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正>厌学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表现为对学习失去兴趣、讨厌学习,在学习时容易感到痛苦、烦躁。这类情绪在初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对初中生的学习有许多不利影响。本课将厌学情绪具体化为“厌学怪”,根据“情绪反映需要的满足程度”这一理念,通过“抓捕厌学怪”“解读厌学怪”“打败厌学怪”这3个活动,旨在让学生觉察厌学情绪,找出情绪背后的需要,并寻找资源满足需要,以此来调控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2.
陈向阳 《考试周刊》2009,(6):221-223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容易走进爱的“误区”,总是以为“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然而.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因为“爱”而过度紧张、承受一定心理压力并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师经过一系列的暗示教育、赏识教育、榜样教育等“爱的教育”,可以有效疏导孩子的厌学情绪。让师爱与学生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部对北京市宣武区7所普通中学进行了调查,在2511名初中学生中,“厌学”学生有571人;对扬州市14所中学的1365名初中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有“厌学”学生268人。“厌学”学生在各地区都达到了20%以上,至于存在各种“厌学”情绪,但还没有成为“厌学”学生的人数则更多。一、学生“厌学”的成因前不久,我在本校也搞了一次调查,发现学生“厌学”的形成大致有以下三点:1.学校教育中的失误——“厌学”与“厌师”有关调查发现,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某老师,就喜欢该学科的现象,这说明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调查中,学生们认为…  相似文献   

4.
中专学生有着学习基础差、思想活跃、个性强烈等特点.目前,中专教育工作者较为忧心的是许多学生表现出来的厌学情绪.要克服这种厌学情绪,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5.
邓吉华 《云南教育》2005,(34):48-48
长久以来,学生的厌学情绪一直是困扰教师与家长的难题。随着教育界对如何防治这一问题的不断探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显现。孩子出现了厌学的苗头,只靠学校里的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往往事倍功半;若父母配合学校,做到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和教师一并寻找使孩子从“厌学”变为“好学”的路径,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调查研究及生活经验表明,凡是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轻重程度不同罢了。对于这种普遍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厌学情绪,人们曾作过一些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根据现有的资料文献看,多数学者都把厌学的成因归结为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即认为学生厌学是因为学生认识模糊、情绪消极、意志薄弱以及行为懒散造成的。这种观念也得到家长及教师们的普遍认可,因此,对于学生厌学,他们采取的相应对策就是耐心说教、严格要求和反复督促。但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证明,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厌学情绪的改善。笔者认为,要想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新的正确的心理诊断,从而对学生厌学的成因及教育对策作出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7.
“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在当前的大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这种厌学现象。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农村小学厌学的情况已处于比较严重的状态,据调查,某小学三年级一个班55个学生,有67%的学生有轻度厌学的现象,有19%的学生有中度厌学的现象,有2%的学生有重度厌学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
  中小学生的厌学问题,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厌学不仅对构建高效课堂造成阻碍,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诸多负面影响。研究解决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的厌学情绪,不仅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厌学情绪,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情绪,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学困生"。有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占总数的5%~35%。这种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负面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反应模式。其原因包括:学校方面因素、自身方面因素、家庭社会因素等,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全社会都在关心的问题。本文就"缓解中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当前学生中心理压力过重,焦虑、依懒、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必须针对这些情况开展心理指导。如个别谈心、帮助学生建立“帮教对子”等。特别是对一些物理成绩差,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挖苦、不歧视,帮助他们提高,克服“天生笨”、“我不是学物理的料”等思想,使他们懂得“人无完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而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后进生切忌“冷酷无情”、“消极刺激”,力求达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之效。用自己的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逐步唤起他们勤奋学习物理、追求进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有的教师过分夸大对学生厌学的估计。我以为教师的这种认知是偏颇的。《关于初中生厌学的调查报告》(本刊1992年第2期)提出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认为乐于学习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3.70%,厌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1.21%,厌学的学生多于乐学的学生;而学生自己认为乐学的占学生总数的38.5%,厌学的占学生总数的5%,乐学的学生远多于厌学的学生。教师对“厌学”现象的估计与学生厌学的事实相差甚远,这说明教师中存在着一种形而上学的学生观。它表现在教师的教育实践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凭主观臆断或停留于对表面  相似文献   

12.
目前,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厌学情绪,并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学生厌学的现象常常表现为:讨厌学习读书,一看书就心烦意乱;公然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讲话、睡觉;做作业不认真,或抄袭作业;常流露“读书无用”的言论,表现得贪玩或出现早恋。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探索,从心理学角度对学生厌学问题作以下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学困生是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群体,其学习成效与整体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将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学困生语文厌学情绪是教师必须密切关注的方面,要对其现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教育。一、高中语文学困生厌学情绪成因简析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一些学困生呈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烦躁、悲观。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厌学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急速下降,间接后果则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及人生价值。作为起始年级的教师,有效地遏止七年级学生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的萌芽,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学校的稳定发展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要用充满爱心的教育,形成师生间稳定和谐的“情感场”,使学生充分体验快乐中的数学,养成愿学、乐学、善学的情感态度,真正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一基本出发点,切实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戴娴 《考试周刊》2015,(7):163-164
小学时期,各年级阶段学生厌学情绪程度不同,往往在小学3-4年级时学生厌学表现得尤为明显。小学时期厌学具体表现为学习缺乏自觉性、兴趣性、效率性和主动性,同时学习带有依赖性,注意力也相对分散。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学生自身发展原因、家庭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社会原因。为了缓解学生厌学情绪,文章从学生学习心理、家长教育态度、学校教育方式及社会风尚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学生有厌学情绪是学校中的一种现象、家庭中的一道难题,从教师、学生自身以及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几点改变学生厌学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一家青少年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初中生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仅占10.7%.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为学生的厌学问题而感到忧虑.简单地说,厌学就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意从事各种学习活动,比如听讲、做作业、温习功课等.实际上,几乎所有学生都存在着厌学这种心理状态,只是表现轻重有差异而已.而厌学情绪的产生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艳平 《考试周刊》2009,(30):82-83
评价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所谓否定性评价语言,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的否定性评判,也是教师给予学生自我反领悟的反馈.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出调节。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真诚赞美的同时,善意的否定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否定性评价的方式不同.收到的教育效果也大相径庭。委婉的评价可以引领学生走入正确的轨道,过于直白的断言或许会造成一些教育教学上的消极影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20.
陈彩明 《现代语文》2014,(12):82-83
初中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成长养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生理的青春期又导致他们的需求多变,因此,中学生常常在“乐学”与“厌学”的两界间徘徊。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剖析学生“乐学”与“厌学”的成因,纠正学生的错误心理,让学生在学习的轨道上不断前行,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实践中,学生的“不满”是“乐学”的外在表现,而“满足”中则不仅包含了“厌学”,也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如他们已发现语文的魅力,对自己的所学感到满意,等等。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致力于剔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构建满足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大力开发学生的“不满”情结,引导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探索,不断成长,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