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2013年7月底举办的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我市谭惠琼老师执教的《奇妙的克隆》荣获一等奖。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奇妙的克隆》这一成功案例,能给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一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这一观点现在已逐渐成为了老师们的共识。而所谓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在宁波听特级教师黄孟轲上《祝福》一课,感受到其明显彰显了小说文本中"我"的作用。我以为,这种解读更加接近鲁迅写《祝福》的初衷。我在该课的基础上,试补充一些材料和分析,以期对《祝福》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祝福》一课的常规教学无非有这样几种方式:突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来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对鲁迅作品语言的赏析;把欣赏的重点落在鲁迅小说中的"看"与"被看"的关系上;把文章的主题定位在"祥林嫂的命运就  相似文献   

3.
说明文教学向来非常枯燥,原因似乎是其语言不够生动,其道理不够浅显。一般来说,上课时讲讲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没有幽默可以立足的地方。然而,笔者在上《奇妙的克隆》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时却好好地幽默了一把。  相似文献   

4.
那天是我的语文课,学习的课文是科技说明文《奇妙的克隆》。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克隆?一位同学举手作答,我后来又补充说,性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克隆是一门利用无性繁殖繁衍生物的新兴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5.
当前,初中说明文教学的着力点都是放在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这些问题上,忽略了读写的教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初中说明文教学的高效性呢?我很想在这方面做个探究:于是,在教《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我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71):38-39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于理解文本的内容,更要知道文本是怎么表达的。本文以《半截蜡烛》的教学为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一个好故事是怎样炼成的",从中领悟表达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写作的技巧,实现阅读教学从理解走向表达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白文本补白的意义。我喜欢把这一活动当成是演员"幕后"的再现,它什么时候进行,进行到什么程度,都应以努力服务文本为主旨。一、忌"枯燥乏味"集体备课《她是我的朋友》时,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应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水准。如何提高这一能力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在于"读"。一、以读者的身份读教学一个文本,不管是第一次还是多次接触,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忠实的读者。每一个文本,至少要读三遍,或默读,或轻吟,以求读出文章脉络与主旨。有一次,我在办公室轻声吟咏七年级下册《回  相似文献   

9.
"克隆羊多利",我想很多人对这一名词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是,什么是克隆?什么是克隆技术?可能就不会有多少人说得上了.在教说明文<奇妙的克隆>之前,我对克隆的含义也等同无知,就如同很多人被所谓的"纳米"技术的广告忽悠了一样.面对教学中遭遇的如此尴尬,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文本解读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发生在读者、文本、作者之间的一种理解与对话的交流活动,是一种读者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参与建构活动。但文本解读并不是随意的,它必须是有一定标准的,有一定边界的,超过这个标准和边界就会曲解,甚至错误的解读文本。我认为文本解读应注意以下四方面。一、准确有味准确,就是对文本理解正确而没有偏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拿《学会合作》这篇课文来说,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很多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理解‘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上,结果上成了品德  相似文献   

11.
乔新民 《科学课》2009,(1):61-61
读了余丽华老师的《口服液小瓶的妙用》一文(见《科学课》2008年第10期),很受启发。我也把自己发现的口服液小瓶在科学教学中的奇妙用途作为补充,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文本教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有效的渠道,在"学讲方式"下,语文教师需要灵活的处理文本教学。文章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的文本为例子,从我可以、我疑惑、我认为、我追寻等四个方面层层深入地探寻文本教学的方式,以期以点带面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读了余丽华老师的《口服液小瓶的妙用》一文(见《科学课》2008年第10期),很受启发。我也把自己发现的口服液小瓶在科学教学中的奇妙用途作为补充,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14.
一方新见解、一个新方法、一种新理念,都能丰富我们的文本资源,所以我们尽量想追求合理地去创新解释,以此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挖掘我们的教学深度,让我们在教学里得到提高。我的想法变得清晰得益于王君老师的见解,她的《喂——出来》教学实录有这样的话:人教版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定位为"环保"主题,说:"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教学用书和许多参考资料均将本课的目标定位在了解德国的民俗风情和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上。然而,我在反复研读文本时,文末的"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一句中的"思乡"二字让我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2006,(6):30-30
唐书杰:《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事理性说明。“克隆”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尽管作在说明过程中力求简洁明了,尽管他还力求借助“奇妙”来引人人胜,但仍难以回避其深奥的专业特性,这无形中给教学出了一道难题。面对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章.梁老师采取的是避难就易的方法.以“找寻信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很快理清了章的脉络.把握了章的主旨。这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信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网络备课,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文本资料、文本教学设计、文本教学理念等诸多问题。下面以《推敲》一课为例,为了上好《推敲》这一课,我把《推敲》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稿放在了凤凰语文网上,期望得到各位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在网络上各位网友、教师、专家对我的教学设计热切关注并建言献策,让我备感欣慰与激动。总的说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教学设计》2010年第9期刊登了山东单县王元安老师的文章《对"文本解读个性化"的思考》。文中,王元安引用了《丰碑》一课的一则教学案例,转录如下:师:你们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我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他是个关心集体的英雄。生:军需处长是一个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好战士。  相似文献   

19.
正2006年,我推出了《木笛》一课。《木笛》的教学我力求层层叩击文本,在学生、教师、文本的多向互动对话中,在"泣"和"诉"两个层面上铺设"幽幽笛声如泣如诉,荧荧烛光告慰亡灵"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一、留白——疏密相映,天地自宽留白是相对于急收而言的。急收是指表达者因  相似文献   

20.
《外国小说欣赏》这一教学模块使许多老师产生教学上的困惑,本文梳理出笔者自身在教学时产生的困惑,通过分析探讨把该模块的教学定位为"小说文本的解读是基础,单元话题知识的掌握是延伸点,应试能力的提高是训练要点",并提出设计教案要有文本意识、单元话题知识意识、能力训练意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