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10年韩国沦为日本殖民地后,韩国爱国人士于1919年初在上海建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积极开展以外交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抗日复国斗争。通过参与有关国际会议及发展同大国关系,力图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同情和支持。尽管有关外交努力成果有限,甚至遭到了失败,但其在韩国历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二战期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法国临时政府外交活动的异同。指出他们都希望尽快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都得到了流亡所在国的支持,但均遭到了美国的冷遇。然而,前者外交活动的主要对象仅限于中、美等大国,后者则取得了更广泛的支持;前者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外交活动上,后者则放在了壮大实力方面;前者的外交活动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之上,后者则建立在必要的实力基础之上。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两者迥异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5月底,在中韩建交5周年前夕,来自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等单位和全国名遗址管理处、博物馆的有关专家、学者聚会上海市档案馆,就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的抗日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探讨。 与会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和韩国临时政府有较深的历史关系。当年中共中央在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后,不仅大幅度地调整国内的阶级关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且也开始调整与包括韩国临时政府在内的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党派的关系,以结成东方各民族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在重庆创办的机关报《新华日报》曾以大量的篇幅直接报道了韩国临时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活动,据不完全的统计有近30篇,间接的报道和文章多达数百篇,内容涉及该政府发表的宣言、文告,韩国临时议政院、政府、光复军及各党派重要活动的报道,韩国临时政府要人、光复军将领、各党派政治家的谈话和文章等。这些报道和文章向全国人民正确而及时地介绍了韩国临时政府及韩国独立运动各党派在中国抗战中不断壮大的历程,由于是出于中共党报的宣传,更增加了在中国一般民众中的说服力。因此,不仅推动了韩国独立运动的高涨和发展,而且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4.
韩国临时政府自建立之初就制订了组建光复军的计划,但靠自己的力量却难以落实。"九·一八"事变后,在国民政府的帮助下,培养和造就了光复军的基干力量,为抗日战争时期光复军的组建作了准备。"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对韩国独立运动的军事援助,由秘密变为公开,由培训军事干部发展为直接援助在华韩人组建武装部队和参战,主导临时政府组建光复军,并促成以光复军为主体的在华抗日武装力量的统一,使韩国临时政府组建光复军计划最终得以落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中韩两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中国大陆成为韩国复国运动的基本依托。政治、经济、人文、军事战略的综合因素,使安徽成为朝鲜民族独立运动重要的活动场所。江淮大地上,演绎了中韩互助社、韩国临时政府、朝鲜义勇队、韩国光复军等可歌可泣的故事,留下了韩国志士与安徽人民并肩奋斗的足迹。  相似文献   

6.
美国内战时期,南部联邦政府的失败外交是导致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外交活动的背后必然有一定的思想指导,战争初期,南部社会中一部分人对时局有着近乎错觉般的认知,形成了疲软消极的外交政策,对战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 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后 ,韩国独立运动一直得到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支持。 1937年 7月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 ,临时政府西迁重庆 ,中国国民政府不仅帮助其组建光复军 ,而且积极协助其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但由于英美和前苏联在远东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中国这一目标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近来,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教学生认识蔺相如是冒险主义者》(《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8期),作者用反事实假设思维法评判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外交活动,并得出结论:“完璧归赵”是一次失败的外交活动。文章否定了蔺相如的智勇形象,并认为他是一位冒险主义者。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一位西方史学家感叹地认为,苏联史学家在本国历史研究中,“最不走运”的是关于二月革命这个领域。在苏联,关于二月革命的论述,“没有一个象样的总结性专题著作”。①苏联史学家对临时政府的研究,更流于简单化和教条化,往往以“反动”二字以蔽之。这种简单的斥责代替不了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和科学分析。尽管俄国临时政府只存在了短短的八个月,尽管临时政府在八个月中很少有什么大的作为,可是它终究代表了俄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是: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什么?这种性质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临时政府实行的各项政策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临时政府在俄国历史的转折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纯属一孔之见,看法亦极不成熟,切望史学界同行赐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论述辛亥革命时关税问题的状况入手,分析帝国主义列强的强硬与革命党、临时政府的举措不力,并进而分析革命失败的两个具体原因(财政困难及失去商人支持)。旨在从关税问题这一侧面探讨辛亥革命失败的状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30余年来,学界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具体而言,主要关注的问题如下:其一,南京临时政府的败因及性质问题。其中失败原因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观原因、资产阶级内部分化及经济原因三种看法;至于性质有资产阶级政府观、联合政府观两种看法。其二,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问题,主要涉及经济政策和财政危机的影响。其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问题,研究重点在于法律制度和《临时约法》。此外,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民族问题、教育问题、文书问题等亦有所涉足。至于不足之处,主要为研究范式的制约及研究思维的狭隘。  相似文献   

12.
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政府遗留的不平等条约,在一战后新的国际秩序构建过程中,试图以外交活动修改不平等条约。其外交部门所辖刊物《外交公报》与社会名报《大公报》进行互动,缔造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社会舆论与政府立场共同作用于国家政治的显著影响阶段。从两者的记录视角出发,再考北洋政府的修约外交活动,从“官与私”之间的话语碰撞中分析北洋政府修约外交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民国元年军需公债(简称军需公债)是南京临时政府发行的唯一一次、也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发行的第一次内国公债。新生的革命政权欲通过发行军需公债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但公债发行并没有给她带来转机,南京临时政府在财政困窘中宣告结束。毋庸讳言,军需公债不是一次成功发行的国内公债,但军需公债所筹措的款项在临时政府财政收入中又占有不可忽视的份额,对于维持岌岌可危的临时政府财政仍然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是我国中央政府有内债发行以来最早正式实施还本付息的内国公债,又具有开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国成立后 ,为了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 ,实施了一系列财政经济政策 ,以减缓临时政府的财政压力 ;同时 ,积极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充分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性质。  相似文献   

15.
北京政府时期,从1912年回国进入外交界到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顾维钧是修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角。北京政府时期是顾维钧修订不平等条约活动的辉煌时期。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叫板说“不”,为中华民族争得了权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广西省临时参议会与省政府之间形成了激烈的冲突,其原因是:由于省临时参议会和省政府对于省临时参议会的性质、职权的认识不统一;省政府对省临时参议会的决议案实施不力加剧了双方的冲突;省临时参议会议长李任仁与省政府主席黄旭初在学理、政见、利益上的一系列矛盾,构成了民意机关与政府机关对立的深层原因。冲突的存在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民意机关的省临时参议会制度尽管从表面上已经建立,但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最近外交团的态度的报告》是一份研究李大钊在1927年初开展外交活动的重要材料。根据这一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李大钊为武汉国民政府进行外交活动的一个侧面和李大钊在英、美、法和日本外交使团中所作的外交努力。1927年初李大钊的外交活动,对于武汉国民政府争取外交上的主动,策应北伐战争的进行,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12年组建的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之一。同当时西方议院政治制度相比,临时参议院尚欠成熟,还存在诸多缺陷。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它无疑又是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的里程碑。为了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捍卫民主共和成果,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在我国的最终确立,临时参议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