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编选了李密的《陈情表》供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使用,但是教材中关于此文的注解有些不太确切,有些太简略,为更好地学习理解这篇"至情至性之文",特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参阅《古文观止》等工具书,对部分注解加以辨正明义,【原注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两处注释商榷  相似文献   

2.
<正>"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出自《荀子·劝学》,《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材对""是这样注释的:"通‘煣’,使弯曲。"笔者以为这样的注释不够确切。《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对""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二册《出师表》一课的释题中,有这样一句话:“《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准备出师北伐曹操时写给蜀国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小名阿斗)的。”“好凶”一词,课本注释为“指曹丕”。《语文函授》七八年第一期《〈出师表〉备课笔记》也说:“他(指诸葛亮——笔者注)在文中把曹操称为‘奸凶’”。这些注释,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闲愁"就是"离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相思,两处闲(原词作‘閑’)愁",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词中的两句话(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本)。对这两句话,课本编者作了如下的注释:"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在一方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三册《冯谖客孟尝君》一课中,注释有几处欠妥,现指出来。一、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草具’,课本注释为‘粗劣的饭食’,对此,同学们颇有疑问,‘草具’的意思怎么会跟‘饭食’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草具’的愿意应是‘粗劣饭食的草编食具’,这里是以这种食具借指它里面的食物,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可参阅《古文观止》该篇注解)。  相似文献   

6.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这样一段注释:“希腊因经济指标没‘达标’而未能加入。”师生都对加入欧元区需要达到何种经济指标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五人墓碑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教参》上注释为:“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显然《教参》上把“过”释为“经过”。这样理解准确吗?笔者揣摩再三,觉得不妥。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新编全日制高中教材《语文读本》第二册《赤壁之战》中有“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之句。《渎本》将其中“方数千里”注释为“方圆数千里”。与此相似,新编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本)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将“齐地方千里”注释为:“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而新编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本)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中“方千里者九”则注释为: “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方……里”究竟该怎样解释呢?  相似文献   

9.
新编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四册《长亭送别》中有这样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教材注释为:“[量这些大小车儿]读时应在‘大’字下作顿。意思是说,量这样大的小车子。”笔者认为该注释欠妥当,现不揣谫陋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0.
江海清 《语文知识》2004,(10):34-34
高中《语文》第三册为韩愈《祭十二郎文》中的“不省所怙”作了这样的注释:“不知道父亲(的模样)。省,知道。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怙,依靠。语出《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据此推理,“不省所怙”运用了藏词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1.
<正>《滕王阁序》一文中有"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一语,对句中的"三尺微命",目前笔者见到的有如下几种释义。(1)人教社新课标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五)是这样注释的:"指地位低下。三尺,士佩三尺长的绅(古代礼服上束带的下垂部分)。微命,犹如说身份卑微。王勃做过虢州参军,所以这样讲。"这一注释,对句义的整体理解似是而非。说"似是",是由于王勃在这里自谦自己"地位低下"是合理的。就语境而言,上下文也是通畅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必修本)所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其中的“阿姨”一词教材没有注释,容易引起误解。“阿姨”这个词在古今汉语中都很常用,似乎没有注释的必要。但现在通用的“阿姨”是对比自己年长且和母亲同辈的女性的尊称,近些年也有些城市人用“阿姨”来称呼保姆。这样的解释显然不符合《琵琶行》的语境,因为诗中的“琵琶女”在自述身世,“阿姨”当指她的亲人。那么,“阿姨”究竟指谁呢?  相似文献   

13.
《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必修)》(1996年4月第6次印刷)《殽之战》一文中:“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208页书下注释(11)将“不顾而唾”解释为“不顾是在君前,就(面对襄公)吐了口唾沫。”此处译为“不顾”,自然是“不顾忌”之意,这是不妥当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五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3年5月第3次印刷)  相似文献   

14.
张艳梅 《考试周刊》2014,(14):12-12
<正>一、"当室者"释为"嫡子"不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0年3月第2版)第14课《勾践灭吴》"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一句,课本注释"〔当室者〕指嫡子"。笔者认为,此注释有两个问题值得斟酌:其一,只指出谁是"当室者",并未释出什么是"当室者"。当室者,指主持家事的人,当家人。既然已加注,那么为了使阅读者更准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这一内涵的揭示似乎不宜省去。  相似文献   

15.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3第6课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关于"琵琶声停欲语迟",课本注释有:"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对这个注释,杨为仁老师撰文《"迟"是"迟疑"的意思吗?》,通过多方面分析得出结论:"把‘迟’理解为‘迟疑’是错误的,应该当作‘缓慢’‘晚’来理解。"(《语文月刊》2019年第5期)对杨老师的分析和结论,笔者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下面不妨陈述之,与杨老师商榷,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课本将"欲语迟"注释为"要回答,又有些迟疑",的确是错误的。琵琶女在"水上"(江面上)的船  相似文献   

16.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是新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登泰山记》中的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当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语言特点时。有学生举手:“根据有关资料(己提前印发给学生).我觉得:教材中该句的标点和《教师教学用书》‘望’义的注释都欠妥。”  相似文献   

17.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是新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登泰山记》中的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当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语言特点时,有学生举手:“根据有关资料(己提前印发给学生),我觉得:教材中该句的标点和《教师教学用书》‘望’义的注释都欠妥。”毛头小子,口气不小!是不是徒有狂妄呢?《登泰山记》是传统篇目,各类高校、高中教材从来都是这样标点注释的呀!我也颇感疑惑。可他阐述完毕,同学都点头称是,赞叹不已。具体内容:(1)该句教材上标点是: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教师教学用书》中译文是:远望夕阳照耀泰安…  相似文献   

18.
《鸿门宴》中有“道芷阳间行”一句,目前一些注本的解释,我觉得是欠妥贴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第五册》和《五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课,对“道芷阳问行”的注释是:“[道]取道”。又师范课本“练习”三和中学课本“思考练习”五说:“古汉语中,名词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就是用来修饰动词,作动词的状语。如‘道芷阳间行’里的‘间’,原意是小道,这里却用作动词‘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问行’就是‘从小道走’。”一些影响较大的著作如《古代汉语》(王力主编)、《古代散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对“道芷阳间行”句的注释,也大体如此,如:  相似文献   

19.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召有司案图”一句,中专各类专业通用《语文》第一册对“有司”的注释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这个注释与《辞海》、《辞源》基本相同(前者见缩印本162页;后者见1476页).《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指官吏”.《新华词典》注:“旧时指官吏.”但均未说明这样注释的理由.笔者以为上述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20.
给高中生上语文,有时讲点音韵知识是必要的.如:“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高中《语文》第一册P245)《教参》译为“当时曹操的军队再加饥饿和瘟疫,死了的(有)一大半.”课文注释:“太半,大半.”“太”为什么会变“大”?又《苟子·富国》:“天下大而富.”译为“天下安定富足.”“大”是“泰”(平安,安定).原来“大”通“太”、“泰”.《说文释例》:“古只作‘大’,不作‘太’,亦不作‘泰’.《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大上’,《尚书》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汉》之‘大上皇’、‘大后’,后人皆读为太,或径改本书,作‘太’及‘泰’.”看来这三个字是初文(“大”)和后起字(“太”“泰”)的关系(古今字关系).这是从文字学角度的释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