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现状 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三大建设之一。教师要“用教材教”,学生要“用教材学”。教材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备课、上课等环节,继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门开设不久的课程,信息技术课拥有为数众多、编写体例不一的各种教材,比起其他传统学科只有几套教材可用,似乎堪称幸福。但为什么在很多地方,信息技术课依然不能够成为一门鲜活的课程,究其原因,信息技术教材的问题不可不说。作为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教材应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符合课程开设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但现在大多数信息技术教材在内容、编写、选用、审核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从根本上束缚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辨折清楚目前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广大使用教材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教材,摆脱因教材不适用给信息技术课程带来的影响。更需要早日建立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的教材体系、本文就是一些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问题的方方面面所做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简介 北京市教育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先后组编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1~4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1~4册。第1、2册配有教学参考书和教学配套光盘;第3、4册在网上提供配套资源。 本套教材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及特点有深刻理解的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为核心力量编写而成的。 教材编写的目标:把教学理念和教研成果体现到教材中,以教材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通过电脑和网络,领略现代科技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材上普遍存在着小学、中学教材内容严重重复的现象,这种重复带来的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上课不愿听.长此以往,必然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教材的设计应该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特征,满足学习的需求以及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教师对教材展开深度探究,是最为基本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可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视角展开教材研究,这样才能把握教学整体、发挥教材价值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教材体现了编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但如何组织教学,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还在教师。如何使用、处理教材,如何对教材进行挖掘,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如何根据设备条件和学生水平设计自己的教学,这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备课、上课和课外辅导等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的客观条件、教师的特长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对统编教材进行加工处理。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显示个性,避免照本宣科,学生的学才能轻松愉快、提高效率,教学也才能进一步取得良好的效果。每个教师教学中几乎都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只不过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因而难以达到科学化。我们总结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归纳出以下几种加工教材的方式,可供借鉴。一、详略即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处理,它是加工教材最基本的方式,在教学中最常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材上普遍存在着小学、中学教材内容严重重复的现象,这种重复带来的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上课不愿听。长此以往,必然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教材的设计应该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特征,满足学习的需求以及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素材,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集结体。而从课堂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上课不备课的现象不足为怪,更有甚者是备课过程中不渎教材,不看教师用书,不理解单元目标,不揣摩课后习题的用意,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或上网直接下载不加任何修改的资料,我认为这些都是典型的不懂教材。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必须揣摩作者、编者和教者的意图。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教材呢?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在组织信息技术考试时,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参加开卷考试,带教材的却不多。于是问:“为什么不带教材来考试?”学生回答:“把教材弄丢了。”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不带教材上课的学生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多元化思想指导下,中学数学教材出现了一标多本模式,这为教师教学创新、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但在实施中,很多一线教师并不能适应或正确面对新教材,教材组织仍然是直线的全演绎方式,未能正确、灵活地处理教材.针对这些问题,教学中必然要求教师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加工的依据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整体性教学,整合教材内容;利用辨证思维观,生成教材内容;以高等数学为背景,提升教材内容;勇于质疑与批判,完善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公开课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常常"抛开教材自创情境""恣意修改教材情境",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创编这些情境的意图,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创编的情境,使课堂回归数学本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任何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最起码也是最权威的依据,毫无疑问是手中的教材即课本。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会认真阅读,用心体会,悉心备课。一旦遇到有参考资料跟教材发生冲突的现象,教师会毫不犹豫、理直气壮地以教材为“准绳”。但这个在教师心目中被奉为“圣旨”一样的极其权威性的依据,却一再出现不严谨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写作教学时,都存在着教学随意、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缺乏过程指导等现象。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小学语文写作教材没有为写作教学提供足够帮助有关。文章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写作教材为研究对象,细致地梳理和总结了教材的呈现方式、教材内容以及教材特色。提出对于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笔者参加过信息技术教材“程序设计”部分的编写工作,下面谈一些对信息技术教材建设的一些思考。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实践采用 Visual Basic 语言作为程序设计教学平台,高中一年级中的“程序设计初步”对 VB 语言基础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引基础上,高中二年级“程序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笔者参加过许多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也听过全国性的大型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课堂上,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上课过程中很少看到学生研读教材原文,一般只是在做练习时学生才打开教科书。原因何在?我想除了一些教师的教学习惯等因素外,学生阅读教科书时感到困难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4版教材的修订过程中,力求让教材成为学生的“学材”,使学生更容易阅读。下面以新版教材一年级部分计算内容的编写为例,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沈建军 《教学月刊》2012,(11):28-31
语文教材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蓝本,然而实际教学中这个蓝本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如今对语文教材的处理存在三大怪事:教材中有什么就教什么,面面俱到;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天花乱坠;考什么就教什么,按部就班。这些机械或随意地处理教材的做法,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却学得无味。可悲的是,这种现象在语文界早已见怪不怪,成为我国语文课程的痼疾。  相似文献   

18.
解读和运用教材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教材当做唯一资源,为教教材而教教材;有的教师将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割裂开来;也有教师抛弃教材,只把教材作为引子,授课时脱离文本,游离于教材之外。针对以上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教材解读和运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选修课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选修教材包括上级教育部门制定的选修教材以及各所学校的校本教材。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在授课理念上必须实现三大转变。即:上课内容,应该由教师制定上课内容转变为经学生提出师生共同确定上课内容;教材处理,教师应该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完教材而不是老师教完教材;教学方式,应该做到教师的学习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开始推广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该教材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教材,其结构和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改革理念。它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提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