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古体诗又叫“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其名始于唐代。唐人把唐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  相似文献   

2.
殷璠声律说之所以有很多费解之处,是因为他的声律说的内容比较复杂。他确实反对齐梁声律,认为不必严格遵守近体诗律,但又注重声律,事实上接受了近体诗律。他的声律标准,一是雅调,讲声调之雅特别是格调之雅,声律依诗的雅调兴象而随任自然;二是兼容并包,既闲新声即熟悉近体诗律,复晓古体即通晓齐梁体之前的古代声律;三是词与调合,即声律要与高雅格调相合,要随诗的内容格调而变化,根据其他具体情况处理声律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高度评价不合声律的刘虚诗声律宛态,无出其右。  相似文献   

3.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它包括律诗、绝句和长律。这种体裁的诗歌兴起于齐梁,完成并盛行却在唐代,所以唐人把它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而把唐以前的汉魏六朝诗称为古诗(包括五言、七言和乐府),把唐以后模拟古诗,不按近体诗格律写的称为古代诗或古风。  相似文献   

4.
根据歌辞与音乐产生先后的不同,唐诗的入乐可分作由乐以定词、选词以配乐与因诗以作曲三种情况。不管何种入乐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代文人与乐人互相成就的关系;而且同一曲调的不同歌辞,有时还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入乐。唐代的宫中集体创作多以生产入乐歌词为目的,歌词与乐曲往往差不多同时创制,故而要求歌词与音乐双方能够很容易地匹配起来,使得讲求声律、极易入乐的近体诗在唐代成了一代乐章。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从汉以后出现五言诗和七言诗,到魏晋南北朝,就越来越注意诗的声律,大抵已有律诗的雏形。至唐,诗人总结前人的经验创造出律诗和绝句的诗歌形式。这种诗有严格的格律,和以前的诗不同。为了便于区别,当时诗人把所有的律诗和绝句叫做近体诗。否则,就叫古体诗。这种划分后人一直沿用。古体诗的格律宽,近体诗的格律严,因此讲诗的格律,就是讲近体诗的格律,本篇拟就  相似文献   

6.
近体诗的声律形式,发端於齐梁,成熟於唐代,其间约二百年左右,不少学者和诗人殚心力而探索,竭才智而求精,付出了巨大而又艰辛的劳动,最后他们以一束艳丽的近体诗形式之花奉献给人间,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宝库。时隔一千多年,我们再回过头来重温近体诗声律形式形成的过程,不惟缅怀先贤卓越的创造业绩,更为由此可以引发出我们许多思考,而这些思考却又大大有益于我国目前诗歌创作事业的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前人多把唐代的"乐府体"诗错误地视作徒诗.事实上,唐代"乐府体"诗在体性界定上应是拟歌辞.其特点有三:一是在"拟"前代歌辞的基础上写成的;二是体现出典雅化和整饬化的特点;三是表现出入乐期待性."拟歌辞"概念的提出,在唐诗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白诗散论     
一、关于李白诗歌的体裁有唐一代是诗体的大发展和完备时期。胡应麟在《诗薮》中有这样的感叹:“甚矣,诗大盛于唐,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诗歌体裁发展到唐代,可谓是一次集大成。而且唐人还开创出了自己的独特诗体——近体诗。近体诗自“沈宋”二人的倡导和实践,至初唐后期定型,成为唐代占有统治性地位的诗体。  相似文献   

9.
唐代近体诗中的对偶形态有形式和内容两种,形式上的对偶是声律上的平仄相间、相对、相粘,它们构成三维对偶状态,体现出汉语文化的精妙;近体诗内容上独具特色的对偶只有偷春格、蜂腰格、扇对格、全首对格和俱不对格五种。  相似文献   

10.
《乐府诗集》收录温庭筠32首"乐府倚曲",它们既区别于温庭筠的相和、横吹等七类乐府诗,亦不同于元、白新乐府。郭茂倩专设以"乐府倚曲"之名,隶于"新乐府辞"类下。根据唐人"倚曲"的创作特点,"乐府倚曲"即温庭筠倚声而作的乐府诗。倚曲通常限定为某种特定场景倚声制曲,辞乐结合紧密,二者相谐,要求创作者具备全面的音乐、文学素养。温庭筠所倚之曲并非古题乐府旧曲,亦非隋唐燕乐之曲,而是作者自创新曲。曲辞遵循乐府传统,或采前世可叹之事补充新辞,或讽兴现实以贻后世审音者采入乐府。郭茂倩"乐府倚曲"的设立,明确了其乐歌性质及创作方式,还原了其独特的艺术生态。"乐府倚曲"对乐府诗传统辞乐关系作出了新的拓展,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它与中晚唐时期诗、歌、词、令等音乐文学的创作情境具有相通性,提供了理解与阐释晚唐艺术经验及文体生成、演进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俄国现代主义诗歌深入研究,充分阐述了俄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总体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了其特征的成因在于当时俄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以及新旧文化交替与文学艺术丰富的使然。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皖江地区方志中辑存的景物诗文作品反映了皖江一带的自然人文状况和文学创作情况,再现了皖江地区的地理历史风貌,通过对它们进行梳理能追溯山川、河流、植被等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轨迹,为皖江地区的环境变迁提供一定的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分析中西两种文化氛围下爱情诗的差异,探求两种文化观对爱情诗创作的影响以及中西古典爱情诗中的文化异质:诸如爱情观、婚姻观、审美情趣、性爱观等。从文化与爱情诗创作的作用与反作用中把握两种诗歌所展现的不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化艺术的繁荣 ,能够使题画诗在唐代诗坛上崛起。能够使题画诗成熟起来并成为独立艺术种类的诗人可推杜甫。杜甫在题画诗的艺术手法上匠心独运、大胆创造 ,为题画诗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杜甫的题画诗较为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标准。杜甫题画诗所体现的审美标准主要是瘦硬遒劲、骨气刚健 ,这与当时普遍的审美观念相左。杜甫崇尚瘦硬有骨的审美标准 ,主要见于他的题画马、画鹰的诗作之中。这种审美标准的产生 ,有着很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唐代大量写作题画诗的第一人。其题画马诗占其题画诗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些诗不仅表现出杜甫的精湛诗艺.而且反映了他的一系列绘画理论。他强调“写真论”,重要意义在于正确回答了艺术创作的源泉问题;注重“气韵”,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在诗中着意运用“烘托”来表现抒写对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古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作品,经过孔子及汉代儒家学者的整理、传授和阐释,实现的经典化,相当程度的失去了其原真风貌;由秦汉儒家诗学理论确立的中国诗学传统,对个性化的抒情予以遮蔽乃至否弃,对中国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蔡琰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琰是中国古代卓著的女子,能诗文,善书法,妙于音律,她的作品大多散失。我们认为,现流传的三篇诗的内容大同小异,写的却是她被掠、没胡、归汉的苦难经历,抒发她的悲愤,是她归汉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而写的。有五言诗,有楚歌体;或抒情,或叙事。在文学领域里,蔡琰是个有胆识的通人,敢于择取又善于创新,胡笳的声调、楚骚的抒情,民歌的叙事,都大胆“拿来”,丰富融汇,加强其表现手法。其作品创造了一个深刻动人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8.
19.
THREE POEMS     
《English in Education》1985,19(2):67-68
  相似文献   

20.
TWO POEMS     
《初中生》2006,(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