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多芬作为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其重要性在音乐界自然不言而喻,《第六交响曲》也称《田园交响曲》,作为贝多芬首部自己添加标题的作品,打破一直以来所尊崇的英雄主义,回归田园自然风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显而易见,本文立足于分析《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创作技法,力图从创作角度挖掘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张熠 《文教资料》2007,(12):121-123
通过对奏鸣曲、交响曲的简述,结合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分析,说明了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认为这部作品中奏鸣曲式的运用更加确定、体裁更加完善,体现了奏鸣曲对音乐的统一与发展,也体现出人类理性思考在音乐实践中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几乎贯穿了他一生创作的全过程(1795-1822),是他的交响乐的前奏、准备、试验、缩影,具有宏大的规模和深刻的乐思.在32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十五首《D大调奏鸣曲》“田园“OP.28是贝多芬最钟爱的一首乐曲,他第一次在各乐章中采用了统一的主题素材,凭借近乎完美的音乐技巧,确立了自己的中期风格,表现出苍劲有力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是世界乐坛上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他第二创作阶段的《田园》钢琴奏鸣曲是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相似文献   

5.
路得维希·凡·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第五首钢琴奏鸣曲》短小,精炼,壮丽而简洁,充分显示了贝多芬作品的特点,是非常出色的作品。乐章具有粗狂、激烈的热情,具有英雄式的反抗精神及阴暗的严肃气氛,乐章具有交响性幅度,它完整严谨、在正确的速度下加深了作者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本文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特点《第五首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特点的基础上,总结第一乐章的演奏提示和技术。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一生中共创作了10首小提琴奏鸣曲、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众多体裁的作品.其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见证了贝多芬逐渐成熟的作曲技法和愈发浓郁的个人风格,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这位音乐巨人坎坷但又坚定的一生.相较于钢琴奏鸣曲均匀贯穿着贝多芬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而言,贝多芬前9部小提琴奏鸣曲的写作都集中在1798年和1802年五年间.其中第五号奏鸣曲《春天》是贝多芬最著名的小提琴奏鸣曲,笔者通过对这部作品第一乐章音乐及结构上的分析,从实践出发,对钢琴声部的演奏进行细致分析,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分析钢琴同小提琴之间的协作性,对这部作品钢琴声部在协作时的重要性以及钢琴和小提琴之间如何更好的配合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思考,希望对其他学习这部作品的演奏者有所借鉴意义和实际帮助.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Op.53第一乐章》又称《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中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体现着贝多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着积极向上的阳光性格。本文主要是对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进行分析,让演奏者更深的理解这首作品,更好的演奏出符合贝多芬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8.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首奏鸣曲中极为卓越的作品之一,本文主要通过作品背景、曲式分析以及演奏心得等方面,对《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有一个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又称黎明奏鸣曲。该作品集中表现出贝多芬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思想,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演奏技巧要求很高,音乐表现力极强,同时又非常富有田园风格的一首。就此,本文针对奏鸣曲"华尔斯坦"第一乐章中的演奏情感、技巧和演奏手法进行详细地剖析。  相似文献   

10.
秦琴 《文教资料》2007,(24):145-147
耳疾逐渐加重,一次次爱情挫折,贝多芬经受着不幸命运的折磨。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贝多芬创作了《热情奏鸣曲》、歌剧《费德里奥》、《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等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不朽名作。  相似文献   

11.
<正>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涉及多种音乐体裁,如交响乐、钢琴奏鸣曲、协奏曲、管弦乐、戏剧配器、歌剧等,其中钢琴奏鸣曲在他众多的作品当中,可谓是贝多芬音乐遗产的重要部份。他所创作的2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永恒的艺术作品。 “钢琴奏鸣曲”是一种用钢琴演奏的套曲,是古曲音乐中常见的一种大型的、多乐章的钢琴作品结构形式。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或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组成。其中,乐曲的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主要依据这种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作品之中,并通过这种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那就是:强而有力,严肃伟大,细腻,幽默,偶而流露出悠静与甜美的诗意。  相似文献   

12.
《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一首幻想曲似的奏鸣曲,是他最有独创性、最充满灵感、最感人,也是流传最广的钢琴奏鸣曲之一,整首奏鸣曲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和浪漫的激情。第三乐章是贝多芬在所写的钢琴奏鸣曲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首作品,其个性十足,尽显贝多芬暴风雨般的情感和内心复杂矛盾的冲突。文章从音乐的形态、曲式结构,及其演奏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the Symphony Op.92 in A major)》,是于贝多芬创作盛期1812年在特普利策一地完成的,并于1813年上演.据说,这部作品最初上演之时,有人曾说这是一部酒徒的作品,是关于一个沉醉之人的作品.①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中,这部作品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板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是其32首著名钢琴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从奏鸣曲入手,对作品内容与写作背景做了介绍,对作品的三个乐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命运交响曲     
有一次,贝多芬指着《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开头的四个音符说:“命运敲门的声音就是这样的。”快板生气蓬勃察垂季噩基弼摹螽u ∥L——,这部作品因此被人们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五年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1年11月16日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了要和命运坚决斗争的思想:“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r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例54最急板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呜曲…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是伟大的古典主义作曲家,一生的创作数量浩瀚,种类繁多,在音乐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被尊称为"乐圣"。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后人将其作品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与《圣经》类比,誉之"音乐中新、旧约全书"。他的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大部分采用奏鸣曲式写成,但也有非奏鸣曲式的,这体现了他对传统奏鸣套曲结构布局的突破,这对后来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对贝多芬四首钢琴奏鸣曲非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这一结构现象的分析与研究,试图为丰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研究尽一些微薄之力,为钢琴曲的创作及演奏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发表于他30岁那年,普遍认为这部交响曲与海顿、莫扎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宏观与中观的层面来论述贝多芬分的《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浅探这部交响曲中的戏剧性体现。  相似文献   

18.
音乐小词典     
【回旋奏鸣曲式】Rondo sonataform(英) 乐曲形式之一。属于奏鸣曲式的一种变体,主要用于大型器乐套曲(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的最后乐章,有时也用于独立的器乐作品。基本创作原则是:将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的结构特性相结合为基础。如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大多数奏鸣曲的末乐章都采用回旋奏鸣曲曲式。  相似文献   

19.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一生创造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音乐家们的"新约全书",可见其在音乐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贝多芬的奏鸣曲篇幅通常较大,充满戏剧性的冲突、对比和张力。虽然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还较多的承袭了莫扎特的衣钵,但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文以《f小调第一奏鸣曲》中的"第四乐章"为例,浅谈对这部作品的演奏体会,了解贝多芬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20.
《C大调"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巅峰代表曲目之一,由于其曲式风格别样,风格热情奔放,在主题的表现上积极向上,为此广为人们所赞誉和推崇。本文基于此贝多芬《C大调"黎明"奏鸣曲(OP.53)第三乐章》演奏分析,以便为人们解析和欣赏该曲提供更多的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