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芦敏 《文教资料》2014,(19):73-75
蒙元前期,数次出兵朝鲜半岛。元朝建立后,一方面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并在其地设置达鲁花赤、征东行省。另一方面与高丽保持和亲,将公主下嫁于高丽世子。通过辽东陆路和太仓、庆元、泉州等海港,包括公主、官吏、文人、武士、商人、奴仆、罪犯、流民在内的大量华人迁入高丽,为朝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民族融合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高丽忠烈王于高丽元宗十五年(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娶元世祖之女,同元朝正式建立了联姻关系。忠烈王以贵为元朝驸马的身份,频繁来往于元朝与高丽之间,不仅提高了其本身的地位,在政治上为高丽赢得了尽可能多的好处,而且密切了双方的关系,为双方和平友好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试析蒙元支配对高丽王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元朝统一中国事业的结束,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高丽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随之受到元朝的干涉和控制。元朝对高丽的政治干涉、经济盘剥、军事高压,严重损害了高丽的独立自主。但另一方面,双方的人员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和增强。双方通过人员交往、通婚、杂居也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4.
元至元十一年,高丽忠烈王娶元世祖之女,同元朝正式建立了联姻关系。忠烈王在位期间曾同蒙古公主、世子以及所携带的高丽官员频繁如元。忠烈王的如元活动,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的地位,为高丽自身发展赢得了空间,同时也改善了双方关系,推动了双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元世祖朝东宁路的立废是元朝与高丽特殊政治关系的产物,同时又与高丽政局的变动、元朝对高丽统治策略的转变等密切相关。隶属于元朝的东宁路最初统辖着六十故城的领地。东宁路主要由归附元朝的高丽人进行统治,元朝则派达鲁花赤进行监临控制。倚元立国的高丽王不愿在东宁路的归属问题上与元朝产生冲突,而只是竭力维持现有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中国和朝鲜半岛上的封建王朝都处于革故鼎新时期,社会结构的解体和重新组合直接影响到国家关系的矛盾与平衡。本文仅就高丽与北元关系对明与高丽关系的影响作些探讨。历史上,朝鲜半岛和中原有着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918年,新罗贵族王建统一朝鲜半岛,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和中国的辽朝、金朝、元朝都有着政治上的藩属关系。特别在元朝,这种关系超过以往任何朝代。高丽国王是元朝征东省左丞相。自忠烈王以后,历代国王都娶元朝公主为妃,成为元朝皇帝的附马,“来往于元首都就像蒙古的地方官…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方面,高丽女性通过元朝朝廷中的亲高丽势力和高丽国内的亲元势力,间接地发挥作用,使两国维持和平、稳定的关系,但她们的家族利益受损时,她们也危及高丽的安全。在经济方面,高丽女性在国内通过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在两国的经济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进入蒙元长期生活的女性更是推动了两国间的经济交流。在文化方面,高丽女性加强了两国间的服饰、音乐舞蹈和儒学、佛教、巫教等思想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伴随元朝与高丽王国宗属关系的确立而形成的高丽贡女制度,在近百年间,促使大量丽女性流入中土,成为中外交流史上一种独特的政治、社会和化现象。这些入元的高丽贡女,大部分进入了元朝皇宫。在长期的宫廷生活中,她们不仅适应了元朝的生活环境,也把高丽化带入中国,并通过自身地位的改变,对元朝与高丽王国的国家关系以及两国国内的政治、化等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元朝与朝鲜半岛的高丽政权在元至元十一年(高丽元宗十五年,1274年)确立了“舅甥之好”的姻亲关系。元丽姻亲关系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双方文化的交流。双方在日常生活物品及饮食文化、风俗文化、歌舞艺术、书籍以及建筑、医学等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对两国社会进步、文化交融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368年明朝建立,中原政局大势已定.明朗日益强盛,北元势力渐衰,一向以事大为外交原则的高丽,于辛禑王时期,一改恭愍王时期的亲明政策,恢复与北元方面的外交.这种对明朝外交倒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受到北元势力对高丽内政的影响,另一方面归因于明朝对高丽政权的态度.辛禑十四年,高丽征辽失败恢复与明朝的外交并与北元断交.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普遍注意到了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的关系,然对与女真族兴起的关系却关注不够。事实上,明末东北地区自然灾害频仍,促使女真族内部相互攻掠,建州女真乘机兴起。灾荒也成为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因素之一;政策失误与自然灾害交互作用,亦使进入辽东的后金陷入困境。皇太极统治时期灾害不断,他除了调整政策、发挥八旗的作用、逼迫朝鲜提供经济支持,便是大规模掠夺明朝,既削弱了对方,也有助于渐渡危困。但无论明朝灭亡抑或女真族兴起,自然灾害的作用皆视乎王朝政治与人类社会基本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的“跨界民族”,关于中国境内的朝鲜族的起点,大体上存在三种看法,第一,认为应追溯至元代明代;第二,认为起于明末清初,第三,始于19世纪中叶迁入,本文根据史料进行分析,阐述了明代朝鲜族移民辽东的原因,迁徙途径及其开发辽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后期,建州女真势力渐强,严重威胁到辽东都司东南部地区的稳定。本文根据明代文献资料,梳理定辽右卫迁治凤凰城的原因及其作用,探讨定辽右卫迁治以后辽东边疆结构的变化,从而为明代辽东边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试论奇皇后对元末元丽政治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丽关系在古代中韩关系史上极为特殊,双方存在着不平等的朝贡关系,高丽贡女制度就是具体表现之一。由此元末出现了一位足以影响中韩外交关系的特殊人物——奇皇后。奇皇后在元末中韩关系,特别是恭愍王反元运动及元朝武装干涉高丽国王废立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辽东武官的研究已颇有成果,但多集中于探讨具体将领或将门。梳理辽东边疆危机相关史料,重点研究辽东武官集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分析李成梁等高级武官权势的构建过程及总兵系统对世官武职的吸纳等内容,探讨武官集团对辽东军政体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朝两国宗藩关系密切,朝鲜使臣朝贡络绎不绝,特别是明朝迁都北京后,鞍山地区成为必经之地。关于这一点,《朝天录》中留下了许多记载。本文利用这些珍贵资料,对明代鞍山城池与山川风貌重新进行梳理,以求有助于东北地方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明代朝鲜朝贡路线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国与朝鲜关系十分密切。朝鲜通过定期向中国朝贡来维持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其朝贡的路线也几经变化,经历了由海路到陆路再到海路的演变过程路线的变化与两国间的关系及国家间势力的强弱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特殊的戏剧类型,青楼剧有其独特的渊源、兴起和发展。其兴起不仅与元代社会市井都会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关系,且与戏剧艺术的魅力紧密相联。它虽在元末走向式微,但其影响仍存,尤其在明清时期的戏剧里,依然可见其或显或隐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