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是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向我们过去所熟悉的新闻理论以及新闻采访与写作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经济新闻。中观经济报道的出现正是经济报道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必然结果。 纵观十几年,可以说经济报道为推进改革开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就卓著。但也应该看到。由于经济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加上我们的新闻理论及采编方式的局限等原因,目前的经济报道还不能完全适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是介于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之间,通过系统地提供有关背景材料,反映重大新闻事件,以及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热点或有争议的问题,透彻地分析和解释这些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后果,展示或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向揭示其实质。简单地说,深度报道不仅要完成新闻的五个“W”,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并回答出五个“W”中的为什么,即为什么此人此时此地发生了此事,为什么会由这样的原因而产生了这样的结果,这样的事件及因果又出于何种新闻背景或社会历史背景之中,此人此事将会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3.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4.
扈美荣 《青年记者》2007,(18):73-7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报道领域常见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记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发生原因、未来发展趋势等作出的深刻思索。是否做深度报道,要依情况而定,深度报道的题材是有选择性的。新闻事件较重大,关系到国家或国际社会的发展,或者是牵涉到的人数众多,或者是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像这样的事件就有必要而且也能深入挖掘出一些深层的东西来。具体说来,下面几种情况的新闻题材是可以进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5.
做深度报道,新闻的时效性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除此还要关注新闻中的人性化成分,要重视人本身的存在意义,探究人本身存在的价值,在新闻深度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对社会的责任。本文对新形势下新闻深度报道体现人文关怀的相关原则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报道深度通过对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材料系统的分析解释,揭示出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后果、趋向等问题,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经济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矛盾,揭示本质,从而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深度",它不仅要表达发生了什么,还要究其原因,探索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并将怎样继续发生。搞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关键是要在深度上做文章。那么如何使我们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具有深度呢?要有个好的选题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是阐明新闻事件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讲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过去和现在,还要预测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还要报道涉及的地方;要报道当事人,而且还要报道相关的人物;要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要有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而且更要用事件本身的典型人和典型实事说话,因此,深度报道具有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8.
端木夏 《新闻界》2002,(3):63-64
说起新闻要有深度,有人动辄便采用“深度报道”的体裁;一写“深度报道”就得长篇巨著,动辄数千言。非“深度报道”的“消息”能不能写出深度?《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肯定的回答。新闻要写出深度是否就得长篇大论?《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否定的回答。《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不过800多字,是短新闻写出了深度之一例。这篇新闻的深度表现在哪里?在于既反映了事实的现象又揭示了事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兴盛的。它的兴盛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它集中地反映了新闻传播与新闻接受的一种内在的供求关系。纷繁复杂的社会十分急促地呼唤着社会认识和社会思辨功能,人们关注的不仅是新闻中有什么,更关注的是新闻中回答了什么。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脑体倒挂、经商成风、知识贬值等社会问题十分严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阵痛困惑着人们。对此,新闻报道应该作出回答,而且必须作出回答。因此可以说,深度报道的兴盛,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改革开放在新闻领域的必然结果。离开了…  相似文献   

10.
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是法制新闻本身的要求,也是当代弘扬中国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法制新闻是通过对典型法制案件的报道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基于此,本文从法制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内容入手,以国内著名的法制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节目作为分析对象,说明目前我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并研究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中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所谓同题新闻,从报道时间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新闻事件发生之后,众多媒体记者同时采写并推出报道;一是新闻事件先由某媒体报道,其他媒体随后跟进。第二种情况中,随后跟进的报道又叫“第二落点新闻”。显然,由于新闻报道是讲究时效性的,第二落点新闻似乎是处在一种不利的竞争位置上:读者已经从先前的报道中了解了新闻事件,对后面的报道还会有兴趣吗?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有。关键是要做出比先前报道更有影响力的新闻来。做更详细的深度报道。一般说来,一篇报道若要产生较大影响,须有一定的篇幅,即做深度报道,因为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作…  相似文献   

12.
一,深度报道的由来和特点。 深度报道(亦称深入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一般的新闻,常常报道事实的片断或概括,常常报道一个侧面、一朵浪花,报道事实长链中的一环,一事一报,简洁明快。这种报道有其必要,也有其好处。但由gf以下原因,人们又不满足于上述报道方式。 a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广阔性,要求新闻有宏观意识; b当今人们主体意识的发展,求知欲望的增强,使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c社会信息的增长,信息变化的捷速,要求新闻突破一事一报,走向一事多报,不断报道,甚至力争同步报道,有时则要多事一报,提供丰富翔实的多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不断提高的欣赏认知和文化知识水平,使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状态从"要我知道"上升成为"我要知道"的高度。蓬勃兴起的深度报道——这种"全息摄影"式报道形式,正是在探寻新闻深层原因的诱因下催生的。作为一种着重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被媒体赋予着引导舆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谢常青 《新闻界》2005,(5):142-143
现代新闻写作向来强调背景的运用,新闻主体事实的意义昭示通常不能离开新闻背景.与一般新闻不同的是,深度报道对于新闻背景的重视与依赖更为突出,其使用新闻背景材料的份量要远远超出其它任何新闻文体.有学者总结,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常应包括12项具体指标的部分或全部: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设性意义.分析这些指标可以看出:一篇好的深度报道不仅要整合历史的、现在和未来的多种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还要整合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的背景,以使置于其中的新闻事件能深刻体现出对人和社会的意义,这样才能把新闻报道的“深度”予以确切体现.可以说,妥帖恰当地运用好新闻背景,是深度报道写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要不要进行深度探索?这在新闻界,甚至在新闻摄影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新闻摄影是运用照相机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拍照、机械记录,还讲什么深度。这种看法阻碍着新闻摄影向深度发展。我认为,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一样,不仅要传播新闻事实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事实表达时代的某种思想与观点,因此必须在报道深度上多下功夫进行研究. 那么,如何增强新闻摄影的深度?我以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立意要高。就是说摄影记者选定的报道主题,要紧扣时代脉搏,揭示时代特征,弘扬时代精神.这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同为一旨。从一些报纸上的新闻照片看,有相当多的作者不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本身已经包含动感,还需要激活吗?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已有石油企业报将社会新闻的采写瞄准到社区,冠名为"社区新闻".何为社区新闻?依笔者拙见,它应当是社会新闻的一部分,同样不受行业局限,侧重于报道社区中与居民的生活有密切关系、能够引起读者关注的新闻.社区新闻的报道领域看似狭窄,但它涵盖一个或多个居民小区,报道领域宽泛,各行各业发生的新闻常在社区口口相传.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强调的是报道深度,用哲学语言来讲就是透过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现象,揭示事物本质与联系以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报道。深度报道不仅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而且能使受众活跃思想,开拓视野。那么,怎样才能把深度报道写得丰满、充实、有深度,让读者觉得有看头,看后解渴呢?这就要求对新闻事件本身进行深入采访,把新闻资源吃干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本质,把握其趋势的报道方式。它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表象后面的真相,把握被局部掩盖着的全局,跨越时空,由表及里,由内到外。因此,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真相的追问,是对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原因的提示,是对新闻意义的探寻和挖掘。  相似文献   

20.
刘丹东 《记者摇篮》2009,(11):27-27
经济新闻是报纸的主打产品之一。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读者,如何使普通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的经济报道形式也正日益走向深度化,由于记者本身的知识局限,实际工作中,很多记者在专业性方面不是很通,他们把大量自己还没“吃透”的经济学术语堆砌在经济新闻中,结果常有运用不当导致报道失实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