作一样,代表着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及放浪形骸的不甘。  相似文献   

8.
《将进酒》是李白著名的饮酒诗之一,作为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该诗借助“酒”之意象,采用多元的修辞手法,迸发出独特的文人情怀和个人魅力,成为我国诗歌历史上无人超越的经典,也给我们当前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将进酒》文本的全面解读,可以更好地领会李白的飘逸与洒脱,领悟李白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文苑英华》收录了本于唐人范传正所编李白"文集二十卷"中的二百六十余首诗文。因范编李白文集来源甚杂,致使《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有诸多异文。一首诗,至关重要的无疑是题目,而题目有异文,则关系重大。本文择出《将进酒》等七首诗题目颇为重要的异文加以辨析,或有助于李白文集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凡是论及李白的诗歌,几乎都认为它具有“特有的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以致对其悲怆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统计,在他可编年的943首诗中,悲怆诗473首,豪放诗57首.比例是8:1强。他的悲怆诗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内容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例如《将进酒》《北风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月下独酌四首》《丁都护歌》《登金陵凤凰台》  相似文献   

11.
历来的研究者都公认七古和七绝最能代表李白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北宋苏轼早就指出李白诗“飘逸绝尘”(《书学太白诗》)的特点。南宋严羽在以他与杜甫诗歌作比较时,又强调了“飘逸”的特点,并举他的歌行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远别离》等作代表。明初高(木秉)重申严羽之说,再次突出了“李翰林之飘逸”是“盛唐之盛”的观点。 李白七言古诗一开始就走着歌行诗的路子。它的直接渊源虽是汉魏六朝乐府诗,却也受了初唐诗人的影响。但李白“瓢逸”诗风的形成,却有更早、更重要的渊源。 一般研究李白的学者,比较注意他尊重《诗经》传统,反对雕饰造作,指出李白诗反映了唐代前期进步诗人对六朝“绮丽”余波泛滥初唐诗坛之不满和对开创盛唐崭新诗风的要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五册选入了唐朝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诗中抒发了作者的抑郁和感慨,同时表达了他的乐观和自信。诗中把苦闷的内心和豪放的举止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大起大落,开合跌宕,成为中国文学史的千古名篇。李白健在的时候,他的诗就扬名于四海,大诗人贺知章称赞他为"谪仙人",因此他的诗在全国各地都有传播。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李白,作为唐代诗坛上的代表人物,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诗豪放飘逸,雄奇壮丽,特别是古乐府诗尤为人称道,《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  相似文献   

14.
乐府旧题《将进酒》“将”字读音的探讨争论主要体现在读“jiāng”还是读“qiāng”上。从语气语境来看,《将进酒》不同于《诗经》中“将子无怒”、“将仲子兮”的温婉和缓语气;从语法结构来看,“将仲子兮”、“将子无怒”都是“将+宾语+无+谓语”的结构,而李白《将进酒》一诗不同;从对仗辞例来看,将”字在“将进酒”中没有做动词“愿,请”之意的可能;从语义词例来看,李白《将进酒》一诗包含宾主、进酒、歌诗、劝饮四要素,乐府旧题的“将进酒”三字应是主敬酒于宾客之义。乐府旧题《将进酒》中的“将”字应该读“jiāng”。  相似文献   

15.
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从上古诗歌《弹歌》,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到位居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高峰的李白和杜甫的诗作;从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到分属婉约和豪放词风的柳永和苏  相似文献   

16.
李白留下了400余首与月相关的诗,无论数量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诗人写月之最。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以丰富的意蕴展现了他诗国巨擘的深旷情怀,以独特的艺术表现传达出李白豪放飘逸的风神,而他的爱月咏月又具有生命际遇、个性、思想诸层面的复杂缘由。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选用了杜甫的诗《客至》,在思考题中又列出《宾至》,细细品读这两首诗,同中有异。虽然这两首诗都写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时,同为迎客、招待之事,但是情味大不同。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选用了杜甫的诗《客至》,在思考题中又列出《宾至》,细细品读这两首诗,同中有异。虽然这两首诗都写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时,同为迎客、招待之事,但是情味大不同。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个专题“笔落惊风雨”首选了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的《登高》两诗。选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他们不同的诗歌风格,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学巅峰时期的诗文成就有更深的认识和领悟。对于李诗的飘逸、杜诗的沉郁,学生有着常识性的认知,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很少把探究诗人独特的诗歌风格纳入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  相似文献   

20.
在开明开放的盛唐时期 ,李白诗歌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个性 ,我们可以从豪放、豪爽、豪勇、豪杰这四个方面来展开欣赏。一、李白诗歌中豪放和豪爽的艺术个性在李白的诗歌中 ,最能够体现李白豪放和豪爽性格的 ,是他的《将进酒》。你看诗的第一句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一诗句写黄河之浩荡水势的铺天盖地 ,一下子犹如暴雨倾盆泻地 ,汇成巨流直奔东海 ,气势宏伟。在这里 ,李白借黄河之壮景抒诗人之豪情 ,所抒发的豪放之情感是 :一个真正的人 ,他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 ,就应该像那奔涌的黄河之水一样 ,在人世间尽心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