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贺的时代 一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那么,李贺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诗为什么很值得一读?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李贺,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七九一),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八一七)。他的寿考不长,只活了二十七岁;他留下来的篇什也不多,不过二百多篇。然而李贺的诗名却可以和一些大诗人并列在一起而无愧色。北宋时宋祁评唐人诗  相似文献   

2.
自居易是中唐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70多首讽喻诗,这些诗篇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这些讽喻诗的特点可以从如下五方面作出探讨。(一)坎坷经历: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形成的现实原因;(二)现实主义诗论: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理论基础;(三)诗歌创作: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四)诗歌形式:自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外在统一;(五)诗歌影响:自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3.
徐璐 《文教资料》2013,(27):7-8
中唐前期诗坛曾一度沉寂,而到了元和时代,诗歌重新出现繁荣气象,各家诗派百花齐放,风格迥异,但都印上了元和时代的特色.年轻的诗人李贺深受元和的熏陶,除去奇诡的个性特征外,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时代社会意义.本文意在品味李贺诗歌,挖掘诗歌背后的社会环境,探讨元和诗坛的成长背景.  相似文献   

4.
李贺(公元七九○年——公元八一六年),字长吉,是中唐时期一个年轻有为的具有法家思想的诗人。他虽是唐宗室郑王的后裔,但家境较为贫寒。他父亲只做过边境上的小官。他自己也只担任过奉礼郎的小职位。他“困顿了一世”(鲁迅语),过的是“衣如飞鹑马如狗”的生活。政治地位的低下,生活处境的艰难,使他能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种种社会危机所造成的国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使他的诗的“命辞、命意、命题皆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姚文燮:《昌谷诗注序》)反映地主阶级革新派的愿望和要求,表现法家进步思想。李贺的一生仅度过二十七个寒暑,他短促一生精力凝结成的诗篇,除散失者外,都收入了《李长吉歌诗》中,存诗共二百四十余篇。《雁门太守行》是其中的名篇。  相似文献   

5.
元和诗苑中,“诗鬼”李贺是一个天才早殁的悲剧诗人。他的诗如空谷幽兰,独具奇诡冷艳的幽姿雅韵,而这正是他惨痛人生心绪的一种特殊悸动。可以说,内心失落的苦闷与灵魂压抑的矛盾,铸就了他悲剧心态的基本情感特征。本文仅以此为视点,通过对李贺复杂的主观心理素质的整体透视,来寻绎其悲剧人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李贺是中唐诗坛上一位独特的诗人.特殊的成长经历与现实生活环境造就了李贺自卑、自负的性格特点.重读李贺著名的鬼诗<苏小小墓>来揭秘其内心世界,获悉他知、情、意三个方面的真实心理.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盛唐的极盛与大历初到贞元中的相对委琐靡顿之后,唐诗发展到元和年间,伴随着政治上对安史之乱的深刻反思,对贞元弊政的革故鼎新,形成了一股创新求变的文学思潮。韩愈主张“唯陈言之务去”(1)白居易宣称“制从长庆辞高古,诗到元和体变新”(2)明人许学夷论中晚唐诗时,突出肯定了中唐诗风的新变,他说:“大历以后,五七言古、律之诗,流于委靡;无和间,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卢仝、刘叉、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诸公群起而力振之,恶同喜异,其派各出,而中唐古、律之诗至此为大度矣。”(3)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更是…  相似文献   

8.
李贺是中唐时期一位很有思想的优秀诗人。把他的诗说成贞元、元和时代的“诗史”或认为他是“理不胜辞”的唯美主义诗人均是不公允的。对李贺诗中所反映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思想情绪,必须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和生活环境去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中唐著名诗人。他少时即才华横溢,“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唐摭言》)。李贺为唐宗室后裔,志向远大,然而仕途坎坷,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不时袭上心头。为表达激愤、伤感之情,他将卓越的才华和全部精力倾注于诗歌创作。李贺吟诗成癖,呕尽心血。  相似文献   

10.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县昌谷(今河南宜阳)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终年27岁。李贺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宪宗执政的元和时代。现存诗24首,艺术追求上刻意创新,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形成“瑰丽奇峭”的风格。《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野歌”  相似文献   

11.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呕心沥血、勤奋刻苦,创作出大量光芒四射的诗篇。他的诗歌大都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但是,由于他生命短暂,使他不可能对社会生活有非常深刻的体验。因此,他的诗歌内容大多比较单薄。而在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的唐代,李贺之所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主要在于他继承屈原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御览诗>是唐人选唐诗中唯一由皇帝钦命编纂而成的一个诗歌选本.因其选录的诗人多不为后世所知,故不为后世所重视且多遭讥评,但将<御览诗>放置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且与选家的审美标准相结合进行考察,其个中缘由均能得到解释,可以说令狐楚<御览诗>的诗人选录,较为公正客观的反映出元和诗坛原貌,从而为了解元和诗坛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也正是<御览诗>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诗人,字子美,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社会风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表现了同情人民的态度和爱国主义精神,故后人称其诗为"史诗"。他被尊称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艺术风格多样化,但始终以沉郁顿挫为主。他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以来的优良的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对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具有深广的影响。有《杜工部集》。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锤炼是诗歌创作中的关键问题.李贺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形象性和独创性.李贺的创作受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与求"奇"的创作主流相呼应.他和中唐其他一些诗人一道,自觉地将没有被词汇化的词语带入诗中,对中唐诗歌语言的革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齐梁诗尤其是宫体诗歌艺术体制的接受是李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元和诗变之际,以穷力追新的艺术精神和修辞之美为深层契合点,李贺充分汲取了宫体诗的对仗、用典和琢字炼句、写景造境技巧以及高度精巧化的语言艺术,以破大历之熟习、元和之浅近。五言徒诗与乐府两体之外,方兴于梁陈宫体作家群而未能充分发展的七言歌诗一体也在李贺手中再次得到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又能与《离骚》、汉乐府古歌谣、南北朝民歌的多方学习相融合,形成了"词诡调激,色浓藻密"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6.
张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乐府诗,写得比较出色,与王建齐名,时称“张王乐府”。《全唐诗》收其诗五卷,乐府诗即有八十多首。这些作品,时代气息十分强烈,在中唐的诗坛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张籍大约生于七五八年,卒于八三○年。他比白居易长四、五岁。白居易的新乐府,大都作于元和四年,在张籍已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之后。张籍上承杜甫的爱国爱人民的现实主义的传统,下影响白居  相似文献   

17.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各领风骚.在众多的诗人中,元和诗人李贺如异军突起,格外引人注目.他的诗歌想象大胆,形象瑰丽,意境深奥,构思奇特,在当时的诗坛上独树一帜.杜牧称李贺的诗是“云烟联绵,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盈盈,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比较准确全面的概括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七言古诗最能体现元和诗的新变特色。元和诸人的七言古诗大致源出于初唐、盛唐二体,而有更多的创新变化。以元白为代表的一些诗人的七古,更多继承了初唐体的特色,而吸收了古文、唐传奇的叙事、表现技巧,韵律较初唐体更为多变,语言清丽浅近,叙议俱带情韵。以韩愈、李贺等人为代表的一些诗人的七古继承了盛唐李杜的特色,而用古文笔法入诗,更加奔放奇肆,结构也更多变,非律化改造更为明显,语言意象奇诡。  相似文献   

19.
唐贞元、元和年间的诗坛上,名家辈出,佳作迭现,唐诗的发展又进入了一种兴盛的状态。李贺就是这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他以天才的文笔,创造出一种极富个性特征的诗歌风貌,其作品表现出的凄艳乃至令人恐怖的凄厉之美,成为唐诗中又一朵  相似文献   

20.
王建 《文教资料》2012,(33):10-11
李贺是唐代诗人中颇具争议的一位,他的诗歌中用了许多道教词汇,并且表现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奇幻之美,他的创作受到了道教语言的诸多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一独特的风格和意境,发扬了中唐一代“尚奇”、“尚怪”的诗风,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将更好地理解李贺其人、其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