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寒冬夜行人》中的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对小说艺术形式有着高度的自觉,《寒冬夜行人》是反映其艺术高度自觉的典型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这种自觉体现在:其一,叙述的讲述与展示;其二,第二人称叙事。他在这两个方面的成功试验,特别是在第二人称方面的试验,达到了奇特的叙述效果。这种具有实验性质的叙述方式为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启发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寒冬夜行人》了。"《寒冬夜行人》(又译《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以这样一种姿态开场。仅此一句话,你似乎觉得这只是卡尔维诺对你这个当前读者进行的并不需要的、善意的提醒,又或者,这只是作者一个别出心裁的幽默。于是,你整理心情,顺着这句话往下,期  相似文献   

3.
弋丹阳 《文教资料》2010,(16):20-21
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它的"套盒结构"、开放式阅读空间、"时间零"的写作实践等,都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尤其是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颠覆了传统小说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惯性。  相似文献   

4.
“第二人称“叙述在叙事类文章或作品中随处可见。一类是,以“你“指读者。例如,碧野《天山景物记》“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8,(3):62-66
"叙事作为修辞"是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语境下对叙事给予修辞性的解读,是通过小说的叙述结构、视角、时间、距离、声音等问题的指涉来理解叙事在叙述者、文本现象、读者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巴金的中篇小说《憩园》,以小说中的人物"老黎"为主要叙述者,以"憩园"新旧主人姚家和杨家为叙述对象,通过多个次要叙述者的设立、多重叙述视角的切入、叙述空间和时间上的延展以及"抒情性"叙事策略的展开,使叙述声音呈现出"复调"特征,建立起三个叙事层面、多重对立的情感模式。  相似文献   

6.
"你"、"我"、"他"作为人称代词在日常生活口语中,随着说话人和听话人角色的互换,使用的频率基本相同。然而作为叙述人称时,情况却大有不同,从叙述者角度出发的传统理论根据叙述者与故事的空间位置将小说区分为第一、二、三人称叙述。以第一、三人称叙述的文学作品最为丰富,而以第二人称叙述的文学作品却少之又少,本文将以普拉斯的《爹爹》为例,举例说明第二人称叙述特有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7.
《寒冬夜行人》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说《寒冬夜行人》为例,分析后结构主义小说的叙事特点和功能,进而探讨这部小说在颠覆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建构后结构主义即后现代叙事理论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卡尔维诺的小说《寒冬夜行人》以其独特而新颖的"套盒结构",零散的后现代主义叙事,开放的阅读空间和典型的元小说创作风格,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卡尔维诺在《寒冬夜行人》中提出的"时间零"是指连接故事来龙去脉的中间点.早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就已经践行着这种理论,使小说摆脱了线性叙事的限制,开拓出广阔的天地."时间零"艺术跟中国诗歌意象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是身处后现代语境中的卡尔维诺对西方叙事文学整体主义传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后经典主义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修辞性叙事学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其中,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已经成为后经典修辞叙述学最有影响力的叙事理论家之一,费伦提出的叙事判断已经成为费氏修辞性叙事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着《宠儿》中的"杀婴事件",运用费伦提出的叙事判断的六个命题阐释了《宠儿》中的叙事策略以及读者的阅读经验,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宠儿》这部后现代主义经典著作做出阐释,同时也展现了修辞性叙事理论与叙事批评与经典小说修辞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叙事结构,进而探索卡尔维诺对小说形式创新所作的努力及其意义。《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卡尔维诺探索小说形式创新的典型文本,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小说创作达到空前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卡尔维诺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为研究文本,以佛克马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为理论支撑,从语义场这一特定视角来论述小说后现代叙事代码的运用。通过存在于文本中的五个语义场——同化、加倍与排列、感觉、运动、机械化,探索卡尔维诺对小说形式创新所做的努力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消解了作者中心与文本中心,打破了虚构域与现实域的界限,将处于历时状态的行动素置于共时层面,最终颠覆了现代小说的成规。这一叙事实践与罗兰·巴特、德里达等的解构策略之间构成了某种互文关系,而读者却也不难从中发现诸多不可被消解的踪迹与界限。卡尔维诺正是在突围与界限的张力中拓展了小说这一文类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叙事潜能。  相似文献   

14.
刘娜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21-23,35
伊塔洛.卡尔维诺的长篇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小说碎片化、互为文本、迷宫体验等叙事特征。小说故事由框架故事和嵌入故事两部分组成,在结构形态上既有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继承,也有改变小说艺术模式的努力与尝试;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不确定性传达了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迷宫感受。  相似文献   

15.
“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的提问造成了幼儿寓言教学的诸多问题。不当的提问会误导孩子对寓意的理解,其根源就在于混淆了寓言与童话等叙事文体的艺术特质。寓言通常不需要读者喜欢某一形象并对其做伦理评价,只需明其道德教训。应慎重对待寓意的“唯一性”与“多元性”以及寓言明确的“训诫之语”。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认为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文章从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相互补充,交互作用,分析故事层与话语层的交织产生的艺术力量,叙事者的读者和作者的读者之间的无穷魅力以及戏剧性叙述结构产生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揭示作品在叙事技巧方面的奥秘之处。  相似文献   

17.
“我会走近民众,因为这是唯一拍到照片的方式,你要走到他们当中,即使是现在,我也不觉得这很容易。我不会宣布自己在拍照。我会假装聚焦于别处,如果你要拍某些人,那么之后你就很难不看着他们。但这会被发现,我不会试图隐藏我所做的事——那很愚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建筑包工头,我所了解的一件事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时有发生。无论什么事情都会或者都一定会出点什么差错,譬如:需要的建筑材料没有运来,好好的天气突然生变,工人们时不时会生病,诸如此类。在你挽起袖子开始投入工作之前你真的无法预料到会发生什么。我经常跟人们说,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有可能令你栽跟头:正如一句老话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建筑行业,这一说法千真万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