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观课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常态化的教师研修活动。从教师发展立场对深度观课的三个维度进行初步探究:一观课堂教学结构,要打破模式观察的僵化思维,探寻课堂结构的基本规律;二观教师教学细节,通过对课堂提问等细节观察,促进教师教学走向成熟;三观学生深层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等深层发展目标,观察"应答性""对话性"的学习环境的营造和课堂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归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政治课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改观。然而,作为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复习课,却总让广大政治课教师觉得戴着"镣铐"无法自由起舞。"翻炒冷饭""一讲到底""讲过就算""舍本逐末"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复习课堂。本文试从分析这四方面的问题入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寻对策,希望能有助于让复习课回归"新""活""实""准"的本色,提高复习课的实效。一、忌"翻炒冷饭",让政治复习课回归"新"的本色在高三政治复习课堂中,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将教材知识从头至尾、尽可能全面地重新读一遍。面对这样的"照本宣科",学生觉得多听一句、少听一句没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3.
<正>主题教学一以贯之的是"立人思想""儿童立场""整合思维",立足新课堂实践样态的探索又有怎样的坚守和发展呢?特级教师王玲湘老师执教的《关注,就是改变》一课对主题教学的多学科融合做了很好的示范。笔者试图通过这一节课,管窥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新发展。这一节课给我们带来三点对于主题教学新发展的认识。(1)主题教学提出了一个教育哲学主张,找到了成志教育思想照耀课堂教学的实践。(2)主题整合思维,迁移到课程整  相似文献   

4.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课堂提问随意、教学环节琐碎、练习盲目低效、错题教学缺失等问题。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坚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至理数学"教学主张,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具体体现这一教学主张的"慧学""慧问""慧练""慧思"的"慧行课堂",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原理,直抵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5.
听了邱建辉老师《最大的麦穗》一课,收获颇丰:整堂课的教学目标简明,教学步骤简约,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课堂流程却如此富有诗意!我想,正是由于老师精准地掌控了"生成""对话""情感"等优课"枢纽",才引领学生一起  相似文献   

6.
探索活泼性与严肃性兼具、时效性与实效性兼得、"形""神"兼备的课堂实践教学法,是思政课教师亟待破解的难题。探寻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法,至少要突出思政课政治育人的本质,加强关键教学环节的指导与控制,摒弃"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7.
在学生对现有课堂游戏或教学活动有些审美疲劳的现状下,教师应该为英语课堂探寻一些新的元素,经过老师巧手下的"化简为繁",给孩子们带来另一番新的感受。作者就几个优秀课例从游戏、while-reading及板书三方面谈谈课堂中老师匠心独具地"化简为繁"给教学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混合型智慧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实际课堂应用过程中的诸多优势,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混合型教学模式的不同。"云课堂""雨课堂""微课""翻转课堂""幕课"等"互联网+"教学软件的引入,使高校许多教师被迫进入"智力教学时代",教师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悦地获取知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教学的开展。分析混合型智慧教学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以进一步推动混合型智慧教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以前有人问我:"做教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也许,我很难有恰当的答案,可当我读完吴非(王栋生)老师的作品《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找到了最精彩的回答。看似聊天式的话语,却包含着教学的大智慧。全书共分"课堂,与未来有关""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照亮课堂的光""常识、常理、常情"和"这些,和课堂有关"五个部分,王老师说,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可能要上一万多节课,怎样对待每一天的每节课,既是我们的职业态度,也体现出我们的人生态度,前提是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锻造教师个性,提升教师领导力为宗旨,学校倡导教师人人投入提炼"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中。基于此,我积极投入历史学科备课组,发挥个人专业所长,汲取同行的经验,通过共同探寻"教学主张"落脚点,主动开设"教学主张"实践课,分享研究心得,与教师们群策群力,既实现了个人专业发展,又助推了学校发展。一、"教学主张"的提炼——在团队中汲取智慧我们历史学科备课组共有三位教师:一名高级  相似文献   

11.
在高速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已将教学媒体化,教学中"翻转式教学""慕课""微课"等新名词出现,这是教学系统的新变化.我们发现由于信息技术普及,网络的时代"微课"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界关注,教师教学也应顺应这一发展需要,加强教师自身对"交互式微课"的了解,学习相关知识与技术,提高自身创造力,设计出优秀的"微课程",在课堂上将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微课中,这一关键性改革与创新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相似文献   

12.
听了两节二年级《可能性》教学研讨课。课后研讨时,参与评课的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时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学生说"我明天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我将来一定能考上某某大学"等话有些"离谱",似乎并不是数学中的"可能性"问题。如果不是"可能性"研究的,教学时教师为什么还热衷于让学生说呢?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可能性"呢?"可能性"是不同版本二年级教材新增加的教  相似文献   

13.
<正>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打破那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填鸭式"教学,主张由教师"讲"为主向学生"学"为主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淡出,反而是对教师的"讲"——主导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讲什么、怎样讲呢?2015年,我们有幸听到长春市名师张老师和广州市名师林老师的两节"色彩斑斓的文化"同课异构课,感慨良多,愿与大家共享。一、展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相似文献   

14.
齐晓莉老师是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的地理学科教研员,在新课程背景下,她十分注重加强地理教师的新课程理论学习,采取培训、讲座、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引领地理教师转变观念,以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她主张地理课堂"实施少教多学,还课堂给学生"。她推出了"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其具体做法为:"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设计问题链,编制问题导学案,学生运用学案自学教材并提出问题;课中,教师以问题为纽带实施教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课堂,课堂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现状分析近年来,我校在课堂改革上做了一些探讨,每个学期都定期开展"一人一课""同课异构""常态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加强了课堂教学的规范管理,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这改变了以往教师主讲,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要求教师务必做到"精讲多练",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正>读完韩合班老师的课堂叙事之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这节课,没有声光电并用的多媒体手段,没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小组展示,教师仅仅借助不温不火的对话,就把一群尚在虚拟动漫中生活的五年级孩子,带入了对法制和人性的哲学思索中。古人云:大道至简。在课堂问答这个看似普通、简单的教学方法里,其实隐藏着许多需要我们探寻的秘密。以下我就从意义、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对其略作分析。一、课堂问答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研究者总结出来的超过200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育领域,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走进我们的教学当中,并被广泛应用。"翻转课堂""微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开始与各科教学紧密相连。对于高中政治而言,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是高中政治老师普遍头疼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政治教学实践提出基于微课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单元知识讲评课成为学生喜爱的高效课堂,以"至理数学"教学主张为指导,在实践研究中,形成"两主体、三阶段、六任务"的单元知识讲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均为单元知识讲评的主体,在"课前准备""课中讲评""课后跟进"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承担分析、赏评、支持三项任务和自评、助评、自省三项任务。  相似文献   

19.
蒋晓冬 《学子》2013,(9):95
英语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是教学中的指导者。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仍然有部分老师偏爱满堂灌。让学生成了英语学习的旁观者。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用"画""唱""演""玩"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大部分的"画""唱""演""玩"都是教师花很多的时间在课前准备好的。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师放弃了这种传统的方法。随着政府对教育的大力重视,"班班  相似文献   

20.
<正>听杨卉老师执教《月光启蒙》第一课时,笔者顿生感悟:一节恰好的课堂,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起舞",如此美好。杨老师课堂的"恰好"表现为诗意氤氲、思维激荡、生态盎然。一、诗意氤氲,让学生沉浸在美好中杨老师的课一直不散的是浓郁的语文味。文题是在学生的朗诵中揭示的,由此,于不觉间教师对学生开启了系列"启蒙":"篱笆""时辰"的词语教学中,原本"笆"第一声,"辰"第二声,但在词语中要念成轻声,学生这么一念,感觉带来了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