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一、设问教学情境,猎取信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引导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也指出:"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获取学习信息。教师不是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以创设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2.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选自《学记》,其含义是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个原则如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指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数学问题,并创造一个能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的数学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3.
《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强调通过师生谈话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可以说这都是情境教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4.
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教学中采用启发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适当地启发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启发教学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置来落实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中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所以问题的设置应该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遵  相似文献   

5.
一、重视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同时还要注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首先,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真实的问题"是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问题: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再次,问题情境要紧扣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不同的策略,深度挖掘科学课程各方面的资源,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真正的课堂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那么启发思维就更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了。在中国古代就有所谓"君子之道,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牵,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强而弗抑,学生学习起来才感到轻快;开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启发诱导。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能促进学生的交流讨论,使课堂学习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9.
童旭峰 《考试周刊》2013,(66):149-149
<正>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属于会考科目,普通中学大都不太重视地理学科教学。作为地理教师,我们绝不能放弃,应该做好分内工作,不但要把地理教学搞好,而且要把地理变成学生真心喜欢的一门学科。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呢?以下我谈谈看法。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导入是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在讲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一节时,我首先讲了一个故事让学生思考:"7月底,美国的青年学生Tom孤身一人从晴空万里的洛杉矶来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上学期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优质课竞赛,在执教《认识循环小数》一课时,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一、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将摆脱不了对老师、对同学的依赖,无法养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绝不能省略学生"自主思考"这个关键的环节,也绝不能让"自主思考"匆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强而弗抑":"让学"课堂下的教师教学之境所谓"强而弗抑",意思是要鼓励学生尽力钻研,切不可压制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见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强"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尽力钻研探索未知的愿望,激励学生萌发积极思维的动机,自觉地使寻求答案的认识活动有始有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兴激励之举,废压制之为,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思考起源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部分老师对情境的选择和使用不当,致使一些数学课为"情境"而"情境",从而使数学课失去了应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学记》中有言:"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该论述明确地提出了教学不是等待,而是要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疑为源,以思为根,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贴近学情,唤醒学生的质疑意识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吃准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积极地研究生活现象,学习从生活原型中获得启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得到调动。但许多课堂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升少了。我认为,教师在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对如何扎扎实实教数学,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值得思考。一、善于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想。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我们要让所创设的情境,数学问题多一些,思考价值高一些。如"椭圆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但绝不能否认教师的主导性和组织性。创境激趣,是学生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引发思考的前提条件。教师创设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之后,学生自然会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从现代观点来看,也就是将思维训练寓于启发式教学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这种形式达到培养思维能力这个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要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问题,产生求知冲动,因此情境的创设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必须是对学生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思考且要有一定的障碍,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从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情境的创设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状态,以通过自身努力与小组合作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中,对计算教学的要求从目标、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关于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创设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计算教学根植于具体情境之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活力。但需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要紧扣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不能囿于情境的需要,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情境应该给学生提供出相应的学习材料,并且蕴含数学知识。还要注意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19.
使教学沦为单一化的接受理解学习方式和向40分钟外要质量,是当前前置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前一个问题的解决在于前置学习单的设计既要"道而弗牵""开而弗达",又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当堂练习和将前置学习放在课中进行则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战国晚期乐正克在《学记》中这样论述过教与学的关系:"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一观念同样契合今天的"少教多学"理念。"少教多学"的终极教学效果一定是"高效率、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