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是自我表扬,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个乖孩子,简直可以说“乖”到了逆来顺受的境界。因此,对于时下非常流行、非常普及的“叛逆”一词,我一直不太理解。可能是上天不满我的无知吧,仅仅几天工夫,我不仅透彻地理解了这个词还亲身实践了一番,要知道,我真的不想叛逆啊。  相似文献   

2.
袁跃峰 《特区教育》2010,(10):52-52
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人,一直以来我对父亲的不荀言笑感到非常苦闷,因为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有一个可以向他人炫耀的父亲。但自从那件事之后我终于理解了父亲对我的爱。  相似文献   

3.
大家对"拖延症"这个词可能并不陌生,很不幸,我就有拖拉的毛病,至于如何患上的,追根溯源,还得从小学一年级的暑假说起。那时候,我伟大的母亲逼着我写字。这本来也没啥,可是她偏偏要我写小一号的字,还说这样可以加快写作业的速度,这不是摆明了要为难我吗?我在写字台前磨蹭了半天,不想写的情绪一直困扰着我。等我终于写好了才发现,妈妈对让我练字这件事似乎已变成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后来更是再也没有提起过。  相似文献   

4.
<正>不知什么时候起,总是喜欢对着干。若有人要我往东,我便硬是要掉头往西走。老爸的口头禅也改了:"我看你这个人越来越不对劲了,越来越叛逆了。"上个星期六的早晨,一起床就什么都不想干了。对着枯燥的作业,咬咬笔,转转书。一想到今天下午还要学这学那的,就很烦躁,这种生活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相似文献   

5.
我曾猜想,是不是每一个叛逆的高中生都如我一般不肯承认自己的叛逆。觉得这个词庸俗泛滥,而自己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点与众不同。我们抗拒这个词,并一路挣扎前行,等到走过了,回望以前的路,却往往脱口而出:"那时候,我很叛逆!"——题记进入柳铁一中的时候我还没满16岁,与一起入学的尖子生们一样,我对这所重点高中怀有无尽的期待。那时候我的设想是,高考随便考上一所211大学,读自己喜欢的中文系或者历史系。当然那只是设想,是一个15岁少女的设想。高中生活真真正正地来临,繁忙新鲜的社团事务与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一向习惯了没日没夜做作业的我不由得一愣——那时候,我尚没意  相似文献   

6.
"叛逆"这个词似乎被绝大多数人判了"死刑",认为叛逆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但是,偏偏我这个被大家认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却很想当一个叛逆的孩子…… "琪琪,吃饭咯!"伴随着妈妈的一声叫唤,一早上都躲在书房里看书的我穿着拖鞋"踢踢踏踏"地走下楼来."妈,要帮忙吗?"  相似文献   

7.
周彬 《湖北教育》2007,(11):41-41
一次非常真实的听课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的是一位可以与我直面谈话的朋友,听课的学生中有一名和我非常亲近的孩子,基于这种人际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更为真实地对这堂课进行对话与反思。课后,我问那位孩子:"你觉得这堂课上得怎么样。"他说:"就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8.
英语词汇finish一词的主要基本意义是"完成、结束",不完全对等于汉语的"完了",或"完成"。因此,把英语表达式I’m finished理解为"我完了",或"我完蛋了"的意思,是一种望文生义现象,是由于缺乏语言使用环境又被汉语翻译误导的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9.
王燕 《现代语文》2007,(8):86-86
高中语文第二册(鲁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对《西江月》二词的解释是:“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教师用书》上也说“应当从正面理解贾宗玉的叛逆性格。”对此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西江月》二词是贾宝玉的真实写照。别的且不论,“愚顽怕读文章”确是事实。综观《红楼梦》一书,  相似文献   

10.
翻译(笔译)是写作,但是不自由的写作。译者须听从他者,即听从一个以词语形式存在的文本。翻译者基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破解语言符号。把握词语的意义,穿透言语的外壳,已进入翻译的程序,进而须追踪文字的精神,理解文本的意义。理解伴随着解释。在理解和解释中,陌生、僵死的东西转变成绝对亲近的和熟悉的东西,从而把对原文文本的理解转述为另一种语言,变成一个新的文本。"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亦即"应用"。但是"创造"不可以任意曲解原文所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家我是乖孩子,在学校我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一直非常快乐,在我的词典里没有"忧愁"这个词。可近来我有点烦。我想做十全十美的学生。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不只会学习,我还很有才华。虽然有想法,  相似文献   

12.
英语小字典     
今天要教大家一个短语,这个短语是非常非常"日常"的,实用指数很高哟!就是"cry uncle"。叫叔叔?呵呵,它的意思还真和"叫叔叔"有点关系,它的意思是"我投降,饶了我吧"。同学们在玩闹时,如果一方打不过另一方,往往就会求饶,这时我们就可以说cry uncle。除了"cry uncle""say uncle"。有人说这个词  相似文献   

13.
那个暑假     
费慧 《新高考》2010,(11):62-63
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在记忆里成为青春的陈列物。我知道我考的还可以,因为文综有几道大题被我"背到"了。但分数没有下来之前,我不便明说。考试结束的那个晚上,学校要我们清理铺盖全部走人,说白了是怕我们闹事。但我们学生都不肯走,因为男生们压抑了几个月的"球瘾",现在要爆发一下;女生们是当然的啦啦队。这当然是"借口",三年来一直悬在头顶的"剑"终于落下来了,谁都松了一口气,想做点什么来纪念一下。青春热血时期,做了三年的乖孩子,现在要以另外的面孔来释放一下。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秘密     
父亲从小就没有父亲,他们兄弟姐妹四个跟着我的祖母生活。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发明"社会救济"这个词,更别说有"政府援助"这回事了。这个五口之家的生活一直很窘迫。由于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父亲在日常生活中显得非常吝啬。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2006,(Z1)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对于我这个一直依赖在父母身边、去年却只身一人赴英国求学的人,终于有了切身体会。我所在的大学位于伦敦以北的一个小镇,中国学生一直很少。正是这个原因,我和中国学生特别亲近。我和另外三个中国学生合租下了一幢二层英式小楼。因为这小楼位于较热闹的街边,大家上学下学、买东西,都要经过这里,都会进来坐坐。每逢节假日,大家也会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高考时,经过了三年的"辛勤劳作",检验我们"劳动成果"的时刻终于到了,但是考试结束后学生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作为一名高三老师,我也是心情忐忑地在第一时间做完了试题。我深深感受到:新课程在加强历史基本知识要求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对新材料信息读取、理解材料、总结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7.
特殊礼物     
"孩子,今年生日妈妈要送你一份特殊1的礼物。"生日前夕,妈妈微笑着对我说。我格外开心,于是我天天猜测着这份礼物是什么,急切地期盼着收到这份礼物,有时甚至在睡梦中还抱着妈妈送的礼物呢!生日这天终于到了,终于可以收到妈妈的礼物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的脚步特别轻快,心情非常好。我一路上琢磨着:妈妈会送我什么礼物呢?是一个芭比娃娃?还是一个哈喽凯蒂?也许是一顿有异域风情的晚餐!想着这里,我不知不觉  相似文献   

18.
假期结束终于开学了,迈着轻快的步子刚进教学楼,就看到了走在前面的“小胖子”黄业成,我忽然想要和他“亲近”一下:我轻轻地、快步跟上,很“哥们”的把胳膊搭在了他的肩膀上。可刚要捏着逗他时,我的心中忽然掠过一个奇怪的想法——我要是年龄大了,甚至老了,还能和孩子们这样“闹腾”吗?  相似文献   

19.
<正>想去青岛由来已久。在我心中,青岛一直都与一个词同义:幸福。如果幸福可以具化为某个地标的话,那么它应该是皑皑白雪的北海道,薰衣草漫山遍野的普罗旺斯,小船悠悠的威尼斯……而自从第一次在明信片上看到青岛,我就觉得,青岛应该是我实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理想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等到好时机。在年庚新旧交替之际,我从南方直飞胶东半岛。青岛,我来了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0月16日,我国气象学主要奠基人叶笃正安然离世,享年98岁。直至他去世前不久,他还对前去采访的媒体说:"我一直觉得时间不够用。"叶笃正去世后,他的学生们追忆起老师,不约而同用了同一个词——伟大。在学生眼中,无论是学术造诣,还是人格品行,叶笃正都配得起"伟大"一词。70年问天,叶笃正结束了这一段漫长的求索之旅。追风逐云,他在废墟之上建起了一个无人敢轻视的气象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